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晓霞 《吉林医学》2023,(2):393-396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时机对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延迟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心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疗效以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经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加强心肺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欢欢 《甘肃医药》2022,(7):627-628+631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0.05),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7、IL-1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 3);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治疗前,两组呼气峰流量(PEF)、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HIV感染合并重症肺炎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将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将收治的75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血气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者无创通气(NIV)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AECOPD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HFNC治疗,对照组应用NI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RR、HR、MAP、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R、HR、MAP、PaO2、PaCO2、pH值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R、HR、MAP、PaO2、PaCO2、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8.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诊治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纳入对照组(n=40),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腺肽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n=40)。治疗10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呼吸困难情况(MRC评分)、症状情况(CAT评分)、生活质量(SGRQ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IL-10高于对照组,PaCO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创呼吸机治疗选用水胶体敷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鼻塞固定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水胶体敷料固定。比较两组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情况、血气指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酸碱度(p 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O2、PaO2、p H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 CO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5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及持续低流量氧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48 h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PaO2增加、PaCO2下降,pH值改善,心率降低,呼吸频率下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功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痰液较多(每天≥ 50 ml)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要求,插入纤支镜后先吸出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然后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则再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术;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若2组病例治疗无效且患者呼吸衰竭逐渐恶化时则改为有创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第1次支气管冲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显著下降(P < 0.01),其中42例进行第2次支气管冲洗后较第2次冲洗前PaO2上升不明显(P > 0.05),而PaCO2仍显著下降(P < 0.01)。对照组无创通气后PaO2亦显著上升(P < 0.01),PaCO2则显著下降(P <0.01)。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87.5%,改为有创通气者7例;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支气管冲洗术联合NIPPV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的影响。方法 :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神经危重症患者 41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21 例和对照组 2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比较两组撤机时长和机械通气时长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长 7.67±2.75 d,机械通气时长 12.86±3.69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9.85±2.52 d 和 15.95±3.81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PaO2、SPO2和 PaO2/Fi O2较撤机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PaCO2与撤机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观察组 PaO2、PaO2/Fi 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PaCO2、SPO2与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龙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组(45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潮气容积(VT)、深吸气量(IC)、总肺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组VT、IC、TLC大于对照组,FVC、MVV、FEV1/FVC高于对照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  相似文献   

13.
翟琳  尚茜  李瑞 《河南医学研究》2023,(17):3261-3264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理论下的督导式预警性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督导式预警性干预。比较两组康复进程、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干预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PaCO2水平更低,PaO2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督导式预警性干预可缩短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使用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NO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IL-17、TGF-β1、VEG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NO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PaO2水平,降低PaCO2、IL-17、TGF-β1、VEGF和BNP水平,效果优于单纯HFOV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高婧  牛瑞兰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402-4404
目的 探析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护理措施。两组持续护理15 d,比较两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护理15 d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5.26%),对照组发生误吸12例(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护理15 d,两组PaO2较护理前提高,PaCO2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和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干预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活动受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分析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入住我院NICU确诊为NRDS 5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统计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PaO2、PaO2/FiO2、pH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PaO2、PaO2/FiO2、pH、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CPAP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气道廓清技术(ACT)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单纯采取ACT排痰,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及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FEV1、FVC和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EV1、FVC和FEV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OI、PaO2和PaC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OI、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水平MMRC评分及CAT评分对比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创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对重症小儿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在邳州市东大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小儿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资料(2019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取鼻导管吸氧治疗的38例纳入对照,采取无创高流量吸氧治疗的38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OI水平为(92.45±10.45)mmHg、(336.54±21.37),高于对照组的(75.20±11.34)mmHg、(302.23±18.59),PaCO2水平为(40.61±4.57)mmHg,低于对照组的(49.12±5.33)mmHg,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水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