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H)33例和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4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i)、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H组和CH组的GLPSSa、GLPSSi均降低(均P0.05)。NH组的GRPSS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i也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CH组的GRPSSa、GRPSSi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早于心肌全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温条件下兔左心室纵向功能的价值。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低温组A(n=10),低温组B(n=10)。先行常规心脏数据测量,然后采用组织多普勒(TDI),之后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中的获取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Ls.SrL E,SrL A及分层应变技术获取3个长轴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A组心内膜下心肌LS值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层心肌SL值的减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组大部分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减低(P<0.05);B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L S、SrLE、SrLA均减低(P<0.01)结论:随低温时间延长,左室壁3层心肌SL值受累程度不同,心内膜应变较心外膜更加敏感,二维班点追踪技术比LVEF及TDI更早发现左室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athogenesis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成伴发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0例(病例组)和甲状旁腺功能正常30例(观察组),三组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帧频二维图像,使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3个水平(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18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结果在对照组同一水平比较,观察组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与观察组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和C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更为明显。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的评价SHPT患者左室不同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SF患者44例,另选取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室壁厚度、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应用2D-STI获得左心室18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周向应变达峰时间(PTcs)和峰值应变离散指数(PSD),计算左心室18个节段PTrs、PTcs的标准差(PTrs-SD、PTcs-S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步指数对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CSF组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E)及E/A低于对照组(t=-3.27,P<0.01;t=-2.45,P=0.02)。CSF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 TFC)及平均c TFC均高于对照组(t=7.05~10.35,P<0.01)。CSF组左心室心肌收缩不纵向应变达峰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左心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观察正常人室壁二维应变的规律,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型撞击器对9只贵州小型巴马猪进行撞击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模型,记录猪撞击前及撞伤后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结果:闭合性心肌挫伤前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0.05);C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性心肌挫伤后的挫伤节段的Rs和Cs显著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均为P<0.01、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敏感评价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在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及Echopac高级心血管分析工作站对45例正常人及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7节段长轴位移及位移达峰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位移最大,心尖段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主动脉瓣膜关闭)之前。扩心病组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均减低,心尖段位移小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大部分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之后。正常组左心室长轴位移均大于扩心病组并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长轴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能为临床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提供新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的左心房形态及功能。资料与方法选取45例SPE患者作为SPE组,4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获取左心房容积参数最大、最小及收缩前容积(LAVmax、LAVmin及LAVpre);采用2D-STI获取左心房各时相应变:储器期(LASr)、管道期(LAScd)及泵期应变(LASct)。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分析相关参数与左心房各时相应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E组LAVmax、LAVmin及LAVpre较高,LASr及LASc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为LASr(β=-0.313、0.359,P<0.01)和LAScd(β=-0.416、0.349,P<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RT-3DE和2D-STI可定量评估SPE的左心房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且无角度依赖性,是评价心脏短轴运动的新方法。本文对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心脏短轴运动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选取60例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的EH患者,按照左心房内径指数(LAI)分为无左心房扩大(NLAE)组30例和左心房扩大(LAE)组30例,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记录并储存左心室心尖位四腔观、三腔观、二腔观及左心室长轴观水平的二维图像,留取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分别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房间隔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sr、Esr、Asr),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二维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AE组和LAE组左心房各壁峰值应变率Ssr、Esr降低,As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壁Ssr、Esr及Asr心底段应变率均低于基底段(P<0.05),NLAE组及LAE组部分节段与基段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LAE组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房舒缩运动规律减弱或消失,左心房辅泵功能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与尿毒症左室壁增厚患者的左室纵行心肌应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0例,尿毒症组30例。常规心脏数据测量后,连接胸导联心电图,分别采集心尖位3个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取3个连续稳定心动周期,脱机分析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记录并比较各参数测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原发性高血压组左室前间隔中间段、心尖段与后壁中间段、心尖段,后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应变曲线紊乱,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一致性差。尿毒症组左室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明显降低,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应变曲线紊乱,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一致性差。结论:STI能准确、快速地测定原发性高血压和尿毒症左室壁增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减低,提示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存在节段性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对49例尿毒症患者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指标,并用STI技术检测左室基底部及心尖段的扭转角度及解旋角度,另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E/A值、基底部与心尖部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均<0.05),左室内径、室壁厚度较对照组增加(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减低,二维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成像(two dimensional strain,2DS)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中非心梗患者61例,根据LAD狭窄程度分组,A组:(狭窄小于50%)共27例;B组:(狭窄50%-75%)共21例;C组:(狭窄大于75%)共13例,心梗患者为D组:共19例。应用2DS检测LAD参与供血的11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的变化。结果A组各节段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较高尖。B组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部分节段测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各相关节段S,SRs显著降低。结论2DS可以敏感反应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早期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90例CKD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FR轻度降低组(Ⅰ组)、中度降低组(Ⅱ组)、重度降低组(Ⅲ组)各30例;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4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3D-STI应变参数,即左心室整体径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价值。方法 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4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心动图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的检查。结果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在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明显差异(P>0.05)。经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收缩期左心室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Rot-base)、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Rot-apex)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or)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心室扭转角度,从心肌解剖力学角度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运动前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32例HNCM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符的35例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后测量右心室参数:三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TV-E峰、TV-A峰);组织多普勒显像测得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速度(TV-Sm、TV-Em);2D-STI方法测量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GLS);RT-3DE技术测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并将容积参数结合体表面积(BSA)进行标化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每搏量指数(RVSVi)。结果运动后对照组与HNCM组常规参数TAPSE、RVFAC、TV-E峰、TV-A峰、三维参数RVEDVi、RVESVi、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对照组与HNCM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扭转和解旋运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改变与左室舒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尖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10例LVEF<35%的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使用EchoPAC工作站的2D Strain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算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心肌旋转率、解旋率、旋转达峰时间、解旋达峰时间以及两者的达峰时间间期,测量收缩末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率、解旋率及左室整体扭转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的差异最为显著(P<0.001)。两组时间参数的比较显示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及解旋达峰时间提前,旋转及解旋时间间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左室旋转参数与 LVEF 相关性良好(r>0.60,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与LVE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73,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分析左室心肌扭转和解旋的相关参数,可准确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正确认识心功能障碍程度和性质提供一种可信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Ⅰ组22例,狭窄率50%~75%,Ⅱ组18例,狭窄率≥76%,正常对照组40例,无明显狭窄。所有患者行2D-STI检查,运用Qlab8.1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CS、GRS)等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l6-SD)、12节段径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12-SD、Tcs-l2-SD)等左室同步性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Ⅰ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无阳性发现,而2D-STI显示GLS明显降低(P0.05),Tls-16-SD明显延长(P0.05),与Ⅰ组和对照组比较,Ⅱ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均有明显阳性表现。结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相比,2D-STI可早期客观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