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毅东 《疑难病杂志》2012,11(6):405-407
<正>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由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或舒张能力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从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其中心肌肥大对心力衰竭发生起着关键作用。发育成熟心肌因无法像胚胎时期心肌那样正常生长发育,病理状态下心肌出现肥大以致心力衰竭。钙离子(Ca~(2+))是心肌细胞最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调节心肌收缩功能、基因表达、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心力衰竭的诱发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进展孙自君张子彬*(滨州地区卫生防疫站256618,*滨州医学院)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多见于临床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肥厚及心肌缺血等疾病晚期。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包括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阶段性如心肌梗塞;弥漫...  相似文献   

3.
庞玉生 《微创医学》2002,21(6):882-884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小儿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传统观念认为心力衰竭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临床上出现体、肺循环瘀血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过度消耗、心脏能源不足、心力贮备耗竭,导致心肌基因表达异常、功能下降所致的超负荷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正>酒精性心肌病是一种因长期大量饮酒引起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疾病。该病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现对3年来我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酒精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心脏的泵功能减退,致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的需要,机体发生静脉回流受阻、脏器瘀血、动脉血液灌流不足等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引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及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容量过多等).临床上因年龄不同表现各异:婴幼儿表现多不典型,常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年长儿表现与成人相似,左心衰竭主要是肺循环瘀血的表现;右心衰竭主要是体循环瘀血的表现;左右心同时衰竭则出现上述两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仅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还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其发生发展的基础为心肌重塑,当代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阻断心室重塑。数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能够逆转心肌重塑、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目前ACEI、β受体阻滞和已成为CHF治疗的基石。随着这些年来国内外对比索洛尔临床应用的研究,发现在其它用药基础上合用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慢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效果;在对于老年高血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显著,特此对比索洛尔在近几年的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顾红军  高晋蜀 《医学综述》1999,5(7):314-315
<正>正常人群心功能随增龄而变化时,其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先于收缩功能,在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亦较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早。临床约30%~40%的心力衰竭是由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oc Heart Failure简称DHF)常见于影响左心室松弛性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糖尿病和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原发性限制性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等。  相似文献   

8.
小儿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玉生 《医学文选》2002,21(6):882-884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是小儿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传统观念认为心力衰竭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 ,临床上出现体、肺循环瘀血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过度消耗、心脏能源不足、心力贮备耗竭 ,导致心肌基因表达异常、功能下降所致的超负荷心肌病。心衰不仅危害健康 ,而且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加强心衰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儿心衰发病机理和治疗的进展总结如下。1 发病机制  心输出量由心脏的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决定 ,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 ,心室…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的挑战。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证据证实,器械治疗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逆转左室重构,改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最初主要是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近年来还出现了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左室辅助装置、迷走神经及脊髓刺激等多种器械治疗方式。本文就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肌发生损害,心室负荷过重而出现心肌重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是二十一世纪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严重危及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已变成国际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尽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目前,对HF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日趋完善,近年来研究发现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可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心室重构等机制参与HF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临床中一种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血清Cys C在心力衰竭中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的低下。慢性心力衰竭存在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策略强调在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中预防初始的心肌损害 ;在心力衰竭无症状期 ,逆转和阻断心脏重塑 ;对已经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 ,防止和延缓心脏重塑的恶性循环 ,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已成为心力衰竭发展期治疗的首要目标。美国最新的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将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分成四期 :第一期 ,心力衰竭易患期 :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病原学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目的 讨论心肌炎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卧床休息;增强心肌营养;抗心力衰竭治疗;心源性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n Ⅰ检查,同时需要对患者在检查完成后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室重构以及远期预后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升高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心室重构的情况,同时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性不断的增加,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的几率均较高。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是一种灵敏度较高同时特异性较好的指标,在实际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以及诊断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患者的心脏功能,并能够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相应的可参考资料,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其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防治有效途径,本文复习归纳了近10年来有关糖尿病心肌病文献,从流行病学、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论述,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心力衰竭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病因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工作在治疗心力衰竭整个疾病过程中也格外重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环状RNA是一类呈共价闭合结构的非编码RNA,其具有分布广泛、多样化、不易被核酸酶降解、稳定和高度保守等生物学特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研究表明,环状RNA可通过影响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心肌损伤和凋亡等病理机制来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将从环状RNA的生物学特性、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在心力衰竭心肌重构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使病人产生胸骨后剧烈疼痛,以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也有少数病人并无疼痛而突然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的症状。它属冠心病的严重阶段。因此,做好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病毒直接作用或因免疲反应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溶解或坏死,病变心肌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有可能加重心肌内出血,而心包空间的限制,必然出现心肌内压力增加,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值得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樊菊侠  王生发 《当代医学》2010,16(9):127-128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