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临床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50例可疑病例中,有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多层CT诊断价值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135例。所有病例行多层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135患者均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135例患者,12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129/135)95.6%,CT直接发现异物120例,占(120/135)88.9%,9例患者通过间接征象判断异物存在,6例患者假阴性。135例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发现误吸异物131例,4例为支气管内浓痰;另外CT辐射量远大于胸片。结论:多层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但亦有其限度,我们应该积极审慎应用多层CT。  相似文献   

3.
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CT在气管及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的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CT表现;所有异物均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取出证实。结果:气管异物4例,右主支气管异物3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15例;CT表现:①异物本身;②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其下方支气管充气或轻度扩张;③纵隔移位及纵隔“双边”;④胸部“双边”;⑤肺气肿。结论:CT扫描不仅能定位诊断,而且能直接显示异物本身,优于普通X线检查。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 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共检出异物20例,其中1例位于气管,19例位于支气管。异物中瓜子、花生米碎片18例;小虾及塑料管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后处理图像清晰显示了异物的位置、形态和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搜集我院儿童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通过64层螺旋CT检查的气管、支气管异物16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3岁.病史2h-4月.15例家长均提供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1例有可疑异物吸入史。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发现气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 42例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螺旋CT扫描,经后处理后在MPR、MinIP及VR上测量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与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证实后的异物大小、形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行肺窗MPR气管异物显示40例,1例穿透气管后停留在左肺内,1例显示不明确,其中35例行异物长径测定,最小0.3 cm,最大1.9 cm,平均大小1.08 cm.25例VR重建病灶平均大小1.32 cm.27例MinIP重建异物大小平均为1.14 cm.40例手术后取出异物,最小0.29 cm,最大1.6 cm,平均大小为1.05 cm,统计学显示肺窗MPR重建的结果与手术结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是显示气管异物的最佳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已减少螺旋CT的使用,减轻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怀疑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于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听诊有一侧呼吸音减低或者有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普通X线检查,对于没有异物吸入史或者有异物吸入史但是听诊没有呼吸音减低和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螺旋CT检查。选取我院2008年~2011年315例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为对照组,全部采用普通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95.04%(479/504),对照组阳性率为89.27%(281/315);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X线检查或螺旋CT检查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在提高准确率的基础上明显减少对患儿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8.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5岁以前的儿童,一旦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内,快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临床上首诊误诊的发生率较高。普通X线透视检查对金属异物能作出准确判断,而对非金属异物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来推断,定位就更加困难了。普通CT由于扫描速度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16例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100或120kV; Eft.mAs:30~40mA;CARE D()SE 4D:打开);层厚3mm;螺距:1.4;时间1.33s;常规1mm原始重组,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并将CT与内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6例低剂量扫描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发现异物位于气管5例,气管分叉上方1例,右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5例,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4例,双侧支气管均有异物1例.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4.2%.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28层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及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对诊断小儿支气管内异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支气管异物的小儿均经MDCT容积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显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征,并将轴位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现异物位于气管者4例,右主支气管11例,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3例。轴位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90%和91%。结合MPR和MinIP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可达到99%、100%和99%。结论 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CTA的影像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共12个肿块,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CT值35~48HU,其中5例内见小灶状液化坏死区,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其中3个病灶强化均匀,6个病灶强化不均匀。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8例颈部CTA均可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可见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颈部平扫和增强以及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我院诊断、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患儿2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扫描,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树,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等.结果:气管性支气管10例(移位型9例,额外型1例)均为上叶支气管直接从气管发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12例,其中气管膈膜1例,气管憩室1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0例(血管畸形压迫7例,血管瘤压迫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桥1例,支气管不发育或发育不良5例,其中2例伴肺动脉缺如,1例伴肺动脉发育不良.结论:MSCT作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另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镜在气管性支气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胸部CT扫描患者44469例,发现气管性支气管87例。87例患者中同时行支气管镜检查者共37例。结果87例患者经CT后处理技术,气管性支气管全部清晰显示;CT横轴位图像显示84例。其中14例气管性支气管开口紧邻右肺上叶支气管,另73例距离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平均16.0mm。同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37例中发现气管性支气管21例,均无法精确测量其开口与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的距离。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是气管性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SCT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疑为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行MSCT检查,同时行硬管支气管镜手术,分析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例为假阳性(为较高密度痰液),其余4例位于气管至气管分叉,1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20例位于右主支气管,3例位于主支气管以远。结论 MSCT 较准确地诊断支气管异物,可作为临床疑为支气管异物的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及重组技术对消化道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消化道内镜证实的的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食管异物患者仅行食管MSCT平扫,胃肠异物患者均行腹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结果: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中,26例为食管异物,1例为胃异物,3例为十二指肠和空肠异物。28例异物为鱼刺,1例为牙签,1例为胆道引流管移位。结论:MSCT结合重组技术有助于消化道刺状异物及相应并发症的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 DR 及 MSCT 对气道透 X 线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前胸部 DR、MSCT 诊断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术后证实,并有术后胸部 DR 复查的93例气道透 X 线异物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术前胸部 DR 与术后 DR、术前 MSCT 进行对照,比较术前胸部 DR、MSCT 显示透 X 线异物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异物定位情况。结果:93例中术前胸部 DR 有82例显示了透 X 线异物的直接征象,阳性征象显示率为88.17%;术前 MSCT 93例均显示了透 X 线异物的直接征象,阳性征象显示率为100%。显示异物的间接征象方面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术前胸部 DR 提示异物存在及定位的有91例,术前 MSCT 提示异物存在及定位的有93例。结论:胸部 DR 能显示绝大部分透 X线异物的直接征象,填补了传统胸部 X 线检查不能显示异物直接征象的空白,在诊断透 X 线支气管异物以及异物定位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诊断气管透 X 线异物方面,MSCT 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术前10例均行CT平扫,9例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胃体6例,胃窦部3例,胃底1例。CT表现主要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增强后呈均匀轻中度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液化坏死。结论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部分病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观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病史及硬支气管镜钳取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0例。所有病例摄胸部X线片及CT薄层扫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仿真内窥镜(VE)及容积漫游技术(VRT)成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及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优势及局限性。结果:①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13例,左主9例,并发肺气肿33例,肺不张6例,阻塞性肺炎17例,纵隔疝8例;②)除X线不能显示不透光异物外,CT轴位、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异物显示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CT与MPR、X线与VRT、VRT与MinP在肺部并发征象显示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成像方法(CTVE除外)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及MPR优于X线、MinP及VRT;③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叶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及肺部并发征象;CTVE较好地显示叶及以上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所见类似纤维支气管镜;VRT直观立体显示叶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阻塞性肺气肿及纵隔疝,可弥补纵向范围显示不足。结论:X线、多层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及其并发征象的显示各有优劣,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叶支气管远端及以下支气管异物、局限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的显示有一定限度,诊断时应结合CT轴位像,以避免假阳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