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干扰素的研究,在医学上主要着重于使干扰素能早日应用于对人类疾病的防治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目前国内外用正常细胞生产与制备的人干扰素可概括为三种:1.由人血白细胞产生的白细胞干扰素(称α干扰素IFN—α);2.由人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 (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AS病变主要见于中等大小的肌性动脉 ,如冠状动脉、颈动脉、基底动脉及下肢动脉。以前 ,AS被认为纯粹是脂质贮积疾病 ;但在过去的 1 0多年 ,炎症在 AS发病机制所扮演角色越来越为人所认可 ,这一观点为 AS的诊断提供新的信息 ,并引起治疗学上的变革 [1]。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部位包含大量免疫细胞 ,特别是巨噬细胞及 T淋巴细胞 ,AS与组织的免疫反应有关 ,并具有炎症的特征 [2 ]。在这个炎症过程中 ,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 ,就 γ干扰素( inte…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ICR纯种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在VSU—L929细胞系统上观察针灸在小鼠体内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针灸有直接诱生小白鼠干扰素的作用:18—22g雌性小鼠60只,其中实验组30只,电针双侧足三里穴两分钟,疏密波;对照组30只,固定不电针,然后分别于1、4、8、16、24小时采血,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分离血清,CPE法检测干扰素效价。针后1、4、8、16、24小时的血清干扰素效价分别平均为2.59,4.37,5.04,3.09,2.23 Log2u/ml,  相似文献   

4.
资料和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6个月8例,~1岁17例,~3岁5例。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6个月3例,~1岁11例,~3岁2例;入院前病程1~5天,多为冬春季节发病。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确定研究对象标准为:①年龄2~24个月;②急性发病,病程≤4天;③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伴有不同程度喘憋或紫绀;④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及细湿啰音;⑤末梢血白细胞减少或正常,但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⑥急性期胸部X线片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⑦经…  相似文献   

5.
自1935年 Hoskins 报道动物病毒的干扰现象,直到1957年英国学者 Isaacs 和 Lin-denmann才发现,正常细胞受到病毒刺激后能产生一种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特将其称为干扰素。由于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它在抗肿瘤作用上显示出良好效果,受到广泛注意。许多国家组织大规模协作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Vero细胞上研究了IFNα2a抗HSV-Ⅰ型和HSV-Ⅱ型疱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万兴IFNα2a和罗扰素IFNα2a在Vero细胞上500IU/ml可以抗1000TCID50,50IU/ml可以抗100TCID50,5IU/ml可以抗10TCID50的HSV-Ⅰ型和HSV-Ⅱ型疱疹病毒感染细胞。提示万兴IFNα2a和罗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且两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在细胞免疫反应发挥多种作用,新生儿产生IL-12的能力鲜见报道,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8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IL-12P40mRNA和IFN-γmRNA表达,及ELISA法新生儿CBMC培养上清IFN-γ浓度;并观察重组IL-12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介导的人γ干扰素(INF-γ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将质粒pGEM-1-IFN-γ用BamHI酶切,分离回收入IFN-γcDNA片段,再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1。经酶切鉴定证实该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入pZip.Neo.SV(X)1的BamHI酶切位点,构建成IFN-γ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Zip-IFN-γ。pZip-IDN-γ的构建成功。为开展IFN-γ基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γ-IFN和IL-4水平,以研究Th1和Th2应答在乙肝发病中的作用。方法:ELISA定量检测乙肝病人和正常对照血清中γ-IFN和IL-4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乙肝组的血清IL-4、IL-4/γ-IFN比值和γ-IF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慢性肝炎组血清IL-4、IL-4/γ-IFN比值较高,但γ-IFN水平较低,重症肝炎组血清IL-4、IL-4/γ-IFN比较较低,γ-IFN水平较高;血清ALT水平高,其IL-4及IL-4/γ-IFN比值就高,其γ-IFN则低,而ALT正常的乙肝患者,其血清IL-4水平与对照组相似,但γ-IFN水平较低,IL-4/γ-IFN比值则较高。结论:Th1/Th2不同的应答模式,和乙肝病人肝细胞损伤、乙肝慢性化密切相关。正常的Th1/Th2平衡应答模式,常表现为急性肝炎;Th1优势应答,则肝细胞损害较重,但可能与消除染毒肝细胞有关;Th2优势应答,可能导致乙肝慢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免疫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较为流行,比较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扁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免疫制剂即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简称干扰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简称卡介菌.结果治疗组完成疗程后38例中35例患者痊愈(占92%),而对照组只有26例痊愈(只占68.42%),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临床应用效果更显著,优于卡介菌多糖核酸的疗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癫痫患儿PBMC分泌IL—10,IFN—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痫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53例癫痫患儿(其中20例服用PB,13例未服药)及16例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结果 IL-10、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两者呈正相关(rs=0.6202,P〈0.001),IL-10/IFN-γ的比值降低,上述各项指标与患儿是否服药无关。结论 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国产同位素铬酸钠(Na_2-~(51)CrO_4)标记K_(562)传代细胞(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短程释放法,观察α和γ干扰素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从二种干扰素促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IL-18与γ-IFN在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为性疾病脑脊液中含量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IL-18和γ-IFN在脑脊液中的含量。结果:IL-18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浓度显著性增高,而γ-IFN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呈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IL-18和γ-IFN在测定有助于细胞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     
根据最近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的建议,白细胞干扰素(Le-IFN)命名为α-干扰素(IFN-α);成纤维细胞干扰素(F-IFN)称为β-干扰素(IFN-β);而由T细胞有丝分裂素在淋巴细胞诱生的Ⅱ型干扰素或免疫干扰素,称为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在理化与生物学性质上与前两者有很大的不同。(1)γ-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抑制细胞生长活性比α、β干扰素为强;(2)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 h后,分别用100 IU/mL的IFN-β刺激30 min或0.64 pmol/L的IFN-γ刺激45 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 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 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 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本实验对大剂量(0.5~8.0Gy)和小剂量(25~250 mGy)X射线照射后,C_(57)BL/6小鼠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全身大剂量单次照射后,脾细胞IFNγ的产生随照射剂量增高呈直线性下降,D_(37)=1.91Gy,以照射后1~4天下降最显著;离体大剂量单次照射后脾细胞IFNγ产生的变化规律与整体照射相似,但辐射敏感性较整体照射低,D_(37)=4.18~4.87Gy;小剂量照射后脾细胞IFNγ的产生未见减少,相反在75和100 mGy组出现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离辐射对γ—干扰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TNF—α与IFN—γ诱导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NF-α与IFN-γ诱导妊娠早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利用台盼蓝染色记数、光镜、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检测TNF-α与IFN-γ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NF-α与IFN-γ可引起活细胞数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到染色体边集、核固缩、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梯形条带”。结论 TNF-α能够诱导人妊娠早期绒毛滋养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