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将120例T2DM患者分为DR组(n=76)和单纯T2DM组(n=44),将DR组分为非增生型DR(NPDR)组(n=45)和增生型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体外分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CoCl2模拟缺氧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的表达,生物荧光法检测细胞ATP含量,分析HIF-1α的表达与AT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HIF-1α有极低表达,在缺氧1h时表达量显著上升,4h达到高峰,16h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α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细胞内AT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α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其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46-84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1ɑ(HIF-1ɑ)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DR患者及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血清,用于体外培养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RF/6A)。分为糖尿病血清培养组(B组)、糖尿病+HIF-1ɑ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C组)、糖尿病+HIF-1ɑ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D组)健康人血清培养细胞为正常对照组(A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HIF-1ɑ和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蛋白总量一致的情况下,A组细胞上清中sICAM-1的浓度为(13.89±1.35)ng/ml,而B组的浓度为(25.26±1.97)ng/ml,HIF-1ɑASODN转染可以明显降低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其浓度为(16.59±1.11)ng/ml,HIF-1ɑSODN转染则不能影响细胞ICAM-1的表达。各组细胞之间ICAM-1表达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1.89,P=0.00),各组之间两两比较,B组和D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8),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HIF-1ɑ对糖尿病血清培养条件下的RF/6A细胞表达ICAM-1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乙醇提取物(D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DR,并给予DM小鼠DC干预.通过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和视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和玻璃体、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DC不同剂量均能够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程度;研究其机制发现,DC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内增加的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基因表达,并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玻璃体和血清中增加的VEGF含量.结论 DC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制为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并降低玻璃体和血清中的VEGF水平,进而抑制DR病变过程中的视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lα(HIF-1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26只)。将造模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0.1%链脉佐菌素(STZ)60mg·kg-1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20只,另6只造模不成功未纳入实验。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第2天开始,姜黄素治疗组给予2%姜黄素混悬液200mg·kg-1灌胃,连用8周;对照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分别给予等量的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连用8周。8周后,各组大鼠视网膜视网膜组织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的表达,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结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含有大量的HIF-1α阳性细胞,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光感受器内外节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染色体边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轻微。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有HIF-1α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下调HIF-1α来延缓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血糖浓度组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糖尿病(DM)组.其中糖尿病组采用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用胰岛素使其血糖分别控制在<10、10~14、>16.7mmol/L 3个不同水平(分别作为DM1、DM2和DM3组), 8周后处死大鼠,取眼球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几乎不表达HIF-1α,DM1组有少量表达,DM2组阳性细胞数量增多,DM3组表达更强,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升高会引起HIF-1α的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能够调控VEGF的表达,共同促进DR的病程发展。该文就ERS和HIF-1对于VEGF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来昔布(50 mg/kg)灌胃(1次/d)。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ulin);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连接黏附分子样蛋白(JAML)、VEGF及其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检测视网膜白介素(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蛋白分布。HUVEC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HG)组和高糖加药塞来昔布(HG+C)组,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DR+C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与NC组比较,DR+C组大鼠视网膜增厚。DR+C组视网膜JAML、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3(P-PI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等蛋白低于DR组,高于NC组。DR+C组与DR组比较视网膜IL-10、VCAM-1表达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中发病率都很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DR的病理特征为视网膜微血管瘤破裂出血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也是早期诊断的可靠体征.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常见原因。有研究~([1])显示,2型糖尿病中DR患病率为38.1%。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若不及时医治,可能发展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而致盲。因此,早期治疗单纯型DR是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6例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6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DM组)。应用Raybiotech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步检测血清中42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DM组相比,NPDR组中性粒细胞活化剂(ENA-78)、生长相关基因(GRO)、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血管生成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IL-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在芯片所包含的42种细胞因子中ENA-78的水平变化明显,NPDR组是DM组的1.88倍和正常对照组的3.6倍。结论 早期DR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炎症反应在DR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DR临床早期预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vision loss and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by screening,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univers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R screening, many efforts have been invested in developing intelligent screening, and there have been great advances. In this paper, we survey DR screening from four perspectives: 1) public color fundus image datasets of DR; 2) DR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lesion-extraction approaches; 3) existing computer-aided systems for DR screening; and 4) existing issues,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trends. Our goal is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DR intelligent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3.
胡庆华  胡敏  吴丽琴  杨国华 《医学综述》2013,19(10):1876-1877
目的比较眼底照像(FP)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并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结果 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经FP诊断为DR 168例(310眼),其中Ⅰ期改变87例(162眼);而经FFA诊断为DR 196例(371眼),其中Ⅰ期改变114例(212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A比FP能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直接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M-NDR)(30例)和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6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各项血脂指标、收缩压等可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指标,并计算apoB/apoA1值。结果:NPDR组的HDL值、apoA1值较DM-NDR组和对照组降低,apoB/apoA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OR=6.302,P=0.000),apoA1值和HDL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OR=-2.338和-5.943,P=0.000)。结论:血清apoA1值、HDL值和apoB/apoA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生有关,apoB/apoA1比值增高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一项敏感指标,有助于DR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5.
刘巨平  李筱荣 《医学综述》2006,12(20):F0002-F0002,F00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0~74岁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DR的发生和进展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以防止或延缓其进展至关重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了解DR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2-antiplasmin complex,PAP),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rotein C,PC).结果:2型DR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明显高于无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R组和无DR组STM与PC呈负相关(r=-0.49,-0.45),STM与PAP呈正相关(r=0.47,0.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与DR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对于DR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在早期缺乏症状。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许多因素对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探索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2002年国际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期,即无明显视网膜病变(1期),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记录病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Cys-C、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分析DR各组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病例中,DR的总患病率为47 %;与1期相比, 2、3、4、5各期的病程、HbA1c、hs-CRP、Cys-C、24h-UAE均显著升高(P<0.05),且依次性升高(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s-C、hs CRP分别是DR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病程、HbA1c、24h-UAE呈正相关。结论 DR及其病情严重程度与Cys-C、hs-CRP密切相关,Cys-C 、hs-CRP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