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梗死11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19例脑梗死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给FDP10g静点;另选择119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NF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FDP通过诸多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1 ,6 -二磷酸果糖 (FDP)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按照 1 986年“脑血管病会俄修订的诊断标准 ,选择 43例脑梗死为观察组 ,在基层治疗前提下 ,给FDP1 0g静点 ;另选择 42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以NF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FDP通过诸多作用 ,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中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健康查体者130例为对照组,应用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两组病人的D-二聚体和FDP数值,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FD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中FD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细胞代谢的赋活剂,长时期以来,临床多用于心衰,心肌梗死的治疗,近年来FDP用于治疗脑梗死也屡见报道,我科1998年4月~1999年4月,采用FDP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  相似文献   

5.
吴晓学  赵庆丰  吴娱 《当代医学》2011,17(15):138-139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银杏达莫联合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银杏达莫联合国产降纤酶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和第6天行FDP含量检测;于治疗前及第14天对NDS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FDP含量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NDS与对照组N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银杏达莫联合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FDP和NDS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比值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4例健康人的Lp(a)和D-D、FDP水平,并计算出D-D/FDP比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Lp(a)和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升高,但Lp(a)与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及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脑梗死患者(127例)和健康对照组(53例)CysC、DD、Fib及FD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ysC及血浆中DD、Fib、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ys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检测CysC、DD、Fib、FDP对了解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6-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细胞代谢激活剂,临床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治疗。1996-09以来,笔者应用FDP辅佐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MRI证实。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在罐础治疗的前提下,同时给予瑞安吉(1,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另选择50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以NF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FDP通过诸多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发生头晕、恶心、嗜睡、腹胀等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Long J  Zhang Z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32-235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 (FDP)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TT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TUNEL染色技术 ,观察FDP对脑梗死面积、缺血区脱嘌呤 /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APE/Ref 1)表达水平以及缺血区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结果  1,6 二磷酸果糖可显著性减少脑梗死面积 (31 0mm2 ± 2 9mm2 与 4 7 3mm2 ± 6 0mm2 )。可减少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数量 ,缺血 2 4h组与FDP干预组分别为 6 9 3± 2 4个 /mm2 与4 2 8± 1 7个 /mm2 。上调缺血半暗带APE/Ref 1蛋白的表达 :缺血 2 4h组与FDP干预组比较APE/Ref 1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2 6 3± 2 9个 /mm2 与 4 7 0± 3 4个 /mm2 ;Western印迹法光密度扫描值分别为 5 3± 3 2与 13 8± 5 4。结论 FDP可通过上调脱嘌呤 /脱嘧啶核酸内切酶表达水平 ,增强脑组织对缺血损伤的修复能力 ,减少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发生 ,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 ,因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虹  崔长富  尹周  刘维  张新英 《海南医学》2022,(15):1917-19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1例。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治疗,其中常规剂量组75 mg/次,1次/d,大剂量组15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DP、Hcy、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D-D)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短期梗死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69±1.08)分,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48±1.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FDP、Hcy、CRP水平分别为(2.14±0.32) g/L、(15.32±4.02)μmol/L、(6.56±1.24)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3.39±0.8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循环指征,对照头颅CT变化,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生命体征、头颅CT、神经行为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肯定,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FD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接受生脉注射液联合FDP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14d。结果:两组总显效率为治疗组84.3%,对照组42.2%,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6.0%,对照组75.5%,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国产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方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国产FDP,B组应用进口FDP治疗,C组应用维生素C对照观察,1疗程(15d)结束后对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B组血清心肌酶学恢复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组,且A、B组疗效相当。结论国产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明显且可替代进口FDP,国产FDP价格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6-二磷酸果糖(FDP)为对多种代谢径路有调节作用的高能底物,已应用于休克、缺氧等的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应用常规治疗加FDP(5g/日)9例,2周后外围血淋巴细胞(PBL)内Ca含量显著高于应用前和常规治疗组。用10~15kg全麻开胸健康雄犬10条,隔2h先后静注FDP(250mg/kg)和FDP 异搏停(V;0.1mg/kg)。FDP注射后15、30、45分,左室心肌和PBL平均细胞内Ca含量分别较药前增高144—293%和231—259%(P<0.01),血清Ca含量均低于药前(P<0.01)。注射FDP V后则细胞内及血清Ca含量均未见与药前有显著差异。所见提示FDP促使细胞内钙含量增高和细胞外含量降低的效应,可能在于药物作用于慢通道而增强Ca内流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塞提供依据。方法30例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0例,配对对照组10例,另设开放组1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配对组总有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组总有效率70%。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FDP辅佐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FDP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吸吮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情况及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FDP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吸吮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后7d和14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FDP治疗中重度新生HIE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先安(McAMP)与1, 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新生儿窒息作综合处理。治疗组加用McAMP3 ~5mg(kg·d-1 )治疗;对照组加用FDP250~300mg/(kg·d-1 ),疗程7~10d。观察2组在3d、2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McAMP和FDP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相似,McAM较FDP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