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和比较CT和MRI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平扫、增强及MRCP表现,其中13例同时作CT检查,比较两者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肝门部见软组织肿块,MRI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梗阻。对肿块型肝门部胆管癌MRI和CT显示均较好,对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MRI较CT显示好。结论:MRI和CT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MRI及MRCP在显示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MRCP对肝门胆管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经增强前MRI及MRCP,20例还经动态增强MRI。获自上述3种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93.3%(28/30),增强前与增强后MRI对病变的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增强前后MRI联合MRCP对病变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准确率为80%(24/30)。MRCP显示了所有病例中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增强前MRI显示了30例中20例肝门区有稍长T1、稍长T2信号的肿块影。经动态增强MRI20例中17例其肿块表现为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而10例无肿块者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HCC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18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BI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2例,门静脉受侵10例,淋巴结肿大8例;而相应的CT显示为11、0、5和6例。结论 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保东  何兵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21-1025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手术可切除性估价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18例在肝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2例未见到肿块,仅表现肝内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根据MRI与MRCP影像特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结果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与术中所见对比符合率80%;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敏感度75%,特异度75%,诊断符合率80%。结论 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型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检查和MRCP检查,根据MRCP表现回顾性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并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结果Ⅰ,Ⅱ,Ⅲ,Ⅳ型分别有3,3,1和12例.19例MRCP分型正确,仅2例Ⅳ型患者误为Ⅰ型.MRCP分型与临床分型无显著性差异.常规MRI可以显示肿块近侧肝外胆管的长度.结论MRCP结合常规扫描能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分型,但本组只有21例,需要大量病例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肝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用途肝门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肿瘤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肿瘤生长类型,自旋回波(SE)T1和T2WI上的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规律,评价用MRI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研究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I表现.结果 25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肝门部不规则形肿块8例.类圆形结节1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余7例平扫未见确切结节或肿块.LAVA 3D扫描肝门结节或肿块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延迟强化明显.累及左肝管起始部2例,右肝管起始部4例,左右肝管汇合部10例,肝总管2例;累及门静脉左支3例,淋巴结转移12例,肝左外叶萎缩3例.25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MRCP显示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呈截断状或圆锥状18例(肝门"空虚"),梗阻端呈"鸟嘴状"或"鼠尾状"狭窄7例.结论 MRI及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及术式相对照。借助MRCP图像测量病变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的胆管长度,同时观察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并且与术中胆肠吻合方式对照。结果 (1)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7%。Ⅰ+Ⅱ型与Ⅲb型和Ⅲa型之间手术切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Ⅳ型的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Ⅰ+Ⅱ型及Ⅲb型(P<0.05)。(2)Ⅰ+Ⅱ型手术切除率高,MRCP示病灶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胆管长度在0.5—1cm之间。(3)17例显示了肝门部胆管解剖及变异情况,其中右后叶肝管汇人肝总管及右后叶肝管汇人左肝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 (1)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且对临床外科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依据MRCP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上方可游离胆管长度的测量可作为术前评估胆肠吻合可能性的可靠依据。(3)术前MRCP显示的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对临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可提示临床避免术中误伤胆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在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MRI技术使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及脂肪抑制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在踝关节的骨挫伤中,STIR对骨挫伤病变显示率为100%,表现为骨髓水肿信号。结论在踝关节的骨挫伤中,MRI具有明显的优越性,STIR技术是最为敏感和准确的序列。  相似文献   

14.
肝门胆管癌的MS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MRI及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全部病例行MSCT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MRI及MRPC检查。结果:18例中浸润型9例,结节型6例,乳突型3例。直接征象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狭窄、肝门区结节或肿块、乳头状或息肉状向腔突出的小结节。18例中,平扫发现可疑直接征象9例,增强扫描18例全部显示清晰,病灶从轻到中度强化,均有延迟期持续强化。8例MSCT、MRI及MRCP对比:MRI平扫发现1例,CT平扫未能发现的肝门结节;MRCP发现2例,CT及MRI平扫未能显示的管壁浸润,4例肝门结节MRCP均未能显示。间接征象主要有:①18例均有肝门病灶区以上肝内胆管扩张,呈弥漫性柱状、“软藤状”、“蟹足状”或囊状;4例累及一侧胆管为局部胆管扩张;扩张胆管由肝门向外周延伸,胆总管无扩张;②3例受累侧肝叶萎缩;③4例肝叶局部受侵及肝门血管被包饶;④5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结论:MSCT、MRI及MPCP对诊断肝门胆管癌有重要价值,三种方法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可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cm的肝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多层CT表现。结果:13例病灶CT: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呈中等强化,3例未见强化;门脉期13例病灶均表现为中等强化,其中见8例肿瘤邻近层面的胆管壁呈不规则的环形强化,其厚度均超过2mm。结论:多层CT对诊断肝门小胆管癌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增强 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 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结论 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烟雾病(moyamoya)的低场MR表现,探讨低场MRI和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烟雾病的临床与MR资料。结果:MRI见大脑额顶叶、双侧基底节区新旧不一的梗死及软化灶15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局灶性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MRA见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伴异常血管网增多13例,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见明显血管网增多8例,其中大脑后动脉侧支循环形成2例。结论:低场MRI可显示烟雾病的脑实质及血管病变,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也可作为了解病情变化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低场(0.35T)MRI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影像特征。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T2WI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2.1~37.4mm,平均15.4mm,其中,8例患者子宫肌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典型者呈“飘雪征”,3例患者的病灶呈均匀的低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3例,结合带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样信号灶,2例患者T2WI混杂有斑点状高信号。结论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