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心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节律控制(节律组)和心室率控制(心率组)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心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节律组的75.56%(P <0.05)。治疗后两组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而心率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节律组(P <0.05)。结论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中采用心室率控制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节律控制。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f ibrillation,CA F)不易转复为窦性心率,容易复发,且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如何及时合理地诊治慢性房颤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慢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房颤 )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生率近 5 % [1] 。约 70 %的房颤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30 %无可发现的病因。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升高。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其他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用介入手段得以根治 ,房颤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 1世纪心血管系统两大流行病之一。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房颤的治疗有 3个主要策略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并发症。随着对房颤病因及电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 ,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心室率控制方案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为方案1组和方案2组,方案1组采用高心室率控制方案,方案2组采用低心室率控制方案,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入组时和入组12个月的心功能指标(NT-proBNP、LVDD、LVED、LVEF)。入组后1个月、入组后12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入组时、入组后第3月、第6月、第12月的Holter监测心率。结果 (1)两组患者入组时NT-proBNP、LVDD、LVE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2个月后,两组患者NT-proBNP、LVED均较入组时下降,且方案1组低于方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LVEF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组时Holter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认识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91例老年人房颤和同期52例非老年人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房颤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老年组的首位病因为冠心病,非老年组则是风心病;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4):229-233
社会的老龄化使心房颤动(房颤)患增多,房颤不仅降低患生活质量,降低心脏功能,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致残致死率高的血栓栓塞症,因此房颤已非一般心律失常,而是一亟需解决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单离子通道阻断剂多非利特以及多类离子通道阻断剂索他洛尔、伊布利特、阿齐利特、替地沙米、决奈达隆和氨巴利特等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作用,并就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患病率为0.77%,且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近年来,随着对房颤致病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消融疗效的提高、新药的开发,尤其是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人们对房颤治疗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2010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心律学会(HRS)分别对2006年上述学会联合修订的"房颤诊疗指南"<'[1]>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根据其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3大类[1],即3P分类法.不同的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起搏器植入等,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根治带来希望[2].但由于非药物治疗对医院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目前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建芳 《首都医药》2000,7(11):46-4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心房颤动发生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生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心衰、血栓栓塞等严重合并症,因此面对大量的房颤病人,如何治疗并避免合并症成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洋地黄(毛花苷C、地高辛)、美托洛尔、华法林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8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间不间断观察记录室率控制情况和室率控制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室率控制有效率为90%,治疗组室率控制有效率92%,两组室率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所用时间(3.00±0.25)d,对照组(4.00±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少数患者转复窦性心率。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是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病症中,心房颤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心房颤动不但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于患者来说,这都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主要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现察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洋地黄(毛花苷c、地高辛)、美托洛尔、华法林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8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问不问断现察记录室率控制情况和室率控制时间.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室率控制有效率为90%,治疗组室率控制有效率92%,两组室率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所用时间(3.00±0.25)d,对照组(4.00±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少数患者转复窦性心率.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是辅助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急性加重的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酒精作用等,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人中,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近1倍;55~64岁人群每年新增0.2%-0.3%,而85~94岁人群每年新增3.5%。房颤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心房颤动的分类(ESC/NASPE制定)心房颤动分为以下几类:(1)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为首次发生的房颤,不论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终止。(2)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指房颤的持续时间小于7d,一般小于48h,多为自限性。(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指持续时间超过7d的房颤,持续性房颤可以是首发的房颤,也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发生、发展而来。持续性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经过治疗(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可以恢复窦性心律。(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AF):为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 h内又复发的房颤。可以是房颤的首发表现,也可以由反复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7.
陈靖刚  舒勤 《河北医药》2010,32(19):2687-268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石家庄市军队干休所经住院明确诊治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46例(63.9%),持续性房颤15例(20.8%),阵发性房颤11例(15.3%);患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病史72例(100%),高血压病34例(47.2%),糖尿病18例(25.0%),心功能不全史9例(12.5%),心房扩大43例(59.7);房颤病史最长23年,最短3年。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冠心病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因素,经有效控制心室率、抗凝和治疗基础疾病,症状易于控制,且能有效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寿命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90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居老年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41例,高心病18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4例,瓣膜病4例,扩张型心肌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心功能I级14例、II级42例Ⅲ级18倒、IV级16N.结论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是老年房颤患者的重要原因,应根据老年房颤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北方药学》2011,8(8):16-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治疗仍然是医学界面临的挑战。药物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华法林、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率,但是长期服用其副作用明显,目前正在进行的房颤抗栓治疗临床评价的新型抗凝药包括希美加群、达比加群酯以及利伐沙班等,其疗效与华法林相似;出血等并发症更少;与食物药物无相互作用、不用监测等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均寿命增加,AF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本综述同顾相关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分析各药物在AF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