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 39例外周血 CK19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3% (39/ 76 )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 3.7% ,1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肺癌患者 15 7枚淋巴结中 CK19m RNA阳性率 38.9% (6 1/ 1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测淋巴结阳性率 14 .6 % (2 3/15 7) ,两者相比 ,P<0 .0 5 ;HE染色阴性的 134枚淋巴结中 ,经巢式 RT- PCR技术检测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38/ 134) ,两者相比 ,P<0 .0 5。结论 巢式 RT-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微量癌细胞转移检测方法 ,可能有助于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组织特异的K19mRNA表达,并与传统的病理学检测对照,探讨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0例大肠癌及其62枚周围淋巴结标本均取自本院普外科患者,并另取2份正常大肠组织、4枚正常林巴结、5枚肠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分离淋巴结作对照.标本获得后立即用DEPC处理的PBS洗二遍,分为二份,一份置-40℃贮存,以备抽提RNA;另一份浸泡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送病理鉴定(检测按病理科常规).1.2方法引物由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合成,序列如下:K19cDNA引物,K1AGGTGGATTCCGCTCCGG…  相似文献   

3.
60例胃黏液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选取常规HE染色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阴性淋巴结168枚(A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淋巴结351枚(B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角蛋白(CK)表达。结果CK阳性39例,淋巴结总转移率65.0%,其中A组CK阳性58枚(33.4%),B组CK阳性59枚(16.8%)。认为对胃黏液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HE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行常规CK免疫组化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微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淋巴结微转移对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对1120枚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CEA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20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103枚,占9.2%(103/1120),CEA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88枚,占7.9% (88/1120).CK20联合CEA检测出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占11.6% (130/1120).肿瘤浸润愈深,微转移愈易发生(P<0.05),分化程度低者,微转移阳性率高(P<0.05).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3例TNM分期提高,其中Ⅰ期→Ⅲ期2例,Ⅱ期→Ⅲ期11例,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6% (13/70).结论 结直肠癌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5.
林宏伟 《山东医药》2003,43(10):17-17
20 0 0年 1月以来 ,我们对 2 2例难治性晚期大肠癌患者 ,在原联合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草酸铂 ( L - OHP)治疗 ,并对其疗效和毒性进行系统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2 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 43~ 68岁 ;病程 1~ 2年。其中肺转移 4例 ,肝转移 6例 ,腹腔淋巴结转移 5例 ,盆腔转移 6例 ,前列腺转移 1例。2 2例患者均为先行 5 -氟脲嘧啶 ( 5 - FU ) /甲酰四氢叶酸钙( CF)化疗两个周期 ,即 CF0 .1~ 0 .2 g/d静滴 0 .5~ 1小时 ,第1~ 5天 ;5 - FU3 5 0 mg/m2静滴 2~ 3小时 ,第 1~ 5天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PDGF-B在50例pN0期的NSCLC患者原发灶(152枚淋巴结)及2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角质蛋白(CK)抗体为标志物来检测pN0期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 pN0期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0例pN0期NSCLC患者中16例患者检测存在微转移;152枚淋巴结中,CK表达阳性率为18.42%(28/152);pN0期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型有关,ⅠB期和ⅡB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较高(P均0.05)。结论以CK细胞角质蛋白抗体为标志物检测pN0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pN0期NSCLC中PDGF-B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可准确NSCLC的分期,为早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术前放疗、全身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等已逐步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手段之一 ,而淋巴化疗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手术前采用区域性淋巴化疗的方法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化疗 ,通过对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标本及廓清淋巴结的变性坏死情况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分析评价区域性淋巴化疗对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坏死程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2 0 0 1- 0 9~ 2 0 0 2 - 10收治的术前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患者中 ,同意手术并进入本研究者 6 0例 ,其中男 5 1例 ,女 9例 ,男女比例为 5 6∶1。年龄 4 2~ 83岁 ,平均 6 1 5岁。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根治(R0)术后pT1~3N0M0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R0术后pT1-3N0M0期、术后生存≥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88例。分别研究清扫淋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情况和病理分期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全组术后3、5年OS为72.7%和62.2%,DFS为64.1%和57.4%。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清扫淋巴结数影响OS和DFS;亚组分析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OS和DFS最高(P<0.05),清扫淋巴结数<12枚或>15枚OS和DFS均有降低趋势。结论 清扫淋巴结数影响pT1~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生存率最高,过少或过多均可能不利于生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CA199、CA72-4单项表达情况,将3种标记物组合为4种方式进行联合检测.并对其中4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2a。结果Ⅰ、Ⅱ、Ⅳ期大肠癌患者3项标记物均明显增高(P均〈0.05).其敏感性与病理分期程度相关。术后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转移、复发者标记物明显增高至术前水平。CEA+CA72-4及CEA+CA19-9+CA72-4组合方式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任一单项(P均〈0.05),但后一种组合方式的特异性有所降低。认为3项肿瘤标记物对大肠癌中晚期的诊断、术后疗效监测具有实用价值,CEA和CA72-4联合检测可作为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提出新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方案.方法:122例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例,比较不同删分期(AJCC/UICC)病例的5年生存率:将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和顶端淋巴结转移拟定为N,期,比较AJCC/UICC的TNM分期中No、N1、N2与N3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按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对生存率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随着TNM分期的上升,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Ⅰ期为100%;Ⅱ期为81.82%;ⅢAB期为69-39%,ⅢC期为15%:Ⅳ期为0,P<0.01),随着N分期的上升,5年生存率也逐渐下降(N0Ⅰ期为100%、N0Ⅱ期为89.82%、N1期69.39%,N2期为15%,P<0.01).N3期病例5年生存率为0,与TNM的Ⅳ期预后相似.结论:建议将结直肠癌TNM中的N分期定为:无淋巴结转移为N0,1-3枚淋巴结转移为N1,4-9枚淋巴结转移为N2,≥10枚淋巴结转移和/或顶端淋巴结转移为N3.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0,与M1期结果相似,可以定为亚临床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位点C/T的多态性,并探讨其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和102例对照组TGF—β1基因-509位点C/T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并对该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肠癌组和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TGF—β1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大肠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肠癌组按Dukes分期后,发现DukesC+D期大肠癌患者-509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64.9%比39.4%,P=0.033,OR=2.840,95%CI:1.075~7.501)。DukesC+D期大肠癌患者与DukesA+B期相比,-509T等位基因频率有增高趋势(41.9%比27.3%,P=0.07,OR=1.922,95%CI:0.943~3.917),但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TGF—β1-50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无关,可能与大肠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特异性蛋白X(LUNX)mRNA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我院胸外科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病例(对照组),将入选病例肿瘤组织、肺门旁(N1)、纵隔淋巴结(N2)蜡块,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LUNX mRNA因子表达。结果 6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均有CK19、LUNX mRNA表达,肺炎性假瘤病例患者淋巴结未见CK19、LUNX mRNA表达。22例淋巴结可见CK19表达,腺癌17例,鳞癌5例;ⅠA期8例,ⅠB期14例。15例淋巴结可见LUNX mRNA表达,腺癌11例,鳞癌4例;ⅠA期5例,ⅠB期10例。腺癌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鳞癌患者,ⅠB期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A期患者。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1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2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仅N1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62.5个月,仅N2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40.2个月,N1和N2均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36.6个月,NI和N2均为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4.8个月。仅NI表达患者与仅N2表达及N1+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表达患者的差异不显著。仅N2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表达患者,与N1和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CK19和LUNX mRNA可作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标记物,腺癌患者和ⅠB期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率更高,N2淋巴结微转移是患者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2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结微转移灶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比较了分别运用细胞因子 (CK)和P5 3免疫组化来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方法 ,以及它们对预后的评价作用。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 1993年 1月~ 1997年 3月在中山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的 3 4例患者为对象 ,其中男性 3 2例 (94% ) ,女性 2例 (6% ) ,平均年龄 64 4岁 (3 4~ 76岁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 1997年修订的TNM分期[1] ,3 4例患者均属于Ⅰ期 ,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 ,其中Ⅰa期 8例(2 4% ) ,Ⅰb期 2 6例 (76% )。其中病理类型属于腺癌 14例(41% ) ,鳞癌 2 0例 (5 9% )。实验方法 :每个淋巴结各制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ntin-19,CK19)和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中CK19和hMAM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AM表达2例,阳性检出率为3.3%。CK19除了hMAM阳性2例外,另外检出6例,阳性检出率为13.3%。CK19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定位方法、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CerbB-2表达、Ki-67表达和肿瘤分子分型均无相关(P>0.05);hMAM表达与以上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P>0.05)。结论 CK19和hMAM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但CK19是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观察并对比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以明确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材料选取经病理诊断确定为胃癌并行D3手术的患者共83例。取其胃周围淋巴结共245枚,且这些淋巴结经常规病理检查证实无临床转移。阴性对照组选取因胃溃疡,胃间质瘤等其他胃部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8例,淋巴结共76枚。阳性对照组选取行D3手术的胃癌患者共31例,淋巴结141枚,并且这些淋巴结经普通病理检验证实有临床转移。所有胃癌患者淋巴结切为两半,一半送检常规病理检测,另一半以RT-PCR方法行CK18检测。结果阳性对照组全部淋巴结CK18高表达,阴性对照组全部无表达,研究组部分出现高表达。结论胃癌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癌转移则微转移也为阳性,胃良性疾病患者淋巴结无微转移,常规病理未见癌转移淋巴结,相当部分也存在微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本院同期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n=62)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0)为对照。以CK20mRNA、MUC1mRNA为标志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经病理学确认和CK20mRNA、MUC1mRNA检测,78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1例(39. 7%),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7例(60. 3%);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中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Hcy、Cys C、MMP2及MMP9、TIMP1和TIMP2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P 0. 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Hcy及Cys-C的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季兵  戚峰  邱宇杰  赵娜  刘彤 《山东医药》2011,51(34):22-24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的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结果大肠癌组织组织中VEGF—C、STAT3mRNA表达量分别为0.81±0.33、1.33±0.48,VEGF-C、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9例、42例;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分别为0.62±0.28、1.04±0.30、15例、4例。两者比较,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2、0.892,P均〈0.01)。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TAT3、VEGF—C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二者在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以及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ACC1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MACC1的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MAC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等的关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中的MACC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MAC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阳性表达率(97. 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5. 0%),有神经侵犯的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的阳性表达率(100. 0%)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的患者(60. 4%),Ⅲ期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的阳性表达率(90. 0%)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60. 0%,50.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癌组织MACC1的表达与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无关(P 0. 05)。MACC1在高侵袭转移潜能SW620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低侵袭转移潜能SW480细胞中的表达(P 0. 05)。结论大肠癌患者癌组织MACC1高表达,发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高级别临床分期患者癌组织MACC1高表达,MACC1在高侵袭转移潜能SW620细胞中的表达较强,MACC1的表达情况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对 4 0例结直肠癌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Ⅰ、Ⅱ类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 ,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腹部外科初诊住院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共 4 0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5 4岁 ,男 2 9例 ,女 11例 ,每例均收集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周围淋巴结。癌旁组织取自距癌组织 5cm的肠组织 ,手术切除后送检。标本均经病理诊断 ,其中高分化腺癌 3例 ,中分化 15例 ,低分化 19例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大肠癌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免疫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之间的关系,来了解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细胞免疫的关系,从而为大肠癌患者的病情估计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提供必要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我院1998-06/1999-06 30例大肠癌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7岁~72岁,平均为56岁,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直肠癌13例,结肠癌17例,切除标本除做流式细胞术检查外并做系统病理学检查,按我国改良杭州会议[1978]大肠癌TNM分期中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分站,其中N_0为无淋巴结转移,N_1为肠周淋巴结转移,N_2为系膜淋巴结转移,N_3为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按转移个数分为无转移组(0个),少数转移组(1~3个),多数转移组(3个以上)。另有30例健康献血员做免疫功能正常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测定取术前患者外周静脉血3mL,加入0.3mL肝素的试管中混匀,用改良APAAP法对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