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巍  曹久妹  沈琳辉  赵咏桔 《上海医学》2007,30(11):834-83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2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临床白蛋白尿(CAU)组,以10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NC)组,检测各组的hs-CRP,并对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NAU、MAU和CAU组的hs-CRP分别为(1.5±0.2)、(3.0±0.9)和(4.4±1.9)mg/L,均明显高于NC组的(0.2±0.1)mg/L(P值均<0.01),MAU和CAU组均明显高于NAU组(P值均<0.01)。进一步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呈正相关(r=0.368、0.376和0.289,P值分别<0.01、0.05)。结论hs-CRP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在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病人299例,按照白蛋白尿程度分为白蛋白尿正常组(NAU组)9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91例及临床蛋白尿组(CAU组)111例。分析各组临床资料、NLR及实验室指标特征。结果MAU组病人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酶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AU组(P < 0.05);CAU组病人年龄、病程、收缩压、FBG、HbA1c、TC、TG、LDL-C、血肌酐(Cr)、尿酸(UA)、hs-CRP、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病程、FBG、HbA1c、Cr、UA、hs-CRP及NLR也均高于MAU组(P < 0.01),HDL-C低于NAU组(P < 0.01)。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TG、LDL-C、Cr、hs-CRP、Cys-C及NLR是影响T2DM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P < 0.05~P < 0.01)。NLR与年龄、病程、FBG、HbA1C、TC、HDL-C、Cr、hs-CRP因素有统计学关联(P < 0.05~P < 0.01)。结论NLR与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从而探求新的经济、有效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方法。方法93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UAER〈20μg/min,n=35),微量白蛋白尿组(MAU,UAER20-200μg/min,n=31)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UAER〉200μg/min,n=27)。35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亦低于NC组(P〈0.05),叶酸和维生索B12水平在NAU组和MAU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UAER与叶酸(r=-0.321,P〈0.01)及维生素B12水平(r=-0.210,P〈0.01)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UAER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NAU期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开始下降,且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性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病情轻重。糖尿病肾病早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延缓DN进展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血清CRP,并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CAU)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MAU)与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07、12.3700,P均〈0.01);MAU组的CRP水平亦明显高于N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86,P〈0.01)。CAU组和MAU组的血清CRP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经t检验,P均〈0.05,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CRP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RP与UAER的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预测DKD的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DKD的早期监控指标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Ghrelin在糖尿病肾病(DN)腹部肥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57例腹部肥胖DN患者为A组,60例非肥胖的DN患者为B组,及同期健康肥胖者60例为C组。对所有入选者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hrelin。结果 A组BMl、腰围、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白蛋白排满泄率(UAER)、Ghrelin高于B、C组,且A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于C组(P<0.05,P<0.01),3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组Ghrelin与BMI、腰围、FPG、HbA_(1c)呈负相关(r=-0.412、r=-0.401、r=-0.331、r=-0.391,P<0.05),与TC、BUN、UAER呈正相关(r=0.411、r=0.374、r=0.561,P<0.05),与HDL-C、LDL-C、SCr未表现相关性(P>0.05)。B组Ghrelin与BMI、FPG、HbA_(1c)呈负相关(r=-0.312、r=-0.401、r=-0.410,P<0.05),与TC、BUN、UAER呈正相关(r=0.384、r=0.402、r=0.556,P<0.05),与腰围、HDL-C、LDL-C、SCr未表现相关性(r=0.264,r=0.187,r=0.201,r=0.116,P>0.05)。结论血清Ghrelin在腹部肥胖的DN患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或可成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T2DM组),入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T2DM组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水平分为SDM亚组(单纯T2DM)80例、mic-DKD亚组(微量白蛋白尿)70例和mac-DKD亚组(大量白蛋白尿)78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对象的血清8-OHdG水平,分析其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尿A/Cr等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DK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T2DM组血清8-OHdG浓度高于NC组[(7.20±2.37)ng/mlvs.(3.94±0.26)ng/ml,t=20.418,P<0.01];亚组之间比较:mac-DKD亚组血清8-0HdG浓度为(9.68±1.17)ng/ml,高于mic-DKD组的(7.34±1.32)ng/ml及SDM亚组的(4.65±0.74)ng/ml(t=11.365,t=32.206,P<0.01)。(2)相关性分析:8-OHdG水平与尿A/Cr、TG、TC、FPG、HbA_(1c)、LDL-C、SCr及U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8、0.745、0.669、0.662、0.661、0.639、0.339、0.24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628,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OHdG(OR=11.133,95%CI 3.359~36.895,P=0.000)、TG(OR=65.573,95%CI 4.400~977.265,P=0.030)、HbA_(1c)(OR=1.673,95%CI 1.019~2.744,P=0.042)、病程(0R=1.567,95%CI 1.182~2.077,P=0.002)和年龄(OR=1.106,95%CI 1.006~1.216,P=0.038)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凶素。结论 8-OHdG水平可以反映DKD的严重程度,DKD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60例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正常对照组(NC)30例。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QTVI获得左室侧壁、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二尖瓣环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计算平均Vs(AVs),对这些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研究。结果①MAU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总胆固醇(TC)高于NC(P<0.01)。②MAU组左室六个室壁Vs、AVs较NC组降低(P<0.01)。③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可知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可以作为二尖瓣环A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敏感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左心收缩功能受损的重要预报指标之一,且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聚糖-1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NMALB组)和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MALB组)患者,各100例,另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尿素(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血清蛋白聚糖-1。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MALB组和MALB组FPG、BUN、SCr、TG、VLDL均升高,HDL-C降低(q=3.42、10.01,2.89、8.38,10.15、14.38,8.55、10.82,8.08、10.69,4.73、8.40,P均<0.01或P<0.05);MALB组FPG、BUN、SCr均高于NMALB组,HDL-C低于NMALB组(q=6.93、44.41、5.18、4.48,P均<0.01或P<0.05)。NMAL.B组和MALB组血清蛋白聚糖-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4.27、9.25,P<0.01);MALB组血清蛋白聚糖-1显著高于NMALB组(t=10.36,P<0.01)。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蛋白聚糖-1呈正相关(r~2=0.34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蛋白聚糖-1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通心络联合缬沙坦为治疗组(n=30),单用缬沙坦为对照组(n=3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_(1c)、SCr、UAER、尿β_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尿β_2-MG、TC、TG、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Ⅲ期能显著降低UAER、尿β_2-MG,并能改善血脂紊乱,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姗姗  龙艳  苏珂  彭鹰  莫如芬  黄漓莉 《重庆医学》2015,(27):3827-3829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79例 T2DM 患者根据24 h 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A 组)6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组)61例及临床清蛋白尿组(CP 组)53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者50名为对照组(NC 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 MCP-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NA 组、MA 组及 CP 组血清 MCP-1均高于 NC 组(P <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88.0,P <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MCP-1与 SBP、DBP、BUN、Cr、UAER、TG、TC、LDL-C、HbA1c、FPG、FINS 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 =0.612、0.167、0.652、0.632、0.784、0.458、0.349、0.363、0.621、0.538、0.511、0.557,P <0.05);与 HDL-C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 =-0.338、-0.633,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UAER、ISI、SBP、HOMA-IR、病程、HDL-C、TG 是 T2DM 患者 MCP-1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 MCP-1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 T2DM 合并 CKD 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微量白蛋白尿(MAU)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96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和MAU组,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析其临床和生化特征,随访4.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在(NAU)组中,维持NAU者占73.57%,进展至MAU者占24.28%,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MaAU)者占2.15%;而MAU组的病人中,回归NAU者占53.20%,维持MAU者占43.59%,进展至MaAU者占3.21%。根据UAER转归情况将所有的NAU和MAU的病人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2组病人有关临床资料可以发现,2组病人在舒张压、sCr、UA、CCr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为UAER进展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FPG、TG、LDL、HDL为UAE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U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和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李钱  马俊  李江 《疑难病杂志》2013,(9):681-684
目的分析高血压(HT)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病变程度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HT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依据是否罹患DN分为:观察组54例(罹患DN)和对照组50例(未罹患DN)。比较2组的CAVI、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TG、TC、LDL-C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的差异。随访1年,分析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AVI、MAU、SCr、ACR、TC、LDL-C及IMT明显较高,而GFR明显较低(P<0.05),TG无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ACE与CAVI、MAU、ACR、LDL-C、IMT呈正相关(r=0.642、r=0.723、r=0.589、r=0.623、r=0.540,P<0.05或P<0.01),与GFR呈负相关(r=-0.696,P=0.021),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仅与CAVI、MAU呈正相关(OR=3.287,95%CI3.302~10.874,P=0.015:OR=3.461,95%CI 4.957~21.380,P=0.004)。结论 CAVI能较好地反映HT合并DN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2组:A组63例为UAER 20~200μg/min,B组41例为UAER>200μg/min;根据血尿酸水平高低分为C组64例和D组40例。分别记录各组血UA、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FMD的变化,比较血UA、尿MA水平及FM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组病程、UA、FBG、UAER较B组、D组显著升高,但FMD水平下降(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5、-0.314、-0.285,P均<0.05),UA与UAER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6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将其分为MAU组及正常MAU(NMAU)组,并对所有患者测定血清脂质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 EH合并MAU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 (TG)(3.59±0.9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04±0.71)mmol/L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20±0.10) mmol/L较低(P<0.01).ISI(-2.28±0.21)显著低于MAU阴性组(NMAU)(P<0.01).结论:在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的关系特点。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non-HDL-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组CRP、TG、TC、LDL-C、non-HDL-C明显高于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P<0.05或P<0.01),三组CRP、TG、TC、LDL-C、non-HDL-C水平随DN程度加重而升高,且CRP与non-HDL-C具有相关性。结论:CRP,non-HDL-C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微量清蛋白尿(MAU)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EH病人92例,按照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分为两组,MAU组38例,正常组(NAU组)54例,应用超声检查两组病人颈动脉IMT,并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UmAl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AU组病人的尿Cr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NAU组,差异有显著性(t=22.598、21.730,χ2=4.165,P<0.05)。EH病人颈动脉IMT与MAU呈正相关(r=0.415,P<0.01)。结论 EH病人MAU水平可能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MAU组42例和非白蛋白尿(NAU)组104例,并以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比较各组血压、IMT、MAU、TG、LDL-c,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MAU与其他指标的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AU组血压、IMT、TG、LDL-c和MAU高于NAU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U组TG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IMT、SPB和TG与MAU具有相关性(r=0.486,03115,0.339,P<0.05);对Pearson有意义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仅IMT为MAU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和IMT密切相关,可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 h尿白蛋白<300mg)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300mg);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1)4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F=1.42,P>0.05);DN组间病程、FBG和HbA1c的差异无显著意义(F=3.13,P>0.05).(2)3个DN组间,TG和LDL-C均显著升高(F为4.71和5.11,P<0.05),而HDL-C明显降低(F为4.3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尿白蛋白排泄量与FBG和TG水平成正相关(R2=0.182).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以TG升高为主,随病程进展伴LDL-C增高及HDL-C减低.血糖和TG是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