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肠病(FB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96例FBD患者分为肠易激综合征组、功能性腹胀组、功能性便秘组、功能性腹泻组四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四组F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功能性腹胀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其他FBD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FBD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功能性腹胀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史对部分FBD病人予以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SIB0,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以及由其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很多疾病的严重状态,而一些疾病由于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合并SIBO。以往小肠液细菌培养被视为诊断SIBO的"金标准",但其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取材困难,不宜推广,故寻求一种准确、方便、易接受的诊断方法,成为科研、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现对目前各种常见诊断SIBO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利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肝癌三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食管癌组、胃癌组、肝癌组三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食管癌组和胃癌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肝癌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及时诊断SIBO,有利于解释疾病的部分临床症状,指导调整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LC)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数据库,选择的研究类型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肝硬化与SIBO相关性的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累计肝硬化病例1 664例,健康对照组817例,合计2 4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中SIBO阳性率(42.0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R=13.61,95%CI:9.77~18.96,P<0.05)。对SIBO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葡萄糖氢气呼气试验(GHBT)和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HBT)在病例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9.03%和44.7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肝硬化不同病因与SIBO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SIBO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中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功能和、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01~ 2017-10 期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此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人员106
例。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进行检测; 并检测受试者肝功能,包括总胆汁
酸( TBA) 、白蛋白( ALB) 、血清胆固醇( CHO) ; 根据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诊断。通过ROC
曲线曲线下面积分析肝硬化病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功能、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检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63 例( 59.43%) ,对照组仅检出2 例( 1.89%) ; 研究组检出自发性腹膜炎43 例( 40.57%) ,对
照组未检出自发性腹膜炎; 研究组平均TBA 为10.6±1.8μmol /L,平均ALB 为34.6±3.9g /L,平均CHO 为1.9±1.6
mmol /L。研究组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照组过度生长阳性
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均呈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病人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
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16-01~ 2017-10 期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此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人员106
例。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进行检测; 并检测受试者肝功能,包括总胆汁
酸( TBA) 、白蛋白( ALB) 、血清胆固醇( CHO) ; 根据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诊断。通过ROC
曲线曲线下面积分析肝硬化病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功能、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检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63 例( 59.43%) ,对照组仅检出2 例( 1.89%) ; 研究组检出自发性腹膜炎43 例( 40.57%) ,对
照组未检出自发性腹膜炎; 研究组平均TBA 为10.6±1.8μmol /L,平均ALB 为34.6±3.9g /L,平均CHO 为1.9±1.6
mmol /L。研究组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照组过度生长阳性
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均呈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病人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
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CM型氢气微分析仪,对37例肝硬化腹水及3例血吸虫性肝病伴腹水作氢气呼吸法葡萄糖试验,并与30例正常成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列照,目的是测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结果9例阳性,发生率为22.5%。经使用抗生素后转阴。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机理。及时诊断及治疗,不仅可增强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能防止可能由肠道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30例服用低剂量PPI的患者、28例服用高剂量PPI的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乳果糖呼气H2试验连续观察SIBO的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PPI组中SIBO阳性18例,阴性12例,高剂量PPI组阳性22例,阴性6例,对照组阳性1例,阴性19例,低剂量与高剂量PP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PPI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服药组的SIBO阳性率随服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时间段,高剂量PPI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低剂量PPI组(P〉0.05);两组PPI的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均存在正相关。结论:长期、大量使用PPI的患者可增加小肠细菌过生长的阳性率,可能进一步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26-2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检测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测SIBO情况。将表现为SIBO阳性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仅进行利福昔明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两组研究对象SIBO阳性率、治疗前后A、B两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及治疗后A、B两组SIBO转阴率情况。结果观察组SIBO阳性率为60.47%(52例),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9.68%(6例)(P0.05)。治疗前,A、B两组的胃肠道症状积分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的胃肠道症状积分为(9.11±0.83)分,明显高于B组的(8.75±0.57)分(P0.05)。治疗后,A组的SIBO转阴率为34.62%,明显低于B组的88.46%(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相对于健康人发生SIBO可能性更高。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利福昔明治疗结肠癌术后SIBO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状况,提高SIBO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比值,同时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比较各组以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肝硬化各组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L/M值仅在肝硬化C级组显著升高(P〈0.01),合并SBP肝硬化患者较未合并SBP肝硬化患者L/M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严重肝硬化和合并腹腔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升高,是产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是指远端肠道内菌群因各种原因移位进入小肠,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0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重叠.相关研究表明SIB0与IBS具有相关性;推测SIB0可能是IBS发生的一种潜在的病原性因素.该文就近年来SIB0在IB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沈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7):852-855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是指远端肠道内菌群因各种原因移位进入小肠,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0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重叠.相关研究表明SIB0与IBS具有相关性;推测SIB0可能是IBS发生的一种潜在的病原性因素.该文就近年来SIB0在IB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霉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BS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组先给予新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作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新霉素和双歧三联活菌片用于改善IBS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45例(24.2%),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轻度升高,控制饮食及改善肝功能或胰岛素治疗有效。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