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25例临床症状以鼻塞、头痛为主,其次是脓鼻涕、回吸性血涕以及嗅觉异常。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副鼻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窦腔缩小、闭塞消失。其中19例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上颌窦开口扩大13例;上颌窦壁骨质吸收变薄4例。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良好地显示病变密度、范围和副鼻窦解剖结构,病变内出现钙化影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可靠依据。CT检查是本病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CT在真菌性副鼻窦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的真菌性副鼻窦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以回缩性涕血或脓血涕为主要症状。CT显示病变的鼻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7例在上颌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钙化影;5例伴有上颌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例伴有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手术发现累及的鼻窦腔内有大量的污秽坏死组织或充满炎性息肉状物。病理检验示坏死组织中有成团的真菌菌丝。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在显示副鼻窦解剖结构和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蒲洪山  冯星维 《中外医疗》2009,28(19):171-17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赛炎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真菌性鼻寞炎的CT表现。结果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以上颌赛多见,同时累及其它鼻謇。病变鼻窦粘膜增厚,片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团块状、斑点状或线样钙化灶16例。上领窦骨质破坏4例。结论真菌性鼻赛炎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11-4412
目的:探讨CT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大多为单侧性;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央杂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在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建妙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19-1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窦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霉性副菌鼻窦炎的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卢正义 《吉林医学》2011,(5):964-965
目的:分析鼻窦炎性病变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鼻窦炎患者的CT征象,均采用GE3000i全身扫描机行鼻窦轴位扫描。结果:单发性鼻窦炎20例,多发性鼻窦炎25例,黏膜下囊肿5例(其中2例合并有慢性鼻窦炎),黏液囊肿1例。结论:采用CT扫描鼻窦能清楚显示鼻窦内病变、窦壁及窦周结构的改变,准确地确定鼻窦炎性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性质及并发症的范围,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①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②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影,向鼻腔膨出,少数密度均匀。③病灶中多数存在高密度钙化点或斑。④病变窦壁可有骨质增生、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 ,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方法 对 1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并以病理及真菌培养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为主 ,其中 15例均有上颌窦病变 ,单侧发病 9例 ,双侧均有病变 6例 ;15例中伴有筛窦变 4例 ,分别占总数的 5 6.2 5 %、3 7.5 0 %、2 5 .0 0 %。侵袭型鼻窦炎 3例 ,占 18.75 %。CT影像学显示窦腔内团块或线状钙化影 ,并可伴有局部邻近骨质的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特点 ,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帮助 ,同时病理及真菌培养是确诊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王彬  李楠  王晓玲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2):1033-1035
【目的】探讨窦内黏膜征象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窦内分度情况,对2005-2008年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窦内黏膜为Ⅰ、Ⅱ度,行鼻窦内真菌病变清除术,治愈率达95.7%,窦内黏膜为Ⅲ、Ⅳ度,行鼻窦清创术,一次手术治愈率为83.3%。【结论】窦内黏膜征象可以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鼻副窦炎CT与FESS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副窦炎的CT表现,并与FESS对照。结果:CT能准确地显示鼻副窦炎的范围、程度和骨质改变,进行分型。对鼻副窦炎FESS术前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真菌实验室诊断的差异.方法 回顾10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所见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同时在术中取鼻窦黏膜送病理检查,鼻窦分泌物送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 100例患者中,真菌球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以及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分别是82例、10例、6例和2例.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真菌涂片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是95%、61%、78%和74%.上述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诊断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特别是真菌球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以及急性暴发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病理检查、真菌涂片和培养,真菌培养是确定致病真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9例慢性鼻窦炎术前CT及内窥镜的检查结果,探讨CT诊断、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9%(37/39),内窥镜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7%(35/39),CT结合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100%。所测上颌窦病变CT平均值为30.94Hu。结论:鼻窦CT结合内窥镜检查能够准确评估鼻腔鼻窦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至2003年48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霉菌球性鼻窦炎44例,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AFS)2例,急性暴发型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AFFS)2例;12例行改良上颌窦根治术,36例行鼻内镜手术;2例AFFS死亡1例,1例存活,右眼视力丧失,余46例临床症状消失,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霉菌性鼻窦炎以霉菌球型最为常见。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病情危重,预后差,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鼻窦C1、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手术彻底清除病窦内病变组织,建立通畅的长期引流通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GST)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ST患者的CT检查资料,行CT平扫者10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者5例.结果 肿块向腔外生长者较多(6/10),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发生于胃窦部1例,胃体部6例,胃底部1例,贲门2例.10例GST中,良性3例,肿块直径多<5 cm,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均匀强化;恶性7例,肿块直径多>5 cm,密度多不均匀,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强化不均匀;6例肿块内有坏死.10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0例CD117均为阳性,7例CD34阳性.结论 CT检查对于GST的定位准确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T feature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and evaluat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CT scanning datas of 10 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proved G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mong the 10 cases, five cases were scanned with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and the other 5 cases without enhanced scanning.Results Predominant extraluminal growth of tumors made a large proportion in our cases(6 of 10), which appeared mainly as oval or multilobular in shape. The tumors originated from gastric antrum (n=1), gastric corpus (n=6), gastric fundus (n=1) or cadiac orifice (n=2).Among the 10 cases, 3 cases were benign and 7 cases were malignant. The benign lesions were usually below 5 cm in size with well-defined margin and displayed homogeneous density and enhancement,while the malignant lesions were over 5 cm in size and were well-defined or ill-defined, combined with necrosis within 6 of 7 malignant tumor and displayed heterogeneous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10 cases were examin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fter operation, all 10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CD117, 7 cases for CD34.Conclusions CT can precisely localize GST and is also very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G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评价CT扫描在慢性鼻副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慢性鼻副窦炎患者83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行冠状位扫描,21例加作轴位扫描,对疑有窦壁骨质破坏的2例加作高分辨率CT(HRCT),分析对照慢性副鼻窦疾病病变的类型和范围。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窦壁粘膜不同程度增厚和窦内积液,窦壁粘膜增厚伴软组织影16例,上颌窦内斑点6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2例,中、下鼻甲肥大63例,鼻腔内软组织影充塞60例。结论对慢性副鼻窦炎CT扫描能准确描述其病变的类型、范围、程度,清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和比邻关系,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