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对2009年我院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56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中,原发病分别为血液病14(25%)例、外科系统疾病14(25%)例、恶性肿瘤8(14.3%)例、慢性肝胆疾病8(14.3%)例、多脏器衰竭5(8.9%)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5.4%)例及其他4(7.1%)例.病原菌有多重细菌混合感染33(58.9%)例、铜绿假单胞菌3(5.4%)例、粪肠球菌2(3.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8%)例、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3.6%)例、流感病毒1(1.8%)例、真菌8(14.3%)例及未明病原菌6(10.7%)例.影像学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样表现36(64.3%)例、大叶实变4(7.1%)例、结节9(16.1%)例、间质病变合并实变3(5.4%)例、肺水肿4(7.1%)例、双肺弥漫实变7(12.5%)例、空洞2(3.6%)例及胸腔积液39(69.6%)例.支气管肺炎样表现合并胸腔积液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还可有结节、间质病变、肺水肿及双肺弥漫实变等征象.胸片是其最基本的影像学手段,CT对于胸片诊断不明确和微小病变的发现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临床特点与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14例PVL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VL的MRI表现包括脑室旁软化灶形成(10例)、侧脑室变形(9例)、脑白质减少(7例)、脑沟及脑裂加深(6例)等,软化灶分布在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形态大小不一,为长T1、长T2信号、flair为低信号;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6例)、癫痫(7例)、肢体功能障碍(6例)、视力损害(1例)等,7例患儿有缺血缺氧病史.结论 PV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是诊断PVL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胸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2例PSS患者均行HRCT检查.观察11种较常见的HRCT征象的分布情况. 结果 毛玻璃影13例(59.1%)、实质结节12例(54.5%)及支气管扩张11例(50%)是最多见的3种征象.其他征象有支气管壁增厚6例(27.3%)、肺气肿3例(13.6%)、薄壁囊肿6例(27.3%)、小叶间隔增厚9例(40.9%)、蜂窝肺6例(27.3%)、马赛克灌注7例(31.8%)及胸膜病变6例(27.3%).其中实质结节以中下叶多见,支气管壁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以中心分布为主,小叶间隔增厚以两下肺多发. 结论 PSS胸部异常主要表现为气道和间质的病变,HRCT能很好地显示这些病理征象.  相似文献   

4.
19例透明隔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明隔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透明隔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男7例,女12例.原发性16例,继发性3例.术前仅行MRI检查者11例,CT检查3例,既行CT检查又行MRI检查者5例.结果 (1)16例原发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完全依附于透明隔,其中14例突向一侧脑室生长.3例继发肿瘤大部附着于透明隔,其余位于胼胝体、尾状核或丘脑;(2)透明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一般以混杂信号为主(13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中枢神经细胞瘤(CNC)(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OLG)(1例)及淋巴瘤(1例)在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6例.(3)原发性透明隔肿瘤以囊实性为主,CNC、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室管膜下瘤及生殖细胞瘤一般呈小囊,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OLG呈大囊;继发性肿瘤中淋巴瘤(2例)一般为实性,星形细胞瘤(1例)呈大囊型.(4)其他表现有钙化(5例)、出血(2例)及灶周水肿(3例).结论 根据病变与透明隔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其来源,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信号/密度、囊变大小、钙化及瘤周水肿等影像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报告4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HD)及56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后,~(67)Ga闪烁显像及CT扫描的阴性预测值(Pv-)及阳性预测值(Pv+)的对照结果.病例:99例淋巴瘤患者(男52例、女47例,平均年龄43岁),HD43例,NHL56例.全部患者均经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患儿资料8例,男7例,女1例,其中淋巴瘤化疗患儿、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各2例,紫癜肾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其中,5例肾病患儿血压升高.8例患儿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1例间时行增强MR及MR血管威像(MRA),1例行MRA和MR静脉血管成像(MRV);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 MRI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8例)、额叶(2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1例)及左脑半球(1例)多发异常信号或低密度,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自质内,6例患儿皮质受累.在T1WI上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上呈高信号,以FLAIR像显示皮质病变为佳.DWI显示大部分病灶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等或高信号.部分病灶DWI表现为高信号.1例行MR增强扫描患儿显示病灶部位沿脑膜斑片状及线样强化,皮层下脑组织内病变呈片状强化.2例MRA及1例MRV各大动脉血管及静脉窦未见明显狭窄、扩张或栓塞征象.随访MRI及CT显示所有患儿病灶范围逐渐缩小,数目减少.结论 FRES好发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变大部分为血管源性水肿,增强T1WI示病灶有强化.儿童与成人病变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有所不同.MRI是PRES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及脑膜瘤的MRI表现,以获得对颅内HP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患者11例及脑膜瘤患者107例.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颅内HPC的MRI 表现:肿瘤呈分叶状9例(81.8%),7例(63.6%)肿瘤以窄基底附着硬膜上,7例(63.6%)肿瘤内部呈迂曲的血管信号,8例(72.7%)肿瘤内囊变、坏死,7例(63.6%) T2WI呈等高信号,8例(72.7%)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11例(100%),5例(45.5%)可见瘤周水肿.肿瘤形态(P<0.01)、肿瘤内部迁曲的血管信号(P<0.01),T2WI信号强度(P<0.05)及DWI信号强度(P<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形态、T2WI及DWI信号、肿瘤内部迂曲的血管信号是鉴别颅内HPC及脑膜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侵及颈静脉孔区的原发性中耳癌的CT、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及颈静脉孔区原发性中耳癌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6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1例行常规CT增强扫描,7例均行MR平扫+增强.结果 HRCT显示鼓室、鼓窦、外耳道深部及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病灶伴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涉及颈静脉孔(7例)、咽鼓管骨性段(7例)、面神经管(4例)、颈动脉管(4例)、外耳道前后壁(3例)、听小骨(2例)及前庭窗、水平半规管(1例)等结构的破坏.4例病变密度较均匀,CT值约30~55 HU,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高密度影.1例CT增强显示中度较均匀强化.MR平扫示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与脑灰质相比,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其中5例信号较均匀,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T1WI、T2WI低信号灶,增强扫描5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区.MRI显示4例侵及颈内动脉,1例侵及乙状窦.结论 原发性中耳癌可广泛侵及颈静脉孔区,易造成误诊.HRCT可准确显示中耳癌骨质破坏特点及范围,咽鼓管骨性段破坏可帮助减少误诊;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肿瘤信号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及预防.方法:分析50例60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年龄、局部及全身存在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60岁以上的患者42例(84%);单眼40例(80%)、双眼5例(10%);47例(94%)患者并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10例(20%)患者无全身疾病,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 CT、MRI表现及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AML,27例(32个肿块)行CT检查,6例(7个肿块)行MRI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个肿块).分析肿块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CT密度、MR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 28例单发,4例多发;37个肿块(97.4%)境界清晰,35个(92.1%)有包膜,29个(76.3%)呈圆形或椭圆形,9个(23.7%)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平均直径6.63(1.07~16.98)cm.22个(22/32,68.8%)肿块以脂肪低密度为主,7个(7/32,21.9%)呈混杂密度,3个(9.3%)呈等、稍高密度;9个(9/32,28.1%)肿块有钙化,1个(1/32,3.1%)伴出血.7个肿块在T1 WI均含高信号区域,且这些区域在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后病灶内软组织轻度强化24例,中度强化2例,脂肪成分均无强化.24例表现较为典型,术前均正确诊断.8例表现不典型,为多发、瘤体过小、乏脂肪、形态不规则及瘤内出血,其中3例误诊,1例漏诊.结论 肾上腺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晰、有包膜、内含不等量脂肪成分且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的肿块为典型AML表现;少数不典型AML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由2名放射科医生盲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癌(PC)和33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资料及MRI所见,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统计MRI诊断前列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和准确性,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MRI诊断PC和BP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7%、84.8%、88.6%、87.5%和88.2%;84.8%、90.7%、87.5%、88.6%和88.2%.PC组病变发生于外周带占67.4%(29/43例),中央带占9.3%(4/43例),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呈弥漫低信号16.3%(7/43例);知道病理结果后再分析MRI仍未找到病灶者占7.0%(3/43例).肿瘤最大径线0.3~10.0 cm,平均2.4 cm.所见40例癌性病变表现为低信号,边界不清.周围组织或器官受侵犯包括前列腺包膜34例,精囊腺24例,肌肉8例,直肠5例,膀胱6例,髂骨1例.淋巴结转移11例,骨转移13例及肺转移2例.按TNM分期:A、B期9例;C、D期34例.BPH组87.9%(29/33例)发生于中央带,中央带体积增大,信号混杂.12.1%(4/33例)发生于外周带,表现为低信号结节,边界清楚,2例有完整包膜.结论 常规MRI诊断前列腺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23)%及(0.83 ±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86及18.358,P<0.05).39例宫颈癌表现为Ⅰ型(25例)或Ⅱ型(14例);而邻近正常组织多表现为Ⅲ型(26例)及Ⅱ型(11例),仅2例为Ⅰ型曲线.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定量分析宫颈癌在各阶段的强化特点,反映肿瘤的血供状态.动态增强的早期及延迟期可以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其定量数据ARSI%及MRSI%可以进一步判断预后、指导分期.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的CTA术前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诊断价值及对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显示技术(VRT)作用的比较.材料和方法:对36例CT平扫怀疑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初选27例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MIP、SSD及VRT成像,观察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生长方向及载瘤动脉;进行瘤体大小及瘤颈宽度的测量,部分病例与术中结果比较.结果:27例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大小:5~60mm.瘤颈呈蒂状(颈宽<10mm)18例、宽颈(颈宽≥10mm)9例.载瘤动脉分别为: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7例)、颈内动脉虹吸部(6例)、基底动脉(2例).蒂状窄颈动脉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例瘤颈宽为10mm手术后患者所在中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性梗死,9例均放弃手术.结论:CTA可作为动脉瘤的有效术前筛选诊断,可作为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前的重要指导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先兆子痫、子痫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并发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子痫的脑部并发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MRI诊断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期间或产后出现癫痫、头痛、视物模糊的先兆子痫、子痫并发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为顺产后3~5 d发生子痫,7例为产前先兆子痫、子痫行剖宫产术后,5例为胎死宫内伴发子痫前期重度或子痫.14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其中12例患者还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 12例患者MRV显示脑静脉、静脉窦通畅,无狭窄、异常扩张及血栓形成征象.14例患者MRI显示双侧顶叶(11例)、右侧顶叶(2例)、双侧枕叶(8例)、双侧额叶(7例)、右侧额叶(3例)、双侧颞叶(4例)、左侧颞枕叶交界区(1例)、胼胝体压部(1例)、双侧基底节区(2例)、右侧基底节区(1例)、左侧半卵圆中心(1例)、双侧小脑半球(1例)多发异常信号,病变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内,但6例患者顶枕叶皮质、1例患者颞叶皮质亦可见受累.病变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灶DWI及ADC图均表现为高信号.1例患者左侧颞叶发生出血.5例随访MRI显示病灶范围、数目变小、减少、消失.结论 MRI对PRES可作出明确诊断,并且以FLAIR序列显示病灶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 3%)、腺癌23例(26. 4%)、小细胞癌6例(6. 9%)、其他9例(10. 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 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 4%)、肺癌16例(22. 5%)、食管癌6例(8. 5%)、子宫癌3例(4. 2%)、扁桃体癌3例(4. 2%)、其他恶性肿瘤11例(15. 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60. 6%)、腺癌19例(26. 8%)、小细胞癌6例(8. 5%)、其他3例(4. 2%)。~(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 7%(63/71)、31. 3%(5/16)、85. 1%(63/74)、38. 5%(5/13)、78. 2%(68/87)。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口鼻腔大出血的效果、并发症发生及预防.方法 回顾2005年11月至2013年10月经治的121例难治性及致命性口鼻腔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116例接受TAE术治疗患者分别进行1~3个月随访,了解栓塞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6例患者中96例(82.7%)出血完全控制,19例(16.4%)1周内再次出血并经药物治疗得以控制,1例(0.9%)1周内再次出血接受二次栓塞治疗;77例(66.4%)无明显并发症发生,35例(30.1%)出现颌面部疼痛、麻木,低热,张口受限等轻度并发症,1例(0.9%)出现面部皮肤坏死及重度头痛,3例(2.6%)因脑栓塞出现卒中症状.结论 根据不同病因及责任血管选择适宜栓塞材料,TAE术治疗难治性及致命性口鼻腔大出血可快速有效达到止血目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栓塞后综合征、局部缺血、末梢循环缺血所致局部坏死,严重并发症主要为异位栓塞所致颌面部皮肤坏死、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结核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4例AIDS并发结核患者在HAART中发生IRI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临床见发热4例,乏力及体重减轻3例,腹痛2例,咳嗽、咯痰1例,胸闷、喘憋1例.CT及MRI见颈部和(或)锁骨上区淋巴结增大3例,腹股沟淋巴结增大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腹部淋巴结增大1例;肝及肺实质受侵2例,肾、肾上腺、肠系膜、腹膜、腰大肌、脑及皮肤软组织受累1例.以上临床及影像表现均具有临时性及自限性特征,随着抗结核及HAART联合治疗的继续,病情均出现好转.结论 AIDS并发结核患者在HAART中均有可能发生IRIS,影像检查对IRIS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陈旧性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31例陈旧性骨折病例.采用MSCT平扫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诊断并与普通X线、常规CT结果对比.结果 MSCT及后处理技术正确鉴别31例.X线平片(22例)漏、误诊3例,疑似陈旧性骨折4例.常规CT(17例)计数错误2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弥补了传统影像学的不足,对陈旧性骨折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清CT(HD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HDCT VHS扫描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的CHD患者43例,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4例(儿童21例,成人3例)HDCT结果,与ECH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HDCT对CHD病变、血流动力学、冠状动脉及合并心外病变的显示能力.有效剂量(mSv)=剂量长度乘积(DLP) ×K.结果 手术证实心内畸形36处,HDCT符合率100.0%(36处)与ECHO一致.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血管畸形44处,HDCT符合率(95;4%,42/44)明显优于ECHO (59.1%,26/44).ECHO提示间隔缺损右向左及左向右分流分别为5和6例,HDCT均符合;双向分流14例,HDCT除1例观察不清外,其余13例仅显示右向左分流.HDCT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走行均完全显示.有效剂量:儿童(3.38±1.86) mSy,成人(10.27±2.59)mSv.结论 HDCT VHS诊断CHD中有较大优势,能够准确、无创地反映心脏、心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变化的MSCT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随访观察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TD)的MSCT表现变化,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搜集行胸部CT健康体检及MSCT随访复查的78例TD患者,对比观察憩室大小、分隔、憩室气管间隔(DTS)、憩室气管间气瘘管(AFDT)、气管指数(TI)及肺大泡改变.结果:TD位于气管右侧75例,左侧3例.随访复查显示TD体积增大者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