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在颞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颞骨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分别进行轴位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建,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冠状面图像,评价两种扫描方法对颞骨关键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通过随机软件,实时记录每次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比较两种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显示质量及各向同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的DLP分别为(29.02±1.38)mGv.cm和(36.70±1.99)mGy.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非螺旋扫描完全可以作为颞骨低剂量检查的一个选项,为进一步减低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一次屏气常规剂量(220mA×0.8s)和6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B组60例,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60mAs低剂量MSCT全肺扫描。C组20例,一次屏气40mAs和8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结果常规剂量和60mAs以上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为优秀,能够满足肺容积和肺密度定量分析的需要。低剂量扫描测得的部分肺容积较常规剂量小,在标准重建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骨重建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测得的平均肺密度略高于常规剂量测量结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6层螺旋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中,60mAs低剂量扫描能够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螺旋CT检查为准确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其不良反应-电离辐射,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其危害程度随着剂量的累积而增加。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在噪声与射线剂量之间寻求平衡处理,以实现图像质量与辐射这一对矛盾的兼顾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33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4例,女9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BMI<22 kg/m2,BMI 22~28 kg/m2及BMI>28 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优、良、差),测量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的CT值,计算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 结果 33例患者扫描辐射剂量为:CTDI (10.25±2.63)mGy(8.5~12.3 mGy);DLP (134.84±13.50)mGy · cm(118.81~172.14 mGy · cm);ED (2.29±0.23)mSv(2.02~2.93 mSv)。图像质量评价优22例,良11例。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近段CT值在BM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应用320排容积CT进行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体层成像(CT)图像拥有优质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可靠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获得了 广泛认可,随着临床CT检查次数的不断增加,CT扫描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根据国际共识,CT检查应遵循放射防护的“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principle)”的基本原则,强渊在保证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保持在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1].腹部CT检查一般要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与其他检查部位相比,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会成倍增加,所以腹部CT检查有必要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2].近几年,为了改善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逐渐应于于CT 图像的重建,本文就其相关原理及其在临床腹部CT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CT检查一般需多"时相"重复扫描,与人体其它扫描部位相比,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大。采用常规低剂量扫描原理,单纯降低管电流(mAs)的方法,在密度低、天然对比强烈的肺部可获得满意效果,但用在腹部则不见成效,其原因是腹部脏器间密度差极小。以肝脏为例,一些肝脏肿瘤与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CT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肺部疾病检查中辐射剂量降低的极限。方法前瞻性选取150例2014年6~7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接受64排128层肺癌筛查者及慢性病复查者,所有受检者身高在165~175 cm,18 kg/m2≤BMI≤26 kg/m2,平均44岁。将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扫描参数:A组: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50 m As;B组:管电压80 k V,管电流30 m As;C组:管电压80 k V,管电流15 m As。扫描完成后采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4-4对各组图像进行重建,从客观噪声、CT值及主观图像质量三方面进行评估。主观图像质量主要评估肺窗质量,采用3段式,第三胸椎棘突以上层面为上段,双肺下叶底段支气管分叉以下层面为下段,上段与下段之间的部分为中段。从每段图像里面选出一帧存在肺纹理或病理改变的图像进行评估,评价每帧图像纹理或病变的边缘清晰度。由2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3分制方法评价。纵隔窗比较其客观噪声及CT值。结果上段及下段图像中,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段图像中,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分别增加噪声约38.57%、103.58%,3组图像之间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69.77%、84.88%。结论结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根据扫描位置不同设置不同扫描条件能把有效辐射剂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优化鼻窦扫描剂量,探讨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对常规扫描发现鼻窦病变的80例青少年及110例成人患者行低剂量单层追踪扫描,观察其成像质量,分析低剂量阈值及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青少年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CTDIW下降幅度均为70.38%~75%,成人组下降幅度均为68.47%~73.8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非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探测器选择4mm×1,扫描时间0.5s/圈,层厚4mm;常规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探测器选择1mm×16,扫描时间0.5s/圈,螺距0.938,床速15mm/圈,重建层厚5mm,重建间隔5mm。分别比较两组病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50mGy和(29.12±3.48)mGy·cm,只为常规剂量组的36.93%和16.47%。两组所得图像质量评估结果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30mA)扫描不仅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而且不影响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及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儿童副鼻窦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最低管电流。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副鼻窦炎而来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250mA、20mA、1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将扫描后重建图像随机教授、副教授及主管技师各一人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不同扫描剂量对于副鼻窦OMC的显示情况,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以常规剂量图像作为基础片,OMC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的为合格,不能清楚显示的为不合格。评价结果进行多次配对设计两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本组实验得到儿童副鼻窦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20mA。结论 儿童副鼻窦64排CT扫描低剂量可以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100kV)扫描在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将55名临床需要做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8例,平均54岁)按随机分配原则编入A、B两组(A组27例,B组2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100及120kV,管电流均采用150mAs.比较两组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平均强化...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例于发作间期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17例(77.27%)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受累最多见(81.81%),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受累多见(61.11%);12例(54.55%)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Ⅰ1期2例,Ⅰ2期6例,Ⅱ1期3例,Ⅱ2期1例;灌注异常者患侧、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64±2.04)s和(14.81±1.99)s(P<0.05),患侧、对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4.45±0.74)s和(3.87±0.33)s(P<0.05);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320排CT可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低体质指数患者应用中的利弊,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体质指数胸痛待查患者90例,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120、100、80 kV管电压成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A、B、C三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良的分别占94.65%、93.37%和9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4.18±3.72)、(8.53±2.35)和(3.12±1.7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恰当的管电压对低体质指数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CTA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54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CCTA采用100 kV管电压,对比剂采用270 mgI/ml的碘克沙醇。结果 CCTA显示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及重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及符合率分别为89.55%、96.08%、78.95%、98.25%、85.63%、96.84%及92.68%、97.24%、76.00%、99.29%、89.92%、95.16%。CCTA与CCA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的一致性良(Kappa=0.752,P<0.001)。CCTA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结论 应用320排容积CT行CCTA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扫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CTA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低管电压可变螺距(VHP)技术在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 VHP技术进行CTA检查。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各32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9、1.1、1.2 mL/kg,流速分别为3、3.5、4 mL/s。每组患者图像均采用迭代算法,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主观(Likert 5法)和客观评估方法[CT值、SD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进行评估。比较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左、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主观评分差异仅在左、右股动脉层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股动脉层面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层面SD值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 kV组对比剂用量为(57.70±9.01)mL,低于100 kV组[(71.80±10.37)mL]和120 kV组[(75.20±11.0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kV、100 kV、120 kV组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 096.88±155.2) mGy×cm、(963.02±137.9) mGy×cm、(1 048.53±168.2) mGy×cm,有效辐射剂量的均值分别为16.45、14.44、15.73 mSv,以100 kV组患者接受的剂量最低,与80 kV组和120 kV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320排CT VHP技术中采用80、100、120 kV管电压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其中,采用80 kV时对比剂用量最少,采用100 kV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双低"组(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 300 mgI/ml、60 ml)、"个性化双低"组(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 300 mgI/ml、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及对照组(C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 370 mgI/ml、60 ml),测量、计算及分析各组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两组双低组对比剂用量.结果 ①3组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B组均高于C组(P均<0.05).②除右侧双锁骨下动脉(SA)外,其余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B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P<0.05).④与常规"双低"组相比,个性化"双低"组45~60 kg及61~75 kg体质量节段患者对比剂用量下降,>75 kg体质量患者用量上升(P均<0.05),但两组总体对比剂平均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既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又能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体质量调节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降低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9~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行胸部CT扫描的54例患儿胸部CT图像作为对照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或120 kV,管电流采用固定值,范围120~200 mA;另选择2020年1~5月行低剂量扫描的56例患儿胸部图像作为低剂量组,扫描参数:根据患儿体质量选择不同管电压,≤15 kg选择80 kV,≤40 kg选择100 kV, > 40 kg选择120 kV;管电流为自动管电流调节,比较两组患儿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儿胸部CT有效剂量为0.95±0.55 mSv,低剂量组患儿胸部CT有效剂量为0.18±0.17 mSv,辐射剂量仅为对照组的18.9%。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图像满足诊断标准的占比分别为98.15%和96.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结论  在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患儿体质量选择不同管电压联合运用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胸部CT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患者死亡率高。尽早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关键。随着CT技术的发展,低剂量CT的应用愈加广泛,其通过调整CT机扫描参数、优化成像方式,可在最大限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提高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对低剂量CT应用于肺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atphan500体模,以其低对比模块中直径20mm、对比度为1.0%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腹部CT低对比的特点;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低管电压80kV和常规腹部CT扫描标准管电压120kV对体模进行扫描,管电流均设置为150~650mA(以50mA为间隔)。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医师对图像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进行独立评分,分析80、120kV时的CNR与CTDIvol的相关性,并比较80kV管电压条件下所得图像噪声、CNR及LCD评分与腹部标准扫描条件120kV、300mA之间的差异。结果 CNR与CTDIvol呈正相关,辐射剂量相同时,80kV条件下所得CNR明显高于120kV。80kV时图像噪声显著增加(t=6.99~15.78,P<0.001),但当管电流增加至550~650mA时,80kV所得图像的CNR及LCD评分与120kV、300m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增加至550mA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CNR及LCD的前提下,80kV低管电压CT扫描最多可降低42.23%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