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的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0年来收治的以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41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房性期前收缩的近期预后,并探讨两者的关系。 结果 (1)30例(73%)全天房性期前收缩总数小于20000,4例(10%)为房性并行心律, 35例(85%)心房异位P'波可提前至T波, 14例(32%)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多数病例为单源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心房下部。(2)给予2周抗病毒、 营养心肌、 抗氧化及中成药治疗后, 半数患儿房性期前收缩减少超过30%。(3)合并房性心动过速者比单纯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者近期预后好(P < 0.05)。结论 疑似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合并房性心动过速者,多为病毒性心肌炎引起,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可使期前收缩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住院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总心率50%以上或室性心动过速占10%以上分为无休止性组和间歇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64例、女43例。31例无休止性组中位年龄7个月,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AT)2例、房颤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1例和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1例(67.7%);76例间歇性发作组中位年龄6岁,包括PSVT 55例、AT 4例、CAT 2例、房扑5例(合并房颤2例)、房颤1例、JET3例和VT 6例。无休止性组单药治疗14例,联合用药17例;间歇性发作组单药治疗61例,联合用药11例。两组患儿中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者选择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17例、电击复律3例、心脏临时起搏2例及射频消融术30例。随访6个月,无休止性组2例PSVT复发,2例AT、1例房颤和1例JET控制室率;间歇性发作组7例PSVT、1例VT复发,1例房扑控制室率,PSVT、VT各放弃治疗和死亡2例,余病例均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患儿的年龄、PSVT与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例数、血清cTn I ≥0.30 ng/m L例数、血清NT-pro BNP≥250 pg/m L例数,以及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休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难度大,常需联合用药,易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3.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CAT)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1973年1月~1984年5月所见33例CAT,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天~12岁。主要伴发病为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和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婴幼儿多无症状,年长儿多述心悸、胸闷、头晕。33例心电图均符合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33例进行抗感染和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死亡2例。16例进行2~11年随访,除1例遗留房颤外,15例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摄片及左心功能测定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儿科并不少见,可发展为房扑、房颤。本文报道11例,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1岁6例,~3岁3例,~7岁2例。其中3例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入院,体检发现心律不齐.其中1例心律不齐反复发生4次  相似文献   

5.
1985~1991年我科共收治新生儿有机磷中毒11例,经抢救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均以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齐、青紫及口吐白沫就诊。其中4  相似文献   

6.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incessanttachycardias)又称持续性心动过速 (persistenttachycardias)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因其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直接相关 ,近年来倍受重视。本文对近2年来在我院住院的7例典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0年2月~2001年5月我院住院病人7例 ,其中男4例 ,女3例 ;年龄5岁~10岁5例 ,17岁~18岁2例 ;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4例 ,W_P_W1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全部病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 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0%左右;同时它有不同程度转复窦性心律的作用,房性心动过速6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89%、室性心动过速56%;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协同盐酸胺碘酮抗心动过速的作用.治疗过程中7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盐酸胺碘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小儿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慢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报告新疆石河子143团医院(832021)雷文杰张华北例1:男性,10岁。于1989年9月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心率快、律不齐,心率140~160次/分,心脏无扩大,各瓣膜区无杂音,心脏X线及彩超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自述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PVT)是指无明显原因而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1942年 Roseboaum 等复习文献,仅报告9例,到现在1974年为止共报告57例。作者近2年来发现7例 IPVT 的儿童,年龄从1天~13岁,全部病人都做过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的  相似文献   

10.
小儿瘦肉精中毒临床少见报道 ,我院儿科 2 0 0 1年 9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治瘦肉精中毒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8~ 1 4岁 ;皆因食用猪肺发病 ,发病时间在食用后 1 0~ 6 0 min;就诊时间为食用后 1~ 6 h。1 .2 临床表现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 ;6例出现明显手抖 ;3例出现腹痛 ;1例呕吐。心电图检查均示窦性心动过速 ,1例同时有窦性节律不齐、T波改变 ;肝功方面除 2例 ALTAST轻度增高外余正常 ;肾功能正常 ;均抽血及送胃内容物 ,测定盐酸克仑特罗 ,其浓度在 ( 3.2~ 4 .3) μ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及临时心脏起博术在治疗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行TEAP治疗的48例患儿和临时心脏起博术治疗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接受TEAP治疗的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天~13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快律性心房扑动15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左室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经TEAP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4%、80%、20%及100%。6例接受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中男1例、女5例,年龄2~10岁,暴发性心肌炎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1例,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TEAP、临时心脏起博等临时心电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临时电学治疗只能暂时纠正危害患儿生命安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必须同时进行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等的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多见于1~6岁儿童。传染性强,多在幼儿园等集体中流行。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儿童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6年3~6月,收治水痘儿童10例,均来自同一幼儿园。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个月~5岁。全部病例发病  相似文献   

13.
早搏是儿科最多见的心律失常,对某些顽固病例,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常难奏效,为此,儿科医生甚感棘手,自1983年开始,我院儿科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顽固性早搏,服用乙胺碘呋酮(下称胺碘酮),效果较好。现将观察的18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年龄最小者1岁7个月,最大者13岁。其中室上性早搏5例(房性3例、交界性2例),室性早搏13例。诊断为心肌炎的10例,疑似心肌炎6例,心律不齐2例。18例都分别用过异搏停、心得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儿童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28例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患儿行TEAP的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比。结果共28例经TEAP患儿,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10.8±3.7)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2例,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3例,诊断率为89.29%(25/28)。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1例经TEAP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后经IEPS诊断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1例左侧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LP-AVRT)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其余的诊断两者均一致,符合率为90.48%(19/21)。结论 TEAP诊断心动过速与IEPS符合率高,建议临床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患儿可以先行TEAP,以明确心动过速的诊断与分型,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是治疗循环性休克的一种有效药物,在成人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室性节律失常。最近研究发现,在儿童中应用的剂量与成人相同时,未见心律失常发生。作者报告1例流脑婴儿,应用多巴胺时产生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这种副作用以前还未曾报导过。病例报告:6个月女婴,患流脑并发DIC,心律齐、心率150次/分,心音正常无杂音,胸透,心电图,心肌酶均正常。入院后1小时血压由120mmHg下降至50mmHg,脉搏无力。立即静脉输入多巴胺10μg/kg/分,未见有明显反应。当总剂量达50mg时,发生PSVT(心率300次/分)压迫迷走神经无效,静脉  相似文献   

16.
夏光 《临床儿科杂志》1998,16(3):172-173
儿童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并发心房纤维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较少见,我们自1980~1995年收治284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中并发房颤1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7~10岁3例,~15岁11例;均为首次患风湿热的住院患儿。全部病例符合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抢救小儿暴发型心肌炎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7岁。因发热3天,抽搐3小时入院。体检:神志清,心率10~20次/分,律不齐,无杂音。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伴心房异位传出阻滞。当即给予紧急安装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选用同步脉冲按需起搏器,阈值为80次/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20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TIC患儿中,婴儿11例,幼儿1例,学龄前期5例、青春期3例。心律失常类型为房性心动过速15例(75%),各年龄段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15%),婴儿2例、青春期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10%),均为婴儿。11例患儿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控制心室率,1例药物效果不佳最终行射频消融手术获得根治,另外3例患儿入院后即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C以婴儿期最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为主;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年长儿可选择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0.
本组男 3例 ,女 1例。例 1:男 ,15岁 ,法洛四联症术后8年 ,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心房扑动 1个月 ;例2 :男 ,4个月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5 1d ,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心房扑动 4 2d ;例 3:男 ,7岁 ,既往有明确心肌炎病史 ,诊断为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 6个月 ;例 4 :女 ,5岁 ,频发室性早搏、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 0d ,在外院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 ,阿 斯综合征 1次 ,诊断为特发性短联律间期变异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上 4例患儿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因严重心律失常在我科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