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阴营养不良,指妇女外阴皮肤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减退的一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外阴瘙痒、皮肤粘膜变白、粗糙、萎缩或增生皲裂,失去正常光泽、弹性为特征。本病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狭窄和性交痛等,甚至有癌变的风险。祖国传统医学没有"外阴营养不良"病名,后世医家认为其与"阴痒"、"阴蚀"、"阴疮"、"狐惑"等病相似。由于现代医学关于外阴营养不良的病因及病变机制不明,西医治疗效果有限。谢萍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方案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1]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外阴生殖器病变。主要是由外阴局部神经与血管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变性与色素改变的疾病。特征为外阴部局限性或弥漫性色素脱失变白,阴部瘙痒或伴有烧灼样疼痛,病变部位皮肤干裂、增厚、弹性减退或有炎性渗出与溃疡,属祖国医学的"阴痒"、"阴痛"、"阴疮"范畴。临床上常常把外阴局部的皮肤与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性疾病,统称为"外阴白斑",认为它  相似文献   

3.
<正> 女阴营养不良是妇女常见的外阴病,病因迄今不明.治疗方法不少,但疗效不够满意。最近,我们用厌氧棒状杆菌菌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制)治疗女阴营养不良300例,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分型 1973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议将“女阴白斑”改称为女阴营养不良,并分为三型: 1.硬化性苔癣:为皮肤硬化萎缩性病变,表皮变薄,上皮脚变短或消失、棘细胞层萎缩、伴有基底细胞液化,但表层上皮角化亢进,真皮层上部  相似文献   

4.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临床表现为外阴红肿,继则皮肤增厚、变白,弹性消失而变干枯,并有裂纹,局部有刺痒或疼痛,严重时可蔓延至会阴及肛门周围。祖国医学可归在“阴痒”、“阴疮”、“阴痛”的范围内。认为外阴白斑的发病原因大致由于肝经湿热、血虚肝旺、肝肾阴虚和肾虚阳衰等原因引起。 1、临床资料 4例患者年龄最大58岁,最小40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3年。临床症状:外阴瘙痒,干燥皲裂、性交疼痛、带下异常、外阴萎缩变白;腰膝酸软、头晕目弦、咽痛溲赤、便干、舌质红、苔薄、脉细。 2、治疗方法 2、1基础方 加减六味地黄汤:知母9g、黄柏  相似文献   

5.
自拟消斑散治疗外阴白色病变青海省中医院邓颖外阴白色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是指妇女阴部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白色病变,可向两下肢内侧、会阴及肛门蔓延,表现为阴部搔痒、皮肤干燥、肥厚、失去弹性、甚至萎缩。本病中年妇女发病率较高。属祖国医学阴痒、阴疮、阴...  相似文献   

6.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Chronic Vulvar Dystrophy)系指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化及色素改变的疾病,病人表现为经常外阴奇痒,皮肤干燥易裂,失去弹性,有刺痛或烧灼感。严重者会影响排尿及性交,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给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解除痛苦,探索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新方法,我们采用波姆红外光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临床治疗往往十分棘手,中医药治疗心悸病疗效显著.张丽梅主任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经验独到.本文总结了张丽梅主任对该病的辨证论治经验.张丽梅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根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其中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  相似文献   

8.
李彩霞 《吉林医学》2007,28(16):1792
祖国医学自公元2世纪已开始记载妇人外阴病及证治,但限于历史条件,不能观察病变范围、形态及色泽改变,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没有外阴白色病变的病名,而统归于“阴痒”、“阴疡”及“阴蚀”等。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肺系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多半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其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不足1/3,难以采取手术手段治愈。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咯血""胸痛""肺积""息贲"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言"阳化气,阴成形"是对肿瘤本质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临证应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辨证阴阳的多寡,依据"阳化气"及"阴成形"的能力,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的切入点,扶阳抑阴,培元固本,灵活用药,应用温阳类药物以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该文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癌,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失眠之病机与人体气机运行失常,阴阳失交有着密切关系.基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运用顾植山教授"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张晋教授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与《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及针刺疗法相结合,运用"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即辨天时运气、辨人体时期、辨病邪虚实,从时间及空间的角度对失眠进行论治.三阴...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本病当属于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积聚"、"肝着"等范畴。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统一定论。导师吕蕾主任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早期临床上多见因外来毒邪侵袭,正邪抗争,日久化火,侵袭肝经,肝火旺盛,火郁成毒,热毒互结成瘀,则发为本病。导师吕蕾主任指出中医治疗本病肝火旺盛、热毒瘀结型有优势,用自拟方五草保肝方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药洗剂治疗外阴瘙痒徐永红赵姝静河南纺机医院(450053)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为“阴痒”。其特征为外阴及阴道瘙痒不堪,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有时可波及肛门周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带下,亦称“肛门瘙痒”,“阴匿”等。临床上以滴虫性阴道炎、霉...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名,祖国医学可将其归属于"胁痛""肥气""积聚"等范畴。该病的病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脾肾两脏之关系密切。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痰浊、气滞、瘀血。在临床治疗中,吾师坚持详查病证标本,分析证候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因人因时因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论治。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玉萍  王纪芳 《甘肃医药》2010,29(4):414-415
目的:评价润阴膏加紫外光照射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润阴膏加紫外光照射。对照组20例,使用30%非那根+1%丙睾软膏交替涂搽。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润阴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性病的传播,属于性病之一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临床上假性湿疣及一类女阴营养不良性疾病的症状与尖锐湿疣有相仿之处,易于误诊。又由于本病能导致交叉感染及自身反复感染,还经常造成一些家庭矛盾,笔者试图从病理特点对本病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 患者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7岁至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多,发病部位多在会阴、阴道壁、肛周,尤以外阴及阴道壁最多,肉眼形态,淡红色细长突出物散在或片状排列,如毛刷状,也可融合成乳头状或菜花状,大小不等,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6.
皮肤回春丹治疗外阴营养不良10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回春丹治疗外阴营养不良109例庞保珍赵焕云(山东省莘县城关医院252400)关键词:外阴营养不良;皮肤回春丹外阴营养不良亦称外阴白色病损,指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瘙痒或伴有疼痛,局部体征为皮肤粘膜脱...  相似文献   

17.
<正>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将此类疾病命名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并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三型: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和混合型营养不良。它的确切病因不明,传统治疗仅限于对症治疗。95年在治疗一外阴白色病变的病例时,因怀疑同时有结核病变,应用链霉素给以治疗,一周后病人痊愈而病理报告符合增生外  相似文献   

18.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部分,贯穿了许履和"外科实从内出"的学术思想,其脏腑辨证重在肝肾两脏及"实则治肝,虚则治肾"的治疗原则在男子外阴病的辨治中独具特色。并在医案医话中将古方今用、前阴急性感染和慢性炎症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外治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外阴营养不良的研究概况石秀芝,李延昌,曹素芬,高运芳河北医学院(050017)附属四院药剂科石家庄市房管局医务室关键词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疾病;病理学;中医药治疗外阴营养不良一词是1961年由Jeffecoate[1]提出的,废弃了女阴白斑、女阴干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阴症"外治法。阴症,故称"阴症伤寒",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阴症"外治,亦称"收阴症伤寒"、"收阴",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等省民间的一种治病方法,具有简、廉、便、收效显著等特点。为了能使这一民间奇葩更多地解除广大病患者的痛苦,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医海钩沉,粗陈管见,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