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54例作为时照组,2008年8月~2009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按时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中DMAIC流程,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感染的主要原因,改进吸痰操作流程.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更为安全有效,感染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P<0.05).提示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的操作过程(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具体操作方法)及加强吸痰护理等对降低吸痰感染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吸痰,观察组在EBN指导性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10 min的收缩压、HR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EBN指导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护理,可明显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惠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53-1054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加之正压机械通气还妨碍纤毛运动,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能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关系到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临床观察中发现,常规吸痰不仅不能将深部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因为吸痰方法、时机不当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吸痰方法,减少吸痰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1~8月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了膨肺吸痰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2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情况及平均操作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延长(1周后),感染率低(P〈0.05),观察组工作量及喷出痰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9月在有创机械通气环境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患者27例术前、术中、术后回顾性观察分析。除1例患者发生气胸而停止操作外,其余治疗效果良好。纤支镜吸痰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的效果和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89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吸痰间隔时间和吸痰效果.结果 治疗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吸痰效果优良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延长间隔时间.提高吸痰效果,从而减少护理操作对患儿的刺激,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减少并发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收治的2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ICU治疗期间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入院7 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感染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吸痰插管深度,为规范护理人员机械通气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浅部吸痰,观察组行深部吸痰,比较两组SpO2、吸痰后痰鸣音变化情况、日吸痰次数等。结果:两组SpO2在吸痰后2、5、10 min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吸痰后10 min观察组SpO2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量比对照组多,日吸痰次数及间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吸痰后痰鸣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吸痰法可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彻底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避免了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患者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时不同插管深度的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肺切除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吸痰管插入遇阻力后上提0.5~1.0 cm ),观察组采用浅深层吸痰法(吸痰管超出气管插管或套管末端≤2.0 cm)。观察两组患者吸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P、HR、PaO2、TV的增加值、Raw下降值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及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痰痂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肺切除机械通气患者给予气管内浅层与常规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别,而浅层吸痰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68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吸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道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吸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综合护理在NRDS密闭式吸痰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取侧向旋转体位(LRP)护理策略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将30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卧位护理时行吸痰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卧位吸痰的基础上辅助采取 LRP 护理策略吸痰。分别对2组患者开始观察的第1天和第4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O2)]及第1天和第4天的胸部 X 片的炎性片状影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后的p(O2)改善程度呈显著性差异(P <0.01);观察组第4天胸部 X 片炎性片状影大部分被吸收者为13例(86.67%),对照组为6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吸入性肺炎患者痰液淤积时,结合病情及痰液多少在常规吸痰基础上适当采取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常规体位护理策略吸痰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气道湿化方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和护理;将7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优化气道湿化方案.比较两组痰液黏稠程度、吸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3 d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湿热交换器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6—11月收治的8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湿化罐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使用湿热交换器进行机械通气。观察2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每日吸痰次数、并发症情况以及湿化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痰培养阳性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每日吸痰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湿化操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湿热交换器有助于痰液排出,预防细菌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我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儿童软毛牙刷刷牙加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菌斑指数、口腔护理并发症、口腔护理时间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在患者呛咳发生率、口腔护理操作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少(P0.05)。在菌斑指数、口腔异味、黏膜充血、溃疡、操作准备时间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有效降低呛咳发生率,减少微误吸的发生,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更适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标定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入住 ICU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观察组标定吸痰管进入气道深度进行气道吸引,对照组采用吸痰管进入气道遇阻力回提1 cm的深度进行气道吸引。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隆突处黏膜损伤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吸痰次数对隆突处黏膜损伤的影响。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当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黏膜均无损伤,气管插管3日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观察组隆突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CPIS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定吸痰的深度,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达到有效吸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住ICU的256例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叩背、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策略,即气道湿化无菌生理盐水4 ml后,进行侧向旋转翻身、叩背15 s后,进行吸痰护理;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ICU费用、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策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联合洗必泰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给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联合洗必泰冲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菌斑指数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联合洗必泰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显著,降低呛咳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联合经口咽导管吸痰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行持续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后给予经口咽导管吸痰(观察组)和经口腔/鼻腔吸痰(对照组),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前后3min血氧饱和度(Sp02)及呼吸变化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3minSp02恢复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胸部物理治疗后经口咽导管吸痰,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20.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ICU5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双肺呼吸音听诊情况、潮气量、气道压力,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使潮气量增加,气道压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