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5例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归纳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多数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多数是老年、巨大的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应垂体腺瘤经蝶术后护理常规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同时注意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垂体瘤经蝶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只要按照其特有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患者依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柳青 《当代医学》2008,(12):129-130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以其手术创伤小,不用开颅,手术和麻醉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05年4月~2007年8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8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经单鼻孔经蝶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以其手术创伤小,不用开颅,手术和麻醉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05年4月~2007年8月,经单鼻孔经蝶人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8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章翔  李安民 《医学争鸣》1997,18(6):543-546
目的:经蝶显微手术是作为儿童与青春期垂体腺瘤患者的种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儿童与青春期垂体腺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女15、男13例,年龄8 ̄18岁,平均14.6岁,其中大腺瘤10例,微腺瘤18例。本组均经血清激素检查、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无死亡。23例获长期随访(平均2.5年),有1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敏  汤树洪  甘渭河 《广西医学》2008,30(8):1220-1222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兴起,使得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更加精细、微创方向发展。经单鼻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我科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该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5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9例,女2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韩兰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由于起病急骤,症状突出,变化快,且易复发等特点,故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脑内科病区收治的20例SAH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SAH患者初起病时,由于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资料完整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侵袭性等进行分类。随访术后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进行经蝶手术后总缓解率为72.6%,Ⅰ级缓解率为84.2%,Ⅱ级为82.6%,Ⅲ级为64.7%,Ⅳ级为14.4%。Knosp 0、1、2、3、4级术后患者缓解率分别为89.7%、80.6%、66.7%、45.5%、0.0%。结论患者术前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30μg/L、肿瘤侵袭度>Ⅱ级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肿瘤发展对患者颈内动脉包裹程度增加,术后缓解率显著下降。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缓解率和肿瘤大小、侵袭性、术前GH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硬化。本病再出血死亡率高,预防护理尤为重要。1996年1月~1999年4月,我科共收治SAH 30例,就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1~81岁。发病诱因:用力过度16例,情绪激动9例,原因不详5例。再出血患者2例,死亡1例。临床表现:头痛16例,呕吐9例,肢体瘫痪5例,意识障碍7例。CT提示SAH 24例。腰穿诊断SAH 6例。治愈14例,好转14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发病,头痛剧烈,迫切希望得到救治;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或担心医疗费用多均可产生忧虑、急躁心理。护士要同情、关怀、安慰和鼓励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增强治疗信心。   2.2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为防止再出血,要求绝对卧床至少4周,已有复发者应卧床2个月以上。头部抬高15°~30°,尽量避免搬动(尤其是头部)和不必要的操作,病室保持安静,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如因卧床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可每日按摩腹部10 min;口服果导、番泻叶;或开塞露导泻。选食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供给足够的水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定时慢动作翻身。  相似文献   

11.
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对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探索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2例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均经CT扫描或MRI确诊,肿瘤向鞍上扩展直径>10mm.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腰蛛网膜下腔予置一导管,用于注射生理盐水、以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使鞍上瘤块进入手术野,以利切除.结果:106例(69.7%)肿瘤获全切除;37例(24.4%)达次全切除;余9例(5.9%)系哑铃型或纤维性腺瘤,行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对137例进行平均3.5a随访观察,其中97例(70.8%)恢复良好,40例(29.2%)肿瘤有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或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论:对非纤维性或哑铃型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6~65岁;其中20岁以下者4例,20~50岁27例,50岁以上9例,以中年人较多。1.2临床症状40例中有36例以突出头疼、呕吐为主要表现,占90%,4例表现为突出意识丧失并呕吐占10%.2例为癫痫首发症状占5%。2结果本组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动脉造影术及栓堵术,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即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 .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例,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护理,患者未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大腺瘤及巨大腺瘤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垂体大腺瘤及巨大腺瘤经蝶手术发生脑脊液鼻漏23例(18.3%)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鞍底重建、自体肌肉或肌筋膜贴敷并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以及术后避免颅高压等措施处置脑脊液鼻漏。结果 23例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中,术后18例(14.3%)痊愈,术后再次发生鼻漏5例(4.0%),5例发生脑膜炎;1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缓解。结论手术次数、肿瘤大小、肿瘤边缘不规则和质地等均是发生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重要影响因素;术中鞍底重建、自体肌肉或肌筋膜贴敷并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以及术后避免颅高压是成功处置脑脊液鼻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因红细胞破裂,释放5一羟色胺刺激血管壁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组织水肿而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我科从IWe年1月一lpes年1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其中并发脑血管痉挛9例,经细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sl.7岁。并发脑血管痉挛9例(40.9%),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5.8岁,好转7例,未愈1例,死亡1例。本组病例均口服尼莫地平或静滴尼莫通,以解除脑血管痉挛效果满意。也可反…  相似文献   

16.
林斌  苏静  魏平波 《四川医学》2016,(4):458-46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多数存活者后期都不同程度出现易疲劳、认知及情感功能障碍和生活独立性下降等症状[1],这些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诱发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有关。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垂体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关燕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25-22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严重大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形成脑疝而死亡。做好各种护理,对防止大出血、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脑脊液为临床特点,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易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自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共50例患者,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7例,死亡3例.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