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38
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20 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对初治、缓解和复发3 个阶段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
测,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APL)与其他类型白血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初治组(38 例)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8, P< 0.01),缓解组(26 例)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t=0.72, P> 0.05),复发组(8 例)D-二聚体的水平再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15, P< 0.01)。患者初治时
D-二聚体的水平与缓解后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58, P< 0.01),复发时D-二聚体水平再次升高,与缓解时相
比差异明显( t=25.20, P< 0.01)。APL组初治时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明显,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09, P< 0.01),缓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2, P> 0.05)。结论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
病情进展、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150例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三个时期时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D-二聚体在初发组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略有所降低,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又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异常,且容易并发DIC,监测D-二聚体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23-125+13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病情进展和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住的12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将其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96例(其中M3 15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26例,检测两组血浆FM、FDP、D-二聚体水平,同时检测100例健康正常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FDP、FM水平。对比分析FM、FDP、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FM水平更高。ALL组低于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DP、FM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病情进展的潜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内皮生长因素(VEGF)的影响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曲肽,对照组加用国产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及VEGF的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D-二聚体、VEGF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治疗后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D-二聚体、VEGF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指标,可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浆 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依据白血病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 ,采用胶体金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初诊组与其化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1初诊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P<0 .0 1 ) ;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2初诊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完全缓解后 ( P<0 .0 1 )。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复发时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完全缓解时降为正常 ,说明急性白血病初诊、复发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 ,有继发纤溶亢进 ,随着化疗 ,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 2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 ,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C组,维生素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1次/次,连用7天。常规治疗组每日补充人体正常需要量1g维生素C。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7天后,维生素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性的胸部 和/或背部疼痛,入院时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FDP,均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确诊。比较3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 体,FIB和FDP的水平和阴性率。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和肺栓 塞患者41例。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阴性率依次分别为13.68%,70.41%和4.88%;FDP 阴性率依次分别为24.21%,81.63%和 24.39%。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中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显著高于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均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DP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 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 聚体和FDP在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胸痛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作为二者初步诊断的标志物;但不适于 诊断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韩莹  杨君 《疑难病杂志》2011,10(9):685-68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8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按治疗情况分为初发未治组36例,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12例,复发组8例。另外入选2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bGFG,IL-1β和TSGF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发未治组患者bGFG、IL-1β和TSGF含量升高(P<0.05);与初发未治组比较,完全缓解组降低(P<0.05),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组比较,未缓解组和复发组升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发未治组bGFG和TSGF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 bFGF、IL-1β和TSGF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中唾液酸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结果验组血浆中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的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72.3%,明显高于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检出率,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可能,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检验仪器选用自动血凝仪.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虽然未下降至正常范围,但与化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及凝血的激活,并且,还具备严重程度不一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这些症状均会逐渐改善.所以,用于白血病检测的指标之一,就是人体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也是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栓前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AECOPD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及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王明 《吉林医学》2010,31(15):2204-220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化疗后有效组(CR+PR)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01),化疗后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进展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大肠癌判断预后、观察化疗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顾汉培  张向明  包超洋 《安徽医学》2014,(10):1415-14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及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50名健康人的血浆,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血压病按2010年高血压指南制定的危险分层分中低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极高危险组,比较各组之间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组和健康组的关系。结果健康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unnet-t法发现,极高危险组、高度危险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低危险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用SNK法):极高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分别与中低危险组、健康组之间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险组与高度危险组比较及中低危险组与健康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高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中低危险组高血压病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存在差异,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高血压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戈 《中外医疗》2013,32(8):61-61,63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对象均在清晨取静脉血3.0mL,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显著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显然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参与了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对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苏华  谢睿彬 《海南医学》2012,23(21):97-9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4例作为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32作为OMI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NC组。应用全自动血黏度测试仪测定受试对象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g)和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MI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OMI组和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I组与NC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与OMI组和NC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I组与N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机制异常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在UC患者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与免疫扩散比浊法检测64例活动期UC患者、45例缓解期U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程度。结果(1)活动期UC组患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缓解期UC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血清CPR及D-二聚体水平与轻、中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 D-二聚体和CA125水平对卵巢肿瘤的影响及其监测的重要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因卵巢肿瘤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其中88例为卵巢癌组,96例为卵巢良性肿瘤组;同期入院的非肿瘤患者88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 CA125、血小板和PT、APTT、Fib、TT 等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 结果 卵巢癌组 Fib 、D-二聚体、CA125 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5). 3组患者的 APIT、PT、TT 及血小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中晚期(Ⅲ、Ⅳ期)患者CA125、常规凝血指标、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0.05). 结论 联合监测CA125、血浆D-二聚体及常规凝血指标水平,可早期给予卵巢癌患者预防性的抗凝治疗,防止术后血栓的形成;同时可对高凝状态进行评估,从而控制卵巢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