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颈椎病X线表现与其解剖应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黎昕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52-152,154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探讨其与解剖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头、颈、肩不适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椎体边缘骨质增生90例.占90%;钩突增生60例.占60%;椎间隙变窄85例,占85%;椎间孔狭窄60例.占60%;生理弧度变直76例.占76%;项韧带钙化27例,占27%。结论依据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平片并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颈椎病.而其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X线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X线平片用于诊断颈椎病的实际效果,对其常见征象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颈椎病患者,全部摄取X线颈椎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部分加照过伸过屈位片,对所有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2例颈椎病患者中,180例存在阳性X线征,包括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改变、韧带钙化、颈椎失稳、椎间孔变形变窄、椎管狭窄、喉后软组织增厚等.结论 X线平片可为颈椎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能与临床结合,则可显著提升诊断符合率,改善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华坤 《当代医学》2013,(31):40-40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病X线常见征象,探讨X线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颈椎病患者均摄X线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部分加摄过伸过屈位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线征象。结果150例患者存在以下×线征象: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问隙变窄,韧带钙化,椎管变窄,颈椎失稳,喉后软组织变厚,椎间孔变形狭窄。结论应用xA诊断颈椎病灵敏可靠,与临床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刘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X):109-109,112
目的:分析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5例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部分患者加摄过伸过屈侧位(摄标准侧位片时患者立位的头颈部体位为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和应力线。结果:初诊时发现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26例,明显变直或消失9例,经过几年再次复诊时发现均见明显的颈椎病X线征象。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因素后,可提示为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朱龙奎 《嘉兴医学》2002,18(4):206-208
目的:通过对常规颈椎X线平片的分析,探讨颈椎病的X线诊断。方法:对200例颈椎病X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曲度异常(65%),椎间盘狭窄(55%),钩突关节边缘骨质增生(75%),椎体骨质增生(100%),椎间隙狭窄或椎间孔变形,狭窄(100%)等这些为颈椎病常见的X线,表现。结论:常规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非常有价值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龙 《当代医学》2011,17(3):98-99
目的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35岁以下经临床和X线诊断为颈椎病的青年患者,对其颈椎正、侧、左斜、右斜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线改变占90%,钩椎关节退变占60%,椎体增生占38%,椎间孔改变占16%,椎间盘狭窄占10%。颈部韧带钙化占5.2%。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青年型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X线平片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位、侧位及斜位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励 《大家健康》2013,(10):47-48
目的:探讨颈椎斜位x线片对显示颈椎间孔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以及其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做颈椎病检查和治疗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拍颈椎正侧位和双斜位片,对此90例患者的斜位x线片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椎双斜位x线片能够清楚显示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大小的89例,所占比例为98.9%,能够清楚显示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形态的88例,所占比例为97.8%。结论:颈椎斜位x线片在颈椎病检查中能够清楚显示颈椎间孔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为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的早期X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5例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部分患者加摄过伸过屈侧位(摄标准侧位片时患者立位的头颈部体位为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和应力线。结果:初诊时发现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26例,明显变直或消失9例,经过几年再次复诊时发现均见明显的颈椎病X线征象。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因素后,可提示为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40岁以下拍摄X线颈椎正、侧位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摄片特点.方法 2008年5月一2010年5月间共有1 925例15~40岁(中位年龄为33.2岁)的患者行颈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对其中548例伴有上肢牵拉放射疼痛、手指发麻等感觉异常者加拍双斜位片,217例患者行CT或MRI检查.结果 颈椎正常生理弧度改变1 260例,占65.45%;颈椎骨质增生1 481例,占76.94%;颈椎椎间隙狭窄541例,占28.10%;颈椎椎间孔狭窄476例,占24.72%;颈椎滑移26例,占1.35%;项韧带钙化194例,占10.08%.结论 早期中青年颈椎病变以颈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及颈椎轻度骨质增生为主.普通颈椎X线正、侧位摄片对早期颈椎病的发现及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颈椎病的X线平片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10例临床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斜位、过伸、过曲位。结果椎体缘骨质增生及关节突改变73例,钩椎关节改变83例,椎间隙改变59例,椎间孔改变47例,生理曲度改变91例,小关节紊乱(颈椎失稳)42例,项韧带钙化、肥厚22例。结论颈椎X线平片目前仍然是诊断颈椎病的常用和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玖忠 《当代医学》2011,17(36):155-15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针灸治疗50例颈椎病患者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区别。结果总有效率达98%。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快且效果显著,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实施健康教育对颈椎病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128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8例,在颈椎牵引治疗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χ=4.78,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住院时间比较,t=3.01,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对颈椎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尽快康复,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华  徐月琴 《河北医学》2009,15(4):474-476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25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并详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等。结果:术后随访0.5-2年,根据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VBR)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切除、VBR椎间融合、钛板前路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融合效果。[结果]3例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随访6~10个月无复发,均获融合,优2例,良1例。颈椎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下沉、塌陷发生。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VBR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人工椎体替代物,联合中药可以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促进椎体融合和维持颈椎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颈椎X线摄片在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近2年来颈椎X线摄片健康体检者865例,按照年龄进行分组,计算不同年龄段颈椎X线阳性率,并对阳性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岁以上年龄组颈椎病X线阳性率明显增加,25岁以下阳性检出率较低,25~35岁组与工作有明显关系,36岁以上人群颈椎X线阳性征与年龄、工作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25岁以上人群颈椎X线摄片应作为常规健康检查项目,对早期发现与早期预防颈椎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家敏  冯康  朱涛  杨广涛 《中外医疗》2010,29(36):14-14,1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前路复位术选择及效果。方法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前路复位术者7例,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颈椎X线和MRI、CT检查,观察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前路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复位6例手术复位成功,1例经后方切开复位成功。结论可以经前路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复位手术并能够得到成功,减少手术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A 32-year old male patient was wounded by a pistol. As shown 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images, there was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he left mandible and the bullet was found in the left side behind the sixth cervical vertebra. After the patient was hospitalized, the debridement was done in the emergency room and the operation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comminuted fracture of left mandible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Eighteen days later, the patient was taken to surgery for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with autogenous iliac bone grafting for the sixth cervical vertebra.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the patient over two years indicated that the left biceps muscle strength was recovered to level 4. Gunshot wound to the face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f the low cervical spine has the possibility of survival. It is safe to treat facial wounds early in 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urse, even if the bullet remains in the cervical vertebral body and there 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dam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量化颈椎曲度的概念,探讨X线片报告对颈椎曲度的语言描述不准确的弊病,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颈椎曲度表。推广使用X线片颈椎曲度的数字报告方法。方法:利用圆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原理,制作了颈椎曲度表。结果:语言描述颈椎曲度只是对颈椎曲度的一个大概测定,是个模糊的概念。利用颈椎曲度表便于查询用于说明颈椎曲度的弧度数字,以指导明确治疗效果。结论:语言描述颈椎曲度的方法,已失去了对临床预防治疗颈椎病的指导意义而应被废止。颈椎曲度对照表的推出,将使数字报告法的推广应用变的更加容易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下颈椎椎弓根瞄准器并经实验确定其可行性。方法下颈椎椎弓根瞄准器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竖杆连接于手术床边、万向可调节的中间连杆、可透 X 线的导针瞄准装置);将6套共30个下颈椎干标本逐一固定于手术台,在 C 形臂 X 线机引导下,斜位45度(颈3~颈6)、40度(颈7)透视,沿导针轴线透视,使导针成点状投射到椎弓根圆形投影的中心,沿此中心钻入导针,再沿导针置入3.5 mm&#215;28 mm 螺钉,取下标本检查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按 Neo 椎弓根螺钉评价标准,优良率达到90%(54/60枚椎弓根螺钉)。结论下颈椎椎弓根瞄准器设计原理可靠,经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可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颈椎结构和运动功能特点的分析,介绍了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探讨了斜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利弊,进一步分析了脊柱微调手法结和辅助功能锻炼的整体治疗是减少颈椎病复发的有效手段,认为颈椎病的治疗应以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力学结构和运动功能为目的,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使用简便、易于操作、风险低、疗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