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于一些严重创伤,大出血,血液病患者来说,输血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由此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更清楚地了解纠纷的责任,笔者所在科室自1997年开始对住院需要输血的病人进行了ALT、HBsAg、HCV、HIV、梅毒等5项血清指标的检查,为临床是否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依  相似文献   

2.
2570例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携带情况,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方法:对2 5 7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并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检出乙肝阳性75例(2 .92 %) ,其中71例(94 .6 7%)伴随ALT升高(5 0U/L80U/L) ;检出丙肝阳性1 8例(0 .70 %) ,有2例(1 1 .1 1 %)伴随ALT升高(5 0U/L70U/L) ;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例(0 .1 9%)、HIV抗体阳性1例(具有很大偶然性)。结论:本组输血前病例5项指标检出阳性率较国内东部地区输血前检出率偏低,但足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重视,并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3.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传播疾病日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重视 ,全国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 ,也给医疗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经济赔偿。为了使患者在输血前了解自身所患疾病或者是否携带某种传染性疾病情况 ,划清疾病传播责任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减少医疗纠纷 ,笔者就我院 1 0 1 5 2例患者输血前ALT及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等 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标本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住院患者 1 0 1 5 2名 ,标本均采自输血前静脉血。1 2 检测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携带情况,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方法:对2 57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并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检出乙肝阳性75例(2.92%),其中71例(94.67%)伴随ALT升高(50 U/L~80 U/L);检出丙肝阳性18例(0.70%).有2例(11.11%)伴随ALT升高(50 U/L~70 U/L);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例(0.19%)、HIV抗体阳性1例(具有很大偶然性).结论:本组输血前病例5项指标检出阳性率较国内东部地区输血前检出率偏低,但足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重视,并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6.
刘健康 《河北医学》2016,(12):2094-2097
目的::分析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拟输血或手术患者563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33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894例,抗 HCV 阳性736例,抗 TP 阳性1166例,抗 HIV 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8.69%、1.31%、2.07%、0.09%,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1d至20岁、20~40岁、40~60岁、60~94岁患者的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HBsAg、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主要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3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63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528例(83.81%),未全做者102例(16.19%).检出HBsAg阳性73例(13.83%),抗HCV阳性6例(1.14%),抗-TP阳性11例(2.08%),抗-HIVl/2全阴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90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7.05%.结论:为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4230例,并对其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TP-Ab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3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19.67%,其中HBsAg阳性率达10.78%,抗HCV阳性率达1.11%,抗HIV(1+2)型阳性率达0.64%.以双抗原夹心法和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所有检测程序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经复试仍为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TP-Ab阳性率达7.14%.结论 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TP-Ab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逊怀 《医学争鸣》2008,29(16):1454-1454
1临床资料2004/2006年我院输血患者1934(男1504,女430)例,年龄25d~87岁.其中门诊患者102例,余为分布于我院14个临床科室的住院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4项检测均用ELISA法,所用试剂均经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HBsAg,抗-HCV试剂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抗-HIV,梅毒抗体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陈欣荣 《中原医刊》2007,34(13):F0003-F0003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内外科输血前四项检查结果的情况,笔者总结了从2000年11月-2001年5月的外科420人和内科69人因各种疾患需要输血的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外科、内科乙肝六项检查含抗HBsAg阳性各为27例、8例,阳性率分别为6.4%(27/420)、11.6%(8/69);抗HCVIgG阳性各为12例、6例,阳性率分别为2.9%(12/420)、8.7%(6/69);梅毒抗体分别为3例、2例;外科HIV抗体全阴性,内科阳性2例。提示输血前四项检查很有必要,以减少不必要的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董桂琼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51-152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对HIV患者的规范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或手术后感染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现将1566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秀兰  文兴东 《广西医学》2006,28(4):605-60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与实施,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HB-sAg、HCV、HIV、RPR、ALT检验.现将2004年、2005年我院1658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因异体输血而感染某种疾病,至使人们的注意力由重视交叉配血过程、防止发生各种输血反应,转向了对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诱发免疫抑制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受血者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820例,分别在受血前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探讨受血前上述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抗-TP阳性9例,阳性率为1.10%;抗-HIV1/2阳性1例,阳性率为0.12%;HBSAg阳性65例,阳性率为7.93%;抗-HCV阳性5例,阳性率为0.61%;其中男性阳性患者56例,阳性率为13.59%;女性阳性患者24例,阳性率为5.97%;男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明显高于女性,两种性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受血前是否患有以上四种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进行预见性的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7.
赵朝晖 《中外医疗》2010,29(3):78-78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78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抗-HCV抗体、TP抗体和抗-HIV抗体。结果用ELISA法检测输血患者1478例,其中HBV、HCV、HIV、TP阳性率分别为:11.4%、1.5%、0.07%、1.9%。结论常规使用ELISA法检测HBV、HCV、HIV、TP,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 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 I 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8月~2003年2月对我院1278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RPR和ALT五项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受血者输血后血源性疾病的原因,划清疾病传播责任,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本院1230名住院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液5项标志的检测,并与患者入院前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各项标志的变化。结果:输血前与入院前比,阳性结果增加11例,入院前阳性漏检率0.89%,其中ALT5例,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血后与输血前比,只增加了3例ALT的阳性结果,但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血后血源性疾病主要是患者输血前感染所致,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血液5项标志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