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了解肾病时钠储留的机制,采用配伍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钠储留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受阿霉素的所有大鼠在尿蛋白排泄增加之前,即开始肾钠潴留,切除肾上腺不能阻止其发生;出现大量蛋白尿后,醛固酮不能进一步增加钠潴留,而血管紧张素II肽拮抗剂也不能减少钠潴留。所有肾病大鼠肾内髓匀浆中的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均增加,切除肾上腺不能阻止其增加,醛固酮也不能使之进一步增加。提示RAAS在阿霉素肾病大鼠钠潴留的过程中不发挥作用;内髓集合管细胞上的钠-钾-三磷酸腺苷酶不再受醛固酮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肾病时钠潴留的机制,采用配伍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阿霉素肾病在鼠肾钠潴留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受阿霉素的所有大鼠在尿蛋白排泄增加之前,即开始肾钠潴留,切除肾上腺不能阻止其发生;出现大量蛋白尿后,醛固酮不前进一步增加钠潴留,而血管紧张素Ⅱ肽拮抗剂也不能减少钠潴留。所有肾病大鼠肾内髓匀浆中的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均增加,切除肾上腺不能阻止其增加,醛固酮  相似文献   

3.
阿霉在鼠肾钠留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利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蛋白尿的保护作用,研究肾钠潴留与尿蛋白的关系;并测定肾组织匀浆中钠-钾-三磷酸腺甙酶的活性,证实了肾病时肾钠潴留与尿蛋白无关。从而提出本模型中肾钠留系阿霉素对小管细胞的直接作用所致,肾内因素为小管细胞钠-钾-三磷酸腺甙酶活性的增高,潴留部位在内髓集合管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抗利尿激素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水潴留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抗利尿激素(1-desamino-8-D-arginine vasopressin,DDAVP)在实验性肾病大鼠水潴留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两大组共6个小组[第一大组为对照组,包括组1正常对照组;组2DDAVP组;组3DDAVP拮抗剂组。第二大组为肾病组,包括组4阿霉素(ADR)组;组5ADR+DDAVP组;组6ADR+DDAVP拮抗剂组]大鼠肾髓质的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磷酸二脂酶(cAMP-PDE)活性、cAMP含量和尿渗透压等的改变。结果 在给予DDAVP以后,第1~6组大鼠的尿渗透压(mmol/L)分别为1772±879,2145±936,1764±498,1050±272,1145±243和993±196(F=113.069,P=0.0004);血渗透压(mmol/L)分别为302±9,296±10,308±6,286±5,289±6和290±7(F=17.302,P=0.0142);无溶质水清除率(C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肾病模型中锌、铜及硒的变化。方法 由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模型 ,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 d14时留取 2 4h尿后活杀取血及肾组织进行锌 (Zn)、铜 (Cu)、硒 (Se)及其它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模型组动物呈现出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改变 ,同时血清及肾组织中的锌、硒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铜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锌、硒减少与肾病的一些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有必要对临床肾病进行锌、硒的监测并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及肾组织锌,铜及硒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肾病模型中锌、铜及硒的变化。方法由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d14时留取24h尿后活杀取血及肾组织进行锌(Zn)、铜(Cu)、硒(Se)及其它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动物呈现出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改变,同时血清及肾组织中的锌、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铜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锌、硒减少与肾病的一些病理现象密切相关,有必要对临床肾病进行锌、硒的监测并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肾皮质部的表达及分布的时相变化,探讨podocin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阿霉素肾病大鼠24只)和对照组(正常大鼠24只)。观察1、2、4和6周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部podocin的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部podocin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odocin在肾组织中的分布。结果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组蛋白尿持续增加,并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由微小病变逐渐发展至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组podocin在肾皮质部的蛋白表达2周时开始增高,4周时明显增高,6周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模型组podocin在肾皮质部的mRNA表达1周时开始增高,2周时明显增高,4周后较对照组下降;模型组podocin荧光染色由正常的沿肾小球血管襻呈均匀线性分布转变为呈不连续颗粒状分布,且分布异常并进行性加重。结论Podoc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中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的时相不同,并且分布异常是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因素,推测podocin可能参与肾病病程进展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索循环的免疫物质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应用(35) ̄S和3 ̄H-亮氨酸双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15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合成含硫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肾病极期未经激素治疗组(9例)培养上清明显促进GEC掺入(35) ̄S(P<0.01),激素治疗组(6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PBMC的产物可影响GEC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肾病模型中锌、铜及硒的变化.方法由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d14时留取24h尿后活杀取血及肾组织进行锌(Zn)、铜(Cu)、硒(Se)及其它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动物呈现出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改变,同时血清及肾组织中的锌、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铜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锌、硒减少与肾病的一些病理现象密切相关,有必要对临床肾病进行锌、硒的监测并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1.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临床突出表现是大量蛋白尿,此与肾小球基底膜固有阴电荷丢失,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已证实数种体液因子具有血管通透活性,并在MCNS时有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蛋白尿的发生,本文对上述因子作一介绍,并对生物膜电荷改变、神经内分泌异常在MCN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作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阿霉素肾病大鼠尿液中Fractalkine表达的变化及白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设立肾病组(n=12)、IL-18BP干预组(n=11)和对照组(n=10)。观察42 d,定期检测大鼠尿Fractalkine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肾病组和IL-18BP干预组大鼠尿Fractalkine水平均进行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395、47.248,P均<0.01);IL-18BP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尿Fractalkine水平均低于肾病组(P均<0.05),高于对照组(P均<0.01)。肾病组、IL-18BP干预组大鼠尿Fractalkine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r=0.970、0.904,P均<0.01)。结论 Fractalkine与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相关,IL-18BP可降低Fractalkine水平,可能有助于微小病变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间接ELISA法检测36例N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DNA及血浆中的HCMV-IgM。结果:36例NS活动期患儿HCMV-IgM阳性11例,阳性率30.5%,HCMV-DNA阳性14例,阳性率38.9%,与对照组阳性率(12.0%,4.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CMV-IgM和HCMV-DNA均为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为22.2%,与对照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NS活动期患儿存在HCMV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该研究通过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 ,动态观察α骨化醇 (αD3)对肾组织肾母细胞瘤抑制基因(WT1 )表达及其对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激素组、αD3组和联合组 (激素 +αD3) ,每组 2 4只。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阿霉素肾病模型 ,对照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制备 2周后 ,激素组、αD3组和联合组分别每天灌服泼尼松、αD3及泼尼松与αD3,共 4周。对照组和肾病组分别灌服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 2 ,4 ,6周末各组随机抽取 8只大鼠 ,收集 2 4h尿标本后处死大鼠 ,分离肾组织 ,观察肾组织病变。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 2 4h尿蛋白含量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WT1 的表达。结果 第 2周末 ,肾病组、激素组、αD3组及联合组大鼠 2 4h尿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第 4周及第 6周末 ,肾病组大鼠尿蛋白逐渐上升 ,激素组、αD3组及联合组尿蛋白降低 ,均低于同时间点肾病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WT1 表达仅见于肾小球 ,肾小管几乎无表达。第 2周末 ,肾病组、激素组、αD3组及联合组大鼠WT1 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4及第 6周末 ,肾病组WT1 表达进一步减弱 ,激素组、αD3组及联合组WT1 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肾组织损伤中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对受PAF、溶PAF刺激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H_2O_2)和胎儿GMC产生PAF的影响。结果表明,PAF诱导大鼠GMC产生和H_2O_2,诱导胎儿GMC产生PAF,但溶PAF无此作用。BN52021能减轻注射阿霉素大鼠的肾病改变和抑制PAF上述体外刺激作用。提示PAF是肾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PAF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成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起病<2岁的40例患儿进行随访观察。33例随访8个月~14.8年(平均5.2年)。表现单纯性肾病33例,肾炎型肾病7例。32例单纯性肾病和4例肾炎性肾病接受泼尼松中长程和长程治疗,21例曾加用免疫抑制剂。其中单纯性肾病完全缓解25例(占78.1%),部分缓解3例,4例死亡。4例肾炎性肾病部分缓解和死亡各1例,2例失访。10例做病理检查,微小病变2例,轻微病变4例,系膜增生性肾炎及硬化性肾炎各1例,弥漫性系膜硬化2例。提示肾病变与激素治疗效应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枚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05-706
1998年Eddy和Schnaper[1] 在《SeminarsinNephrology》发表综述 ,题为《肾病综合征 :从简单到复杂》 ,回顾了肾病综合征 (NS)今昔概况。不难看出该文原意并不是说现今的NS较过去复杂 ,而是指随着对NS认识的深入 ,尤其是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MCNS)绝不像过去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么容易弄清。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而言 ,显然还滞后于另一些肾小球病 ,如狼疮性肾炎和IgA肾病等。由于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 ,使NS治疗缺乏特异性和明确方向。皮质激素虽沿用已久 ,但治疗NS机制未能述明。免疫…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糖皮质激素(GC)自1949年应用于急性风湿病治疗后,迅速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主要乃至特效药物之一,肾病综合征(NS)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患者数量的增多,发现GC治疗效应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满意,而另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甚至完全无效。与其他疾  相似文献   

19.
Li S  Cao B  Feng QH  Li XZ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17-821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 (GH)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同时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应用GH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阿霉素肾病 )、GH组 (阿霉素肾病 +GH)、伊贝沙坦组 (阿霉素肾病 +GH +伊贝沙坦 )。检测各组第 3、6、9周末的 2 4h蛋白尿。第 9周末检测血压、血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酯、尿素氮、肌酐 ,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观察肾脏病理损害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Ⅳ型胶原 (col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H组的肾小球硬化指数 (49 4± 9 8)明显高于模型组 (12 8± 5 5 ) (P <0 0 1) ,而伊贝沙坦组 (2 6 2± 7 5 )则低于GH组 (P <0 0 1)。各组间 2 4h蛋白尿 ,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的指标变化与肾脏损伤程度一致。GH组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 ,而其余 3组无氮质血症。GH组和伊贝沙坦组的肾组织ACE活性 [(2 8 1± 4 1)U/mg蛋白 ;(2 7 6± 3 4 )U/mg蛋白 ]、AngⅡ浓度 [(17 8± 3 3)pg/mg蛋白 ;(2 7 3± 5 1)pg/mg蛋白 ]明显高于模型组 [(14 6± 4 4 )U/mg蛋白 ;(8 3± 1 9)pg/mg蛋白 ](P <0 0 1)。免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饮食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例激素耐药或部分敏感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先给每天0.6~0.8g/kg蛋白含量的低蛋白饮食(LPD)3天,接着给每天2.5g/kg高蛋白饮食(HPD)3天。LPD和HPD热卡相等。试验前患儿均任意进食蛋白饮食。结果表明:LPD后的尿蛋白较试验前显著减少。HPD后尿蛋白、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LPD后显著增加。LPD和HPD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无改变。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食H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