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脑利钠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发现,利钠肽家族是由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三个类型受体所构成的三个内源型配体系统,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广泛分布。其中,ANP和BNP来源于心脏,为心脏激素,合成后分泌到血循环中和靶器官特异受体A结合发挥作用,具有强大的扩张血管、促进利钠、利尿作用,以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近年来,BNP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BNP的来源、分布、结构、合成及分泌、生理作用及其基因工程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利钠肽受体(NPR)家族包括利钠肽受体A(NPRA)、利钠肽受体B(NPRB)及利钠肽受体C(NPRC)。除NPRC、NPRA和NPRB属于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家族的成员。NPR家族广泛分布于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NPR家族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NPR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已在许多动物模型和研究中得到证实,但NPR家族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对其机制的研究尚未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该文综述了NPR家族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钠肽(natriureic peptide,NP)家族由心钠肽(a-trial NP,ANP)、脑钠肽(brain NP,BNP)、C型利钠肽(C-type NP,C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NP,DNP)4种短肽类物质组成。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包括利钠、利尿、血管舒张等,并抑制兴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r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它们结构相似:中央由17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构成一环状结构,此环状结构对于受体识别和其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1〕。NP的受体有:NPR-A、B、C。前两者为膜结合鸟嘌呤环化酶受体,经环磷酸…  相似文献   

4.
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钠尿肽家族成员包括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D型利钠肽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时体内存在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其中BNP是目前最能反映心力衰竭(HF)程度的指标之一。研究证实BNP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利钠利尿、  相似文献   

5.
利钠肽(atriuretic peptide,NP)系统是由心、脑和其他器官合成的神经激素组成[1]。利钠肽系统主要包括3类: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和C型利钠肽(CNP)。心钠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利钠肽成员。其合成的主要部位是心房,在健康成人心脏,心室组织只生产少量的心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型利钠肽(CNP)舒张血管的受体和通道机制.方法 采用兔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CNP和C型利钠肽受体(NPR-C)激动剂cANF4-23对肾上腺素(NE)10 μmol/L或氯化钾(KCI)60 mmol/L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多种钾通道阻断剂对两者舒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 1 μmol/L CNP和cANF4-23对血管的最大舒张率分别为(33.5±5.9)%、(38.4±10.6)%,两组舒血管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R-C受体阻断剂能减弱CNP的舒血管作用[(19.8±8.3)%];高钾预收缩后CNP、cANF4-23对血管舒张作用明显降低(P<0.01);优降糖或氯化钡能明显抑制CNP的血管舒张作用(P<0.05);氯化钡使cANF4-23的血管舒张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NPR-C/内向整流钾通道(KIR)、NPR-C/钙通道和B型利钠肽受体(NPR-B)/ATP敏感钾通道(KATP)参与了CNP对兔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属于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家族中的一员.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A型利钠肽(ANP),或称心房肽、BNP、C型利钠肽(CNP)、肾利钠肽(Renal Natriuretic Peptide,Urodilatin)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结构上都有一个17-氨基酸二硫化物环(图1).  相似文献   

8.
杨之  陈宇  李强  孙婷婷 《吉林医学》2010,31(13):1912-1915
心钠肽、脑钠肽隶属于利钠肽系统,利钠肽系统(NPS)由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Il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四种肽类组成。利钠肽是心血管系统分泌的肽类,这一系统通过利尿利钠训节体液平衡,降低后负荷,舒张血管,并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的方式抑制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
C型利钠肽(CNP)、脑型利钠肽(BNP)具有强大扩血管、利尿利钠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CNP、BNP发生改变,并认为其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心房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城  施丹  刘卫清  陈宇 《吉林医学》2012,33(4):820-822
<正>心房利钠肽(ANP)是利钠肽家族的一员,利钠肽系统(NPS)由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typenatriuretic peptide,C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  相似文献   

11.
钠尿肽受体A(NPRA)是钠尿肽受体家族中的一员,主要通过与心房钠尿肽和脑钠素结合来发挥其病理生理作用。NPRA在心血管系统中研究较多,明确的作用有舒张血管,抑制心肌纤维化,维持心血管稳定等。随着对NPRA研究的深入,发现NPRA亦参与机体的免疫和炎性反应,而且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或组织中高表达,这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就NPRA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Song HM  Zhang J  Deng B  Luo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37-174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以及较大剂量ACEI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较小剂量组(33例,2~4mg/d)和较大剂量组(33例,8~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各项指标[NE、脑钠肽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且选择3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NE、脑钠肽浓度。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2);脑钠肽与LVED和NE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5;r=0.402,P=0.002)。治疗12周后7例患者因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反应而退出(其中较小剂量组3例,较大剂量组4例),其余59例完成研究。较小剂量组治疗后脑钠肽浓度为8μg/L±4μg/L,NE浓度为387ng/L±211ng/L,较大剂量组治疗后脑钠肽浓度为6μg/L±4μg/L,NE浓度为250ng/L±63ng/L,较大剂量组治疗后的脑钠肽、NE浓度明显低于较小剂量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NE浓度呈正相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方式给予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脑钠肽、NE,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2005-2009年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非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NT—proBNP)值与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关系,并采用协方差分析各组间Log(NT—proBNP)值的差异。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为Log(NT-proBN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MS组患者Log(NT—proBNP)值明显低于非MS组患者(P〈0.05);高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正常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MS患者Log(NT—proBNP)值均明显低于非MS患者(P〈0.05)。表明MS患者NT—proBNP水平明品低于非MS患者,这可能与M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利钠肽(BNP)和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0例DHF患者(DHF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BNP和IL-18等指标。结果:DHF患者的脂联素、BNP、IL-18、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BNP水平随DHF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D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BNP(r=0.661,P=0.000)和IL-18(r=0.582,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HF的发生发展是脂肪因子、利钠肽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脑钠肽同源代谢产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指导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B型利钠肽作为心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被国内外指南一致作为Ⅰ类推荐。然而,我国B型利钠肽检测在心衰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情况未见报道。目的 研究分析2015年我国心衰住院诊疗中在医院水平应用B型利钠肽检测的可及性和检测率。方法 2015年“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回顾性病历登记研究”(简称China PEACE心衰回顾性病历登记研究)采用分层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将全国按经济区域划分为5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的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每家协作医院抽取2015年出院诊断为心衰的住院患者病历。收集协作医院的基本信息,提取心衰患者住院病历信息,分析医院水平B型利钠肽检测的可及性和检测率,规定B型利钠肽检测率≥60%为B型利钠肽医院应用及格。结果 最终纳入188家医院共计15 163份心衰病历。2015年B型利钠肽检测的整体可及性为85.1%(160/188),各经济地域医院的B型利钠肽检测的整体可及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独立心内科〔OR=6.40,95%CI(1.78,23.05)〕、医院床位数>300张〔OR=4.45,95%CI(1.24,15.95)〕是医院水平B型利钠肽检测可及性的影响因素(P<0.05),同时B型利钠肽在西部农村地区的检测可及性低于东部城市地区〔OR=0.37,95%CI(0.14,0.96),P<0.05〕。159家研究的可及医院中B型利钠肽的整体检测率为63.5%(40.0%,82.3%)。各经济地域医院的B型利钠肽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独立心内科〔OR=4.91,95%CI(1.53,15.77)〕是B型利钠肽医院应用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5年B型利钠肽检测在全国医院水平已基本普及,但就有检测能力的医院而言,在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诊疗的检测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继续推广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特别重视对西部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7.
敖伟 《海南医学》2016,(4):607-61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其发生发展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各种体液因子的复杂变化.心衰标志物的检测是诊断心衰最方便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标志物是尿钠肽,但其对心衰的诊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探究其他敏感可靠的检测指标,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现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心衰检测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钠肽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钠肽(BNP)有维持机体循环系统和内环境稳定的作用,它通过与钠尿肽受体A结合发挥作用,通过清除钠尿肽受体C介导的胞吞作用等途径被清除.BNP分泌直接受到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基因突变可影响血循环中BNP水平.研究显示,BNP及其受体基因突变与多种临床疾病的易患性及临床情况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等.深入研究BNP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探索临床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对开展疾病个体化预防、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B型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9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疗程12周.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测定血浆CRP和BN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SVI、LVEDVI、E/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同时降低LVESVI、LVEDVI,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82例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及非感染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BNP比值的差异,及三者与炎症标志物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染组NT-proBNP/BNP比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t=10.764,P〈0.01),且与炎症标志物WBC、CRP、降钙素原(PCT)均呈正相关(P〈0.01),与LVEF无线性相关(P〉0.05),而NT-proBNP及BNP与炎症标志物及LVEF均无线性相关(P〉0.05)。非感染组NT-proBNP/BNP比值与炎症标志物及LVEF均无线性相关(P〉0.05),NT-proBNP及BNP与CRP均呈正相关,与LVEF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血WBC、PCT无线性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组CRP与NT-proBNP/BNP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F合并肺部感染时NT-proBNP/BNP比值可不受心功能影响,独立反映感染严重程度,而NT-proBNP及BNP均不能准确反映HF或感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