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液透析中重要的环节是抗凝,正确选择抗凝剂是透析的关键。本对46例血液透析患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与无肝素透析在高危出血患者血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液透析不可避免的涉及在体外循环中抗凝的问题,尤其对于有高危出血倾向或正在发生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而言,抗凝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一直是被广大的临床血透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既不加重出血又要保证完成正常的透析,达到透析的充分性.本研究在于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无肝素在透析中疗效、安全性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病人中应用的方法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探讨48例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情况.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严重者1例,皮肤瘀斑8例,皮下结节5例,总结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方法及其他症状的应对方法.结果 消化道出血者经抢救转危为安,其余不良反应经护理恢复.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病人中使用应注意外周血小板,如低于20×109/L应谨慎应用,对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选择正确注射部位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高危出血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LMWH和SH抗凝HD各79和80例次。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有无加重,透析器的颜色和残血量,体外循环管道压力及有无凝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值对照;测定透析2h尿素氮、肌杆清除率(BUN、CCr)。结果 159例次血液透析均能顺利进行,无出血加重及凝血现象,LMWH组有10例次(12%),SH组有12例次(15%)静脉侧、透析管路静脉室有轻度凝血。LMWH且APTT、TT在透析2h轻度延长,4h后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与正常对照值相近:而SH组APTT、TT在透析2h,4h均有明显延长。LMWII与SII两组间透析2h透析器BUN、CCr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LMWH后APTT、TT无明显延长,引起出血危险性低,是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理想抗凝剂。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血液透析患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对照,并作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的组间对照。观察透析器及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内瘘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时间,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患均能顺利完成5小时透析,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程度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两组均无显差异(P>0.05)。两组患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结束时AFXa较血液透析前有显性差异(P<0.001),且透析开始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而APTT、TT在LMWH抗凝过程中无显延长,而普通肝素组则明显延长。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较之普通肝素更有效,安全,方便,可替代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7例创伤骨折病人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部脐周皮下注射及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经过观察,在107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病人中,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不良反应中有4例病人出现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淤斑,有1例出现了轻微硬结及疼痛,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正确的注射和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创伤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剂,观察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凝血及出血,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的应用。方法:选择54例透析病人,分为UFH组和LMWH组有出血倾向5例。观察每次透析中静脉压,透析后管道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穿刺点压迫时间及出血征象。结果:两组均无凝血,UFH组有14例出血,LMWH组无出血。结论:LMWH具有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保证顺利透析的前题下,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质量肝素,尽可能降低出血热患者出血倾向。方法:透析开始起从动脉端持续注入低分子质量肝素,不用首剂量,第1h注入量为10.5AFXaU/min,后予6.0AFXaU/min,透析结束前15min停用。透析2~4h,低分子量肝素总量900~l600AFXaU。结果:21例出血热患者46例次透析均顺利完成,未见出血加重。结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血液透析,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质量肝素抗凝透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肺栓塞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肺栓塞的效果的安全性。方法 对35例肺栓塞患者随机选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在治疗前后试验室检查及素肺灌注扫描显像作为评定标准。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明显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组一例出现皮下淤斑,普通肝素组一例血尿,5例皮下淤斑。结论 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对肺栓塞治疗效果好,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降低透析低血压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常温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病人30 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进行6 次常温透析(37.0 ℃),35.5 ℃低温透析,35.0 ℃低温透析,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平均动脉压(MAP) 动态变化和畏寒、头痛、燥热、出汗、抽搐等不良反应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的体温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常温组明显高于低温组;透析后期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温甲组(35.5 ℃)、乙组(35.0 ℃)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低温透析甲组、低温透析乙组与常温透析组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温透析可降低肝硬化病人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且温度控制在35.5 ℃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衰竭诱导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诱导性血液透析中抗凝的作用和对出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衰竭首次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普通肝素(UFH)组52例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56例。对透析器和管路凝血、颈静脉置管处伤口出血情况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抗因子Ⅹa活性(AFⅩa)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导性血液透析中合适的LMWH抗凝与U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WMH后手术置管伤口出血较UFH组明显减少(P〈0.01),透析前、透析开始0.5h、2h、3h、4h、和透析结束1h,UFH组aPTT,TT显著长于LWMH组(P〈0.01),LWMH组抗FⅩa活性较UFH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产生相同抗凝效果时对出血影响较小,更适用于手术后诱导性血液透析的抗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Na)和普通肝素钠(SHNa)在血液透析(血透)中的抗凝效果及对尿素氮和肌酐清除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自身对照,分两个阶段分别用LMWHNa和SHNa抗凝透析各4次,每周2次~3次,3周~4周内完成;比较透析器凝血程度、血室容积下降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Ⅹa因子(FⅩa)活性、尿素氮和肌酐清除下降率的改变,观察动、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SHNa比较,LMWHNa在透析中抗FⅩa活性明显增强,但对APTT的影响不如SHNa明显;透析结束后动、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时间缩短;透析器凝血情况有所改善,血室容积下降率、尿素氮和肌酐清除下降率与SHN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中未发生明显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透析中用国产LMWHNa可达到与SHNa相似的抗凝效果,而出血倾向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钠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78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LMWH)组38例和普通肝素(UFH)组40例。分别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出血、体外循环的凝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二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PTH、AK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及PTH水平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F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PTH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和AK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LMWH组透析5708例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58例次,发生率为1.02%;UFH组透析6012例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1310例次,发生率为21.8%,6例患者退出UFH组。LMWH组的出血发生率较UFH组明显降低(P〈0.01),二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钙磷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可能有改善钙磷代谢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陆建英  梁涛 《护理研究》2006,20(4):327-328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方法,进一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将每例病人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肝素预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别用肝素生理盐水(肝素组)和单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进行预冲,通过在线尿素清除率的监测测定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同时观察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 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血液透析后透析器均无凝血现象,虽然管路的动脉壶和静脉壶有微量凝血,但无差异.结论 单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不但能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性,而且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肝素用量、简化操作流程,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 - washing without heparin on adequacy of hemodialysis. Methods Using self-control method, fifty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ceived pre-washing with heparin in normal saline and normal saline. Then we tested Kt/v by 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 and observed clotting condition of dialyzer and hemodialysis tubes.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of Kt/v between two methods. After hemodialysis, no clotting phenomenon was found in dialyzer. There was a little pot of coagulation in artery and vein pot,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ethods. Conclusions Pre-washing with normal saline alone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adequacy of hemodialysis, but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cross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heparin, simplify operational procedures, so it should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17.
改进后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淑敏  刘春兰郭芳 《护理研究》2007,21(11):3066-3067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在心内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一般疗程为7d,每日2次皮下注射,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病人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较大面积淤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不利于其康复。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科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DIC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观察监测凝血功能、疗效、28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症状的疗效也相当,但其对于部分凝血活酶(APTT)延长的影响更小,治疗后研究组APTT延长的患者数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治疗后APTT延长的患者数有所增高,研究组28 d死亡率与对照组相似,但出血例数更少。结论低分子肝素疗效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出血等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陶淑敏  刘春兰  郭芳 《护理研究》2007,21(33):3066-3067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在心内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一般疗程为7d,每日2次皮下注射,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病人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较大面积淤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不利于其康复。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科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2月—200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共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