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隐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临床上极为少见,发病率低,大约1%左右,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作者通过对2例OBC病人的诊治,对OBC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OBC)保全乳房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7例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OBC保乳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短期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7例OBC 5年总生存率为100%,同侧乳腺无癌肿,无远处转移。结论对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OBC华人患者,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全乳房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 occult breast cancer ,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OBC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320例非OBC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72例均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 MRI乳腺内可疑病灶检出率为71.4%,高于钼靶 X 线摄影的53.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 P =0.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CK7、CK20和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7%和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和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临床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OBC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联合免疫组化更有利于O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BC的ER、PR阳性率低,改良根治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闫雷  董丽华 《吉林医学》2011,(1):126-128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一般是指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腋窝淋巴结之外的远处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能发现乳腺原发病灶的一类乳腺癌。Halsted在.1907年首先报道了3例OBC患者,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无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O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45例非OBC患者作为免疫表型的对照组,研究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物学特性。结果:54例患者均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MRI临床检出率为81.3%(13/16),钼靶X线摄影临床检出率为51.9%(28/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特点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GCDFP-15、CK7、CK20和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83.3%、96.7%、6.7%和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和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BC以腋窝肿物为首发症状,MRI更有利于乳腺内可疑病灶的检出;OBC的ER、PR阳性率低,其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一般将乳腺未触及肿块而已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称为OBC。由于发病率及早期检出率较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延误治疗、影响预后。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6例OBC,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隐匿性乳腺癌(OBC)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对5例OBC患者术前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及免疫组化分析,然后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进一步放、化疗。结果5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6年。1例术后3年肺转移死亡,其余4例至今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免疫组化分析及检测对OB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首选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隐匿性乳腺癌(OB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OB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BC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其中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患者3、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未发现原发灶患者。结论:OBC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隐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乳腺癌(occuit breast,OBC)是指临床上乳房触不到肿块,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较少见。国外报道占同期乳腺癌发病率的0.46%~1%,国内报道占0.7%左右^[1]。笔者自2006~2007年收集乳腺癌病170例,仅发现1例OB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为主要症状,而无论查体或者传统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钼靶)均无法找到乳腺原发病灶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少见,其发病率仅占同期可切除乳腺癌的0.3%~0.8%。尽管大多数文献报道均提示OBC预后类似或优于原发病灶明确的同期(Ⅱ期)乳腺癌,但其诊断及治疗仍存在争议。笔者科室自2004年2月-2009年8月收治OBC6例,现回顾临床资料,就诊治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BC )诊断、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OBC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腋窝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病理证实为转移腺癌。其中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留乳腺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仅行腋下肿块切除术。本组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9例进一步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36个月死于肺转移、脑转移。1例术后局部复发,并带瘤生存。其中1例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于确诊后22个月因浸润性导管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已存活3年,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5年以上。结论: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应高度警惕OBC可能,需行病理活检。治疗宜选择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全乳放疗,并辅以必要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卿 《广东医学》1998,19(8):638-639
隐匿性乳腺癌(otrellltl:)reast_,oe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之一。国外H的知d于lgn年首先报告3例,2年后,CalnerDn又报告3例,以后这一类型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加,但大多仅见零星报道。至目前,国内外已陆续有OBC的报道,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全部乳腺癌的0.0%-1.8%[11,国内报道占0.7%[2]l概念OBC的概念,各家说法不一,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将乳腺未触及肿块而以胶南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称为OBC;另一种以胶窝淋巴结转移,以乳头溢液、乳头皮肤炎、乳腺皮肤水肿、湿疹及皮肤回缩等为首发症状而…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为较少见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14.
隐性乳腺癌     
临床上乳腺扪不到肿块,而以同侧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称为隐性乳腺癌(OcccultBreast Cancer OBC),这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自1907年Halsted报告3例以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表现为乳腺尚未触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文献报道较少,我科自2000年5月~2009年3月共收治乳腺癌1006例,其中隐匿性乳腺癌7例,切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7%,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39例神经梅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21例误诊。其中,5例被误诊为脑卒中,4例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被误诊为颈椎病、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病,2例被误诊为视神经炎,1例被误诊为癫痫,1例被误诊为偏头痛,1例被误诊为附睾炎,1例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例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加强重视,全面查体,对疑似病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姚亚  鲁文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54-154
目的:分析老年休克型肺炎临床误诊特点及原因,探讨老年人休克型肺炎误诊预防经验及方法。方法:分析42例老年人休克型肺炎误诊临床资料。结果:14例误诊为脑血管异常,10例误诊为心血管疾病,4例误诊为急性食物中毒,4例误诊为肝胆疾病,3例误诊为过敏性休克,3例误诊为癫痫发作,3例误诊为高渗昏迷,2例误诊为低血糖发作,1例误诊为癔症,1例误诊为安眠药中毒。结论:老年休克型肺炎起病急、症状复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医师责任心不强、对疾病认识不足等是造成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对46例误诊、漏诊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误诊为消化道疾病;8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4例误诊为肺心病;4例误诊为心绞痛;3例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误诊为感染性休克,其余1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重视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组资料包括住院病例29例,门诊病例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1~72岁.32例误诊病例中,30例曾做过颅脑CT扫描.其中脑出血误诊为脑血栓形成5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2例,误诊为酒精中毒1例;肺癌转移性脑瘤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胶质瘤误诊为脑出血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散发性脑炎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萎缩误诊为脑血栓形成3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误诊为脑血栓形成1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误诊为脑梗塞1例;脑梗塞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误诊为散发性脑炎2例,硬脑膜下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冽,误诊为血管性头痛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脑出血1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部分过敏性紫癜由于皮肤紫癜出现晚于其他系统症状,容易导致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及减少误诊。方法对17例误诊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例,误诊为肠梗阻者2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3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者1例,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者3例,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者3例,误诊为脑炎者1例。误诊为腹型癫痫者1例。结论误诊原因(1)皮肤特征性紫癜出现延迟,(2)首诊医生体检不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