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筠洋 《广西医学》2010,32(1):48-5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怀疑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弥散加权MRI、常规MRI和水抑制FLAIR扫描,并加DWI,比较早期脑梗死在MRI和DWI的表现。结果36例患者DWI中均显示出梗死灶,而常规MRIT2WI仅在29例患者中显示,且发病时间均大于6h。在发病24h内DWI显示梗死面积大于T2WI。结论低场强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高,对早期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凤荣  李雁平 《广西医学》2011,33(3):280-28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发病时间〈24 h、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病人进行常规SE序列T2WI、FLAIR和DWI扫描检查,并进行影像对比分析。结果 17例超急性期脑梗死DWI显示为图像清晰、对比度好的高信号,而FLAIR、T2WI在影像上没有改变。68例急性期脑梗死,DWI显示68例,FLAIR显示62例,T2WI显示54例,而且DWI序列显示梗死灶信号强度较FLAIR序列和T2WI序列高,病灶范围亦较FLAIR序列和T2WI序列大。85例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共有127个梗死灶,DWI上显示病灶数目127个,显示率100%(127/127);FLAIR上显示病灶数目106个,显示率83.5%(106/127);T2WI上显示病灶数目59个,显示率46.5%(59/127)。结论低场强磁共振DWI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FLAIR、T2WI。  相似文献   

3.
胡刚 《吉林医学》2011,(36):7772-7773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机DWI对缺血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脑卒中并行常规MR及DWI检查的患者43例,将获得的T1WI T2WI信号与DWI信号进行分时段对比分析。结果:4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62个。DWI检出率为100%,3 h内DWI与T1WI T2WI信号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 h内DWI与T1WI T2WI信号阳性率的差异略有减少。7~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h以后,DWI T2WI信号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结论:低场DWI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在有效地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对早期脑梗死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廖胜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8-919
目的探讨低场强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52例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D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白质疏松常规MRI即可诊断,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52例患者常规MRI显示急性脑梗死34例,DWI显示急性脑梗死52例,急性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D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脑白质疏松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有明显优势,常规MRI序列加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阳性发现率为100%。结论低场强DWI能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胰、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 低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胰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6.
许南亭  温生贵 《海南医学》2009,20(10):122-123
目的研究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8例患者中,胆道系统结石25例,胆管炎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3例,恶性胆管梗阻25例。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8%,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3%。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CP检查能够准确的对临床梗阻性黄疸患者做出影像诊断,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DWI扩散成像序列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及FLAIR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T2加权、FLAIR序列、DWI序列在显示脑梗死病灶中的差异。结果39例病人在T2加权共显示病灶172个,FLAIR像共显示病灶286个,而21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6个病灶,是在行DWI扫描时才清楚的显示出其内部结构,边界及形态的大小,最终被确诊为超级性脑梗死。结论低场MRI中的DWI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70例经手术证实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低场强MRI图像。结果70例患者MRI图像能清晰显示关节软骨、滑膜、半月板和骨质的损伤及关节腔积液,较传统X线检查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低场强MRI可以全面精确地显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程度,对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兰琦  付凯 《医学科技》1999,(2):41-42
目的 试探低场强磁共振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技术、原理、效果及其MRI低场强的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 43例脑血管MRA全部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open0.2T,混合型磁共振成像仪,均采用3D-TOF法。结果 MRA颅内动脉诸段显示率达100%。结论 43例低场3D-TOFMRA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并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胰胆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检查,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图像经二维(2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低场MRCP能清晰显示梗阻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对胆道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达100%,梗阻原因确诊率达87.5%,结论:低场MR胰胆管造影是安全,可靠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适应于各种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可作为该系统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卢虹  刘浩  李家庭 《医学综述》2012,18(14):2341-234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检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的基础上行DWI,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1例,急性期41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并且DWI可显示常规磁共振不能显示的病变范围。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发现常规磁共振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为临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4.
任增光  申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94-179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25例(7~24 h),亚急性期25例(25~72 h),在ADC图上测量梗死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对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7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 MRI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相应水肿期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 h)、急性期(6~24 h)、坏死期(24~48 h)、软化期(48 h~3 W)ADC值变化,筛选出58例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患者,分为48 h组(30例)、48 h组(28例),进行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结果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坏死期及软化期病灶侧ADC均值分别为0.524±0.080,0.401±0.081,0.369±0.084、0.524±0.100,坏死期与其它期比较,ADC值均明显下降(P0.001)。同时,48 h、48 h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4.97±2.414 vs.8.46±3.061〕较治疗前(10.50±3.684 vs.11.32±1.375〕明显降低(P0.001〕,治疗2周后48 h组NIHSS评分较48 h组明显改善(P0.001)。结论 ADC可反映脑梗死细胞毒性水肿向血管源性水肿的演变过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48 h之内治疗效果优于48 h后。  相似文献   

16.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江 《医学综述》2007,13(18):1425-1427
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常见多发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占死因之首位。其中脑梗死占脑卒中的80%~85%,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10%的患者可于发病急性期内死亡,其早期诊断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现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及SET1W1、FSET1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及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并有助于多次脑梗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有效的是静脉溶栓治疗,但错过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纤、抗凝及脑保护治疗同样重要,支架置入为当前研究热点。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须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重点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急性脑梗死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及各代谢物浓度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超急性脑梗死与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等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①超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②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超急性期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区代谢物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多体素~1H-MRS可以直接、准确、全面地检测脑梗死病灶侧及对侧镜像脑组织的代谢变化信息,不仅利于脑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亦可对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