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呼吸道梗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重型颅脑损伤经常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了避免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应尽早对病人行气管切开术,但气管切开的护理亦尤为关键。我院2000年来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28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套管的护理是此类病人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红玲 《全科护理》2011,(24):2244-2245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ary,SBI)是外科创伤中的一种严重损伤,病死率高达50%,伤后早期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气管切开给氧是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作为有创气道,其气道的管理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主要针对气管内给药、吸痰、感染、低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46例病人顺利拔管,4例持续昏迷带管出院,1例突发呼吸衰竭死亡,9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3例发生肺部感染(绿脓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精心的观察护理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并发症、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6例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结果38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因持续昏迷带管18个月,1例因突发呼吸衰竭死亡,13例因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5例患者,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6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经验。方法对解放军第107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6例重度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56例患者中,9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47例抢救成功恢复良好。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将48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硅胶气管套管,对照组采用金属气管套管.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气管出血1例,气管溃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发生脱管3例,气管出血2例,气管溃疡4例,气管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硅胶气管套管,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人常因中枢直接和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而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增加有效通气量.提高氧分压。气管切开虽然及时的解决了病人的通气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我们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翟荣霞  苖京亚  陈燕  武元丽 《护理研究》2011,25(20):1821-1822
[目的]探讨刷牙结合口洁灵冲洗法用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8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牙膏刷牙结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病人的口腔清洁度、有无口臭及口腔溃疡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口腔清洁度为53.6%,口臭发生率为39.3%,口腔溃疡发生率为21.4%,实验组口腔清洁度为96.7%,口臭发生率为13.3%,口腔溃疡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牙膏刷牙结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冲洗法能有效清洁口腔,预防口臭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方法]应用自身对照法,对150例静脉输液病人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进方法固定各2d,观察重新固定率、胶布使用量、拔针时病人疼痛情况、病人对改进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方法重新固定率低、胶布用量少、拔针时病人疼痛轻,病人对改进方法满意度达98.7%。[结论]改进固定方法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两种握拳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燕  许娟  李雪梅 《护理研究》2006,20(30):2792-279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病人血管显露和充盈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无痛静脉穿刺,提高病人满意率,我科于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430例病人输液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握拳法,进行浅静脉穿刺,现将效果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30例病人中,男180例,女250例;年龄23岁~82岁,平均52.5岁;均接受输液10d~23d,平均16d。随机分为改进组220例,传统组210例。1.2方法1.2.1改进组病人取平卧位,采用自身对照法,常规扎止血带后,嘱病人反复用力握拳数次,手呈自然放松状态,护士固定…  相似文献   

13.
闫燕许娟  李雪梅 《护理研究》2006,20(10):2792-279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病人血管显露和充盈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无痛静脉穿刺,提高病人满意率,我科予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430例病人输液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握拳法,进行浅静脉穿刺,现将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针头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干锦华  邹树芳  郭世莉 《护理研究》2006,20(32):2982-2983
目的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方法应用自身对照法,对150例静脉输液病人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进方法固定各2d,观察重新固定率、胶布使用量、拔针时病人疼痛情况、病人对改进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方法重新固定率低、胶布用量少、拔针时病人疼痛轻,病人对改进方法满意度达98.7%。结论改进固定方法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于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于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是(22.88±7.32)d,对照组是(26.65±8.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8.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宁燕  谢莉芳  曹家燕 《家庭护士》2009,7(14):1225-12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对照组采用气道滴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比较两组病人湿化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制在200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应用Cochrane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涉及1127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23,95%CI=[0.17,0.30],P<0.01];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痰痂形成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14,95%CI=[0.09,0.21],P<0.01]。 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的呼吸道状况,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述华  孙阳 《全科护理》2009,7(36):3295-329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I)病人临床观察护理经验,探讨临床观察及护理的措施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008年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分析观察护理重点、难点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有重点的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科学的护理工作,除16例死亡外,其余184例均治愈或好转。经过恢复期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心理辅导,使其重获信心,回归社会。[结论]按照SCI病人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促进了病人身心康复,更好地适应了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75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治愈,8例好转,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细致周密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吞咽功能训练,采集2组肺部感染患者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结果通过培养、分离共从4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2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5株(29.15%),革兰阴性菌148株(66.37%),真菌18株(8.0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7%,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0%;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耐药较为广泛,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治疗后,实验组优良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可降低肺部感染,缩短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