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2.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之太阳病,历来被作为外感表征的准绳来律定各科,其实不然。是文从临床实践、仲景自述、理论探讨讨诸论述了太阳病的杂病属性,指出仲景所述之太阳病本身已包含有杂病在内,在治法上不可单一发汁,而应据不同的证情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弘扬张仲景学说太阳病病位乃至扩大太阳病篇有效诸方在临床上的运用,笔者愿与同道共同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5.
王明杰  黄淑芬 《河南中医》1996,16(5):270-272
对太阳病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探讨,认为太阳病内含杂病。从临床上看,太阳病不仅常见于外感热病初期,而且常见于许多杂病初期,故太阳病应包括太阳热病与太阳杂病两大类。《伤寒论·太阳篇》中多杂病,主要有外邪引发杂病宿疾、外感导致杂病、伤寒兼夹杂病、伤寒变生杂病等几类。伤寒方用治杂病并非是借用、移植和扩大应用,六经既辨伤寒又辨杂病,伤寒方既治伤寒、又治杂病。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第6条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万友生教授指出,“发热而渴,不恶寒”“是温病”病在卫分“。该条既以“太阳病”三字冠首,分明在仲景目之,至少温病之“病在卫分”阶段属太阳病是毋庸置疑的。而仲景何以将温病  相似文献   

7.
黄梅春 《新中医》1998,30(5):51-51
六经合病并病治验举隅黄梅春江西省高安市太阳卫生院,高安市太阳圩乡(330809)《伤寒论》六经合病、并病的理论,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不论何种疾病的任何阶段,只要辨证属六经合病或并病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王付  汤国祥 《四川中医》2000,18(6):16-17
通常认为辨太阳病本证即是《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而已。今揆度《金匮要略》中有关论太阳病本证内容,则知《伤寒论》中论太阳病本证仅是仲景论太阳病本证四大方面之一。所谓太阳病本证,即指太阳统摄营卫及筋脉受邪而发病的证候。果能从《伤寒杂病论》角度全面认识太阳病本证,方可免于偏失。于此试将仲景所论探析于次。1太阳营卫肌表证太阳营卫肌表证主要指太阳受邪,营卫与邪相争,病位在肌表的病理特征,其治重在解表散邪,燮理营卫。1.1太阳中风证:即感冒属外感风寒表虚证者。《伤寒论》第12条云:“太阳中…  相似文献   

10.
阱乾人 《陕西中医》1991,12(6):284-285
<正>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本条“反烦不解”,是服桂枝汤所引起的呢?抑或原本见“烦”?服汤后“烦”本应去,而何反不去呢?其“烦”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这是疑点之所在。笔者管以己见,不妥之处,敬请同道赐正。1.其证本见“烦”非服桂枝汤后反烦病为太阳中风之变证:原文既言太阳病,初即服桂枝汤,则本条之太阳病当为太阳中风。太阳中风服桂枝汤,病可愈而不应“反烦不解”,今言“反烦”,当不属太阳中风之正证,而应属变证。诚如柯韵伯所说:“此条治  相似文献   

11.
12.
论小柴胡汤为太阳病之主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为时空结构,非手足三阴三阳经,每一病中均包括诸多脏腑和经络;小柴胡汤为发汗解表剂,非和解剂;寒热往来为太阳病多件寒热类型之一,柴胡证为太阳病证之一,第96条所描述的正是太阳病。  相似文献   

13.
论太阳病汗的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5.
<正>张仲景《伤寒论》所建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历代注家或强调明辨六经,或强调方证对应,至于六经病证之间的关系,则言之甚少。偶有讨论的,  相似文献   

16.
王某,男,20岁,职工。1973年4月9日初诊:发热十二天,头晕,遍体关节酸楚,口干,欲饮冷而不敢,不欲食,勉进稀粥。大便日行,色黄。诊时体温38.3℃,脉细数而肢清,苔白腻多刺而根部  相似文献   

17.
太阳病的确是临床极为普通的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张仲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 ?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那样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又知太阳病篇设方达 73首 ,仅有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针对太阳病本证而设 ,其余 6 8方均非针对太阳病本证而设 ,则是针对或表里兼证或内伤杂病而设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查阅近年有关冬病夏治与伤寒太阳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初步探讨冬病夏治与伤寒太阳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不寐又称失眠,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易产生情志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该病病因众多且繁,总归是营卫阴阳运行异常导致心神不安,核心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中医学治疗不寐历史悠久,著作众多,记载的临床辨证以及所涉及的治法方药颇为丰富。《伤寒论》中有诸多关于不寐的条文,贯彻六经。文章以太阳病篇角度切入,从“营卫失调”“太阳蓄水”“瘀热内陷”“余热扰神”“阳虚”五个主要病机分析其发病机制,从“八法”中归纳太阳病篇针对不寐的治疗方法,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运用到实际,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