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热类温病是临床常见病,是指由不夹湿的温邪所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此类温病具有起病较急,热象显著,易伤阴津,传变较快,易内陷生变的特点。本文从中医辨证角度总结出“热、毒、痰、瘀、虚”五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构成了温热类温病的综合病理变化,相应地提出“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养阴”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试论温病“瘀”的形成及治法特点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王乐平(010010)瘀血是指正常血行不畅或停滞的病理变化,本文试就湿病中"瘀"的形成及治法错点初探如下。h?fiG"jk"e1N,$6189外来四对温热之邪是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现代医学因感染、传...  相似文献   

4.
温病后痴呆症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就本病的辨证和治疗,结合临证体会,提出了以下辨治大法:(1)辨证立足肝肾阴损,痰瘀滞窍;(2)立法着眼滋补肝肾,祛瘀涤痰;(3)施治注重消补兼施,标本兼顾。文中列举主治方药,以示一斑。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其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风邪侵袭、脾胃阳虚都可以引发偏头痛,其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是发病前提,风邪入侵是诱因,痰瘀互结方为病机。中医治疗偏头痛常从痰瘀共治,化痰祛瘀入手,从痰从瘀论治偏头痛可以标本并治,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难治难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治疗有独到理解,认为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均可引起血瘀,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贯穿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文章从类风湿关节炎与"瘀"之间的关系,论述痹证多瘀、因瘀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痹必先祛瘀的治法、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以及现代病理、药理对治痹祛瘀的认识,为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深入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瘀血证过去论述多注重心、肝、脾,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瘀。并对心瘀、肝瘀、脾瘀、肺瘀、肾瘀、胆瘀、胃瘀、大肠瘀、小肠瘀、膀胱瘀、三焦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分别作了论述,可为临床全面认识瘀血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血证论》所述瘀血致病机制主要是阻碍生化之机、扰乱脏腑、瘀化痰水、伤及新血 ,甚至成为诸病之根。因此 ,《血证论》不但长于治疗血证 ,而且善于治疗瘀血。其治瘀之大法是 :逐瘀外出 ,用药推崇大黄与花蕊石 ;治瘀重视行气 ;根据瘀阻部位用药有温凉之别 ;瘀血未尽者慎用补法。灵活应用祛瘀法治疗各科病证  相似文献   

9.
刘涛 《江苏中医》1996,17(12):41-41
温病后痴呆症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就本病的辩证和治疗,结合临证体会,提出了以下辨治大法:(1)辨证立足肾阴损,痰瘀滞窍;(2)立法着眼滋补肝肾,祛瘀涤痰;(3)施治注重消补兼施,标本兼顾。文中列举主治方药,以示一斑。  相似文献   

10.
钱荣江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54-1455
唐容川在《血证论》一书中。提出了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祛瘀为治血要法,并提出祛瘀生新的观点。有关瘀血证的认识和治疗观点,对中风病的治疗运用活血祛瘀之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痰浊瘀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痰瘀同病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揭示了痰瘀同因、痰瘀同源、痰瘀互生等痰瘀相关学说的内容及机制,认为: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痰瘀同治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易伤正气,尤以肺、脾、肾亏虚多见。根据中医"久病入络""因虚致瘀"的理论,发现"瘀血"存在于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湿瘀、瘀热、瘀毒等形式,临证分别施以活血除湿、清热化瘀、祛瘀解毒法,证型若相兼亦可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13.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温病“微观血瘀”的概念。认为温病血瘀,既可表现为宏观血瘀征象,也有微观指标的异常变化,后者相对于前者而存在。并进一步讨论了温病“微观血瘀”的形成机制和诊断意义。在治疗上强调采用“超前”、“截断”措施,早用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时振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提出治疗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辨证当分三期:扶正补虚为先;强调豁痰祛瘀,重视三焦气化;辨证辨病结合,谨慎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张兰鑫  胡帅航  王家伟  周彤  侯炜 《中医杂志》2024,(10):1077-1081
瘀血是贯穿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变全程的重要病理因素,存在由新成到久滞的演变过程,治疗应将祛瘀生新法贯穿始终。认为热毒消烁气阴、正虚血行瘀滞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之基,伏火内灼肺络、痰瘀互结互阻为发病之渐,经络营卫气伤、瘀血久化干血为发病之要。主张放射治疗期间,重视透热润燥益气阴,养血和血疏瘀滞,以“未病先防”;若出现放射性肺炎,则侧重化痰祛瘀清伏火,通络解结畅脉道,以“既病防变”;若发展至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以缓中补虚培元气,祛瘀生新疗干血为主,以“已病防进”,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所用方药包括活血行血、活血祛瘀和破血攻坚三类。活血行血方药具有疏畅血脉、推动血行以及活血补血的作用,用于瘀血轻症。活血法瘀方药具有开瘀通阻、活血通络、法瘀生新的作用,用于气滞血瘀、经络瘀血之证。破血攻坚方药则具有破血祛瘀、攻坚散结的作用,常用于瘀血有形之症积肿块、瘀血经闭、外伤肿痛等症,由于瘀血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及合并证的存在,故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适当配合其他治法,常用如下:1温经化瘀法血宜温,温则通,寒则凝。治疗瘀血寒症时,当以活…  相似文献   

17.
在骨伤科中,各种急、慢性损伤皆不外乎气血津液的损伤,一旦气机受阻,则必然影响到血的运行,凝滞成瘀;血瘀也可使气运失畅,促成痰的形成。此文旨在探讨"痰瘀"这种致病因素在骨伤科治疗中的重要性,认为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应在前人活血祛瘀的基础上,重视理伤佐以化痰的观念,并加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骨伤疾病的治疗丰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痰瘀毒相关论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抓主要矛盾。在外感热病 ,因毒致痰瘀夹杂者 ,则解毒为主 ,佐以祛瘀化痰 ;在内伤杂病 ,痰瘀蕴久化毒者 ,则活血化痰为主 ,辅以解毒。  相似文献   

19.
桃核承气汤为仲景所创名方,由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组成。功主泻热逐瘀。临床对危急重症的救治,若能运用恰当,每能起沉疴,挽危候。笔者运用此方凡因瘀、热、火、实所致之证,其疗效较好,现举临证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大林 《光明中医》2011,(10):2121-2124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先生在继承历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虽然受时代的影响,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水平,但是,本方和他治疗瘀血的一些方剂,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特别是他丰富和发展了的"活血祛瘀"(现多称"活血化瘀")法,已成为目前中医研究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是通过对"血府"、"瘀血"、"逐瘀"以及血府逐汤临床运用的论述,说明"活血祛瘀"法的临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