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对于肱骨干的短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若移位较重,或手法复位失败,给予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有限手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肱骨斜形、螺旋形骨折1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方法、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腕舟状骨腰部骨折12例.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腕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按照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1例.结论 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创伤小,由于螺钉有加压作用,术后恢复快,功能良好,是治疗新鲜无移位腕舟状骨骨折的一个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舟状骨隐匿性骨折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结果最后确诊舟状骨骨折8例,占所有可疑骨折的34.8%,对所有确诊病例随访6个月~3年,无骨折移位、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发生;排除舟状骨骨折15例,所有排除病例随访3~4个月,未出现漏诊病例,腕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有利于腕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及局部肿胀的早期消退,对于潜在的骨折有足够的腕关节制动,避免因延迟诊断或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前,治疗非移位性舟骨骨折常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8~12周,但长时间外固定可导致前臂肌肉萎缩及各种不适。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在德国Ludwigshafen创伤外科中心,对17例非移位性舟骨骨折患者采用Martin螺钉经皮穿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优良。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4~45岁,平均30岁;左侧9例,右侧8例;优势手损伤13例。其中从事非体力劳动12例,体力劳动5例。术前均进行常规X线及CT检查,CT采用斜矢状位检查,即断层平面与舟骨长轴平行,扫描厚度为1.0~1.5mm[1]。所有舟骨骨折均为B2型骨折(Herbert分型[2]),且C…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甘肃省中医院(730050)赵继荣,高辉,路焕光自1992年3月~1993年10月,采用臂丛麻醉,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收治肱骨髁上移位骨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6.
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Pilon骨折,由于胫骨远端骨折粉碎往往不能进行坚强内固定,手术固定难度较大。自1997年6月~2004年5月共收治该类骨折28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掌指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骨折中以斜形骨折多见。传统治疗多采用手法整复加石膏外固定,易发生再移位,疗效不甚满意。我院自1994.5~2000.5采用切开复位加可吸收线“8”字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34例,无一例术后再移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型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上肢短骨骨折。方法:本组12例15处骨折,均采用手法或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本组骨折全部愈合。随访6~12月,骨折无移位,无断钉及外固定架松动,关节稳定,活动范围正常。3例钉孔有少量渗出,拆除固定钉后钉孔即愈合,无深部感染。结论:微型外固定器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损伤小,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佳,是治疗上肢短骨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9.
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54例.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7例,ⅡB型23例,ⅡC型8例,Ⅲ型16例.4例伴有脊髓损伤(ⅡB型3例,ⅡC型1例).ⅡA型、2例合并相邻椎体骨折的ⅡB型、6例ⅡC型和Ⅲ型患者采用Halo-vest外固定;16例ⅡB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5例移位严重的ⅡB型和2例ⅡC型采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均超过24周,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1例Halo-vest外固定治疗者中,30例在12周时获得骨折愈合,其中4例(ⅡB型1例,Ⅲ型3例)原始骨折有前移位者,在牵引复位、Halo-vest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但无神经压迫表现;1例2周时复查骨折前移位,改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获骨性融合.16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的ⅡB型骨折患者13例骨折愈合,3例在24周时骨折仍未愈合,骨折端有明显骨质吸收;7例寰枢关节固定融合患者在12周时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Halo-vest外固定适合治疗ⅡA型、无或轻度移位ⅡC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但原始有前移位的骨折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移位.可复位的ⅡB型骨折适合齿状突螺钉固定,但骨折移位大的ⅡB型和粉碎性骨折宜及早采用寰枢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的效果。方法 1995年10月~2002年5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R—PLLA)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手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骨折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33.3岁。均为外伤所致骨折,骨折关节面移位均超过2mm。术后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3个月~6年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按照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3.7%。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钉棒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加闭式针拨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内踝撕脱性踝部骨折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3~57岁;车祸伤7例,摔伤8例,扭伤5例;左足12例,右足8例;单纯内踝撕脱性骨折7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2例;合并距骨外侧半脱位9例;X线片特征为内踝骨折块为撕脱性,向下外移位,骨折间隙宽。外踝向外移位,后踝向后移位。均为新鲜闭合型骨折,伤后直接用本法治疗11例,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失败后改用本法治疗9例。治疗方法术前仔细分析X…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8月到2011年9月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28例腕舟骨骨折,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23~55岁.腕舟状骨近端骨折5例,远端骨折5例,腰部骨折18例,骨折均为移位骨折.受伤距手术时间平均15天(3 d~1个月).结果:28例患者均受随访,未发生术后感染,无内固定断裂.其中27例骨折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1例骨不连.26例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握拳力量恢复正常.2例日常生活中腕部略有疼痛不适.结论:Herbert螺钉是治疗移位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首选内固定器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锁骨骨折极为常见,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约占全身各种骨折的6%。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较多,由于其原理及效果不同,各家评述不一。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共采用“8”字绷带外固定,骨圆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锁骨移位骨折14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这三种治疗方法和结果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俞云泉舟状骨骨折的治疗,常规方法是采用前臂超腕管型石膏固定,愈合时间长短不一,一般需3~6个月才能完全愈合。有少数病例超过半年仍不愈合以致发生舟状骨近端缺血性坏死。我们自1986年起对8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采用植骨内固定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过程,探索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26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2.3个月。结果该组治疗病人骨折获得了解剖复位及早期固定,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切口感染率低。结论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均随访1年。9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按AO分型属B型或C型骨折复位评分及Lidstro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1)石膏固定组:复位评分:优良率为44.7%,一般为36.2%,差者19.1%。功能评分:优良率为46.8%,一般为31.9%,差者21.3%。(2)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复位评分:优良率达95.9%,一般及差仅占4.1%。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8%,一般及差为8.2%。结论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和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石膏组,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临床上治疗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相当于中医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但对不稳定骨折常不能维持复位,出现桡骨短缩及骨折再移位,近年来提倡手术治疗。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笔者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5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12例,并对这种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结果方法笔者收治跟骨骨折22例,其中采用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本组随访2~19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效果评定优良率为66%。跟骨外固定支架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无外固定支架松脱,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结论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手术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严重的粉碎性高能量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即Schatzker Ⅳ、Ⅴ、Ⅵ型)的治疗方法,从牵引、石膏固定到切开复位内固定,没有一种可以取得肯定的、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本科自1998年5月~2003年9月采用有限螺钉利螺栓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治疗该类骨折22  相似文献   

20.
Pilon骨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Pilon骨折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72例。结果经6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按Boume标准评定骨折疗效,优40例,良26例,差6例,优良率达91.7%。结论Pilon骨折Ⅰ型、移位小于2mm的Ⅱ型骨折应采用保守治疗;移位大于2mm的Ⅱ型骨折和Ⅲ型骨折应结合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合适内固定,达到骨折固定稳定可靠,以利于早期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