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年增多,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因素成为预防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的必要条件,随着全人类基因图谱的完善,血脂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具体基因位点是否因不同人种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春梅 《医学综述》2008,14(1):98-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不能解释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激发人们去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易感基因MEF2A、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光氨酸、脂联素、瘦素、感染、炎症、性格、心率、社会经济地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卫峰  廉姜芳  周建庆 《医学综述》2008,14(12):1788-1791
寻找易感基因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遗传相关性研究和连锁分析已经找到了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基因位点,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正是其中之一。多个研究证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药物的抗血小板活性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二者相关性的检出有待于进一步更大规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围绕在心肌与冠状动脉周围的一种特殊内脏脂肪组织,可产生内源性促炎因子,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CT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密度可能为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分层提供影像学依据。该文主要就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密度的方法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束秋红  张戈 《医学综述》2009,15(20):3110-31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人体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游离脂肪酸是脂质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脂质代谢情况,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业已证明,游离脂肪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密切,它能更准确敏感地反映机体脂代谢,是一个新的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鸿 《医学综述》2012,18(3):354-3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联素(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A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分泌部位的不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APN的血浆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预后。APN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可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高脂血症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造成的,是多个易感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微效作用的累加,并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  相似文献   

8.
王静 《医学综述》2012,18(15):2371-237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男女性别不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理剂量的性激素对男女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或多或少的性激素对心血管起到危害的作用,但具体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性激素在CHD中的预防性作用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几年关于性激素水平变化与CHD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富含精氨酸(Arg)的碱性蛋白质。由于apoE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关系密切,至今仍然是大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认为apoE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载脂蛋白之一,其基因多态性是决定血脂水平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之一,apoE缺陷的人血浆胆固醇(TC)水平明显上升,容易发展为CHD。近年来从apoE的基因多态性出发,研究apoE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取得很大进展。笔者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段会仙  曹晶茗 《医学综述》2009,15(2):290-29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系统性的炎症疾病。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强对易损斑块特点认识与研究,早期检出和评价易损斑块,对心血管事件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几种影像学评价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阳志勇 《医学综述》2011,17(16):2472-247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与焦虑症有着密切的关联,CAHD患者中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焦虑症是CAHD发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的另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大量的证据显示,焦虑症是CAHD发病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CAHD伴焦虑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焦虑能否降低冠心病的发病以及改善CAHD患者的预后目前也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淳淳 《医学综述》2013,19(10):1756-175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最近研究显示,内皮功能紊乱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亚型:神经型、内皮型、诱导型,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NOS的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血压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患者血清胰岛素与血压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 对 57例患者 (CHD组 )和 2 2例健康者 (对照组 ) ,进行胰岛素、血压及血脂测定。结果 CHD组的胰岛素、血压、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CHD组中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及TG、LDH成正相关 ;单纯冠心病组与CHD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组间胰岛素、TG、LD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CH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IR)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血压及血脂异常与IR相互影响 ,共同参与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林丘 《医学综述》2011,17(16):2411-2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被认为是AS发生早期的关键因素,它与其特异性受体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结合后,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现就MCP-1及CCR2在冠心病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方案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胆固醇代谢失调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鹏  谢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07-21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密切,降低LDL—C水平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来研究发现,经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LDL—C仍不能达标的患者其胆固醇代谢具有低合成高吸收的特点。机体胆固醇代谢受生理因素、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调脂药物的影响,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胆固醇代谢失调与冠心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杨丽萍 《西部医学》2016,28(10):1386-1388+139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单纯冠心病患者80例(CAHD组),冠心病合并房颤者70例(CAHD+AF组),随机选取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生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甲状腺激素测定或评估。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和CAHD+AF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凝血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均明显升高。其中CAHD+AF和CAHD两组间FT4、TSH、血脂水平、凝血功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TT3、TT4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资料显示,FT4和TSH水平的下降可诱导血脂水平上升、凝血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容易诱发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高危现象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血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其与CAH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474例疑似CA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AHD组278例和对照组196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对比2组患者血Na+、K+、Ca2+和Mg2+水平,分析CAHD组患者血Na+、K+、Ca2+和Mg2+水平与CAHD易患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AHD组患者血Na+和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K+和Mg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HD组患者CAHD易患因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AHD患者的血Na+和Ca2+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血K+和Mg2+水平与高血压呈负相关(P<0.05);CAHD患者的血Na+、K+和Ca2+水平与糖尿病呈负相关(P<0.05),血Mg2+水平与糖尿病呈正相关(P<0.05);血Na+、K+和Ca2+水平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P<0.05),血Mg2+水平与血脂异常呈负相关(P<0.05);血Na+、K+、Ca2+和Mg2+水平与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均呈正相关(P<0.05);血Na+、K+和Ca2+水平与高血压并发血脂异常呈正相关(P<0.05),血Mg2+水平与高血压并发血脂异常呈负相关(P<0.05);血Na+、K+、Ca2+和Mg2+水平与糖尿病并发血脂异常均呈正相关(P<0.05);血Na+、K+、Ca2+和Mg2+水平与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呈正相关(P<0.01)。结论 CAHD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CAHD患者电解质紊乱与CAHD易患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王明瑜 《医学综述》2012,18(12):1911-19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常见方法。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他汀类药物在CAHD患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对其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沈雁岩 《医学综述》2012,18(16):2612-2616
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已奠定了基石地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被公认为是临床获益的首要机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多种疗效,此多效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