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健  乌国英 《武警医学》1999,10(9):538-538
临床输液过程中,常碰到以下问题:(1)末梢循环不良或血管较细造成静脉穿刺困难。(2)冬季外界温度低,加上输入液体温度低,寒冷刺激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输入不畅及局部感觉寒冷不适。(3)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液体渗出,局部出现肿胀不适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输液加温袖套,经过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方法材料:Ф008cm发热线,开关、接线盒、棉布、尼龙搭扣、绝缘纸。方法:将以上材料组合制作一长30cm,宽20cm袖套1只,具体组合方法见图1,中间留有1观察窗口。开关:设有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自发热装置在寒区战伤救护低温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一次性输液加温贴、一次性加温棒为伤员输液加温,比较分析两种自发热装置的性能及加热效果.结果:一次性输液加温贴的平均重量约为70 g,体积约为60 cm3;一次性加温棒的重量约为200 g,体积约为550 cm3.当环境温度12℃、输液滴速60 gtt...  相似文献   

3.
肝素帽在加压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健  乌国英 《武警医学》1998,9(11):672-672
我们应用肝素帽接输液进气管加压,具有加快输液速度,同时可弥补常用加压输液方法的部分不足,达到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肝素帽1只,50ml注射器1具,9号针头1个,2%碘酒,75%酒精,棉签1包。2操作方法将肝素帽直接接于一次性输液器进气管尾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大鼠尾静脉连续输液装置与技术,可使实验动物不受外科手术的创伤。大鼠输液期间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输液速度最低可控制在5~9ml/h,连续输注7~14天,局部未见不良反应。该输液装置与技术可用于代谢、静脉营养及药理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孟威宏  刘畅  张仁诚  周俭平 《人民军医》2012,(11):1054-1055
战时四肢动脉损伤可造成伤员大量出血,进而危及生命。因此,战伤救治中有效止血至关重要。弹性止血带问世之前,四肢动脉伤的战伤伤员截肢率接近50%,伤死率达到22%。以弹性止血带为代表的相关救治技术的发明使得这些伤员的截肢率降至15%以  相似文献   

6.
何俊堂  李政文  聂川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1):1222-1223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的穿刺方法、操作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经股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在3~5 min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通过加压输液,使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得到快速补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 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可快速建立输液通道,加压输液可迅速补充血容量,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可作为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加温组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温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现阶段便携式体外膜肺生命支持设备在寒区早期救治阶段的应用情况进行最新综述,揭示相应启用标准及面临的问题,为寒区危重伤员早期救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寒区战场创伤的特点,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搜索,评价已经出现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  相似文献   

9.
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低血压是在进行介入手术的过程中较多出现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抢救过程中,通常需静脉注射多巴胺.但经常发生静脉回流障碍,液路不通,在关键时刻,致使抢救药物不能及时到达患者体内,给抢救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加压输液袋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琳 《兵团医学》2011,(4):29-31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方法:接受手术的238例的因创伤致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12例,女126例,按抛硬币方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入选患者140例(男80例,女60例,平均年龄44±10.2岁);对照组入选患者114例(男54例,女60例,年龄43±9.8岁)。两组年龄比较,t=0.475,P=0.63>0.05,无统计学差异性;性别构成也无统计学差异(X2=0.01,P>0.05)。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物理办法预防DV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IPC预防DVT。接受治疗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观察治疗两周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DVT发病率观察组:1.6%(2/124),对照组:6.1%(12/114)。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能有效预防股骨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对DVT有很好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突发公共事件、战场、野外等救护时,补液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须在伤病员第一阶段处置、后送转运途中完成.非重力输液装置是在非重力条件下输注液体的装置,它克服了传统重力输液装置依靠高度差的限制,能够在恶劣环境和转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保障院前急救、野外、战伤救治时使伤病员获得及时、持续的补液治疗.根据动力来源不同,目...  相似文献   

12.
急危、重症患者辅助检查时常需要使用一次性氧气枕或小型氧气筒,这些设施的供氧往往不经湿化,通常会导致患者鼻黏膜干燥、鼻出血、刺激性干咳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笔者2008-01至2009~04依据壁式氧气装置湿化原理,自行设计了便携式氧气湿化装置,经临床测试,对减轻患者呼吸道不适感起到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部驻寒区执行维稳任务以来,面临冬季气温较低,寒冷期较长,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部队官兵在室外执行任务和进行专业训练等期间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冻伤发病率高;许多执勤住宿点在学校,处于军民混住,而且大型集会较多,官兵经常处于封闭场所,通风条件差,气候干燥,以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较高。因此,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可用于四肢根部离断毁损伤的多用途充气加压包扎装置。该装置由长方形加压包扎区、术带区(4条束带)和其他附加装置组成,束带可根据需要利用末端的插扣快速连接和收紧;可用于四肢根部离断毁损伤创面加压包扎、皮肤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创面加压及下肢长骨临时外固定、多发肋骨骨折外固定、骨盆骨折外固定等场景;具有适形性好、创面加压均匀,充气快捷、压力可控,携行轻便、使用简单及节约敷料、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战现场急救。  相似文献   

15.
着某型囊式防护装备加压呼吸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战斗机飞行员着某型囊式个人防护装备,在不同余压值条件下加压呼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男性志愿者4名,年龄18~20岁,穿着某型囊式代偿抗荷服配头盔及面罩,在地面加压呼吸,余压值分别为30、50和70mmHg,每个余压值作用时间持续3min,间隔10min,下肢衣压与余压比为4∶1、3∶1、2∶1和1∶1。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规定余压值的地面加压呼吸,对心功能的影响表现在随余压值增加,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增加。分别与4∶1组比较,在各余压值条件下,不同衣压与余压比分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值与其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而心搏量的变化分别与4∶1组比较,在3∶1组余压值为50、70mmHg时明显增加,1∶1组余压值为50mmHg时明显减少(P<0.05);心搏指数在余压值为50mmHg时3∶1组明显增加,1∶1组明显减少(P<0.05);心指数在余压值为50 mmHg时3∶1组明显增加,在余压值为30、50mmHg时2∶1组明显减少(P<0.05);平均每搏量的下降百分比,在50、70 mmHg余压时,3∶1组下降最少。结论 某型囊式个人代偿抗荷装备,在地面加压呼吸时下肢衣压与余压比为3∶1时的代偿效果优于4∶1;下肢衣压与余压比为1∶1时,在余压值较高时代偿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新型的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及反复间断需要输液的患者,可解决该类患者频繁更换输液管道的痛苦,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1],与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根管治疗中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收治的90例牙根尖周病或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牙共计80颗,随机将其均分为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45颗),对照组实施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实验组实施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观察两组根管充填效果与充填时间。分别在术后3、6、12月实施复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充填成功率更高,充填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便于临床操作,且简便有效,充填时间更短,值得临床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用于急诊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急诊收治输液患者308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由15414例输液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输液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运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护理人员投诉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输液管理中不仅可最大限度降低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投诉率,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有效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骨髓腔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是一种利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液体和药物输入血液循环的紧急输液给药方法,在院前急救、应急救援、战伤救治等紧急状态下作为安全有效的外周静脉输液替代方法得到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复苏委员会、美国战术战伤救治(TCCC)指南等广泛推荐[1-3]。在恶劣的战场环境及爆炸伤等复杂伤情下,骨髓腔输液可为伤员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挽救了众多伤员的性命[4-6]。本研究对全国14个单位356名卫生人员进行调查,了解部队卫生人员对骨髓腔输液的认知和实践现况,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教育、培训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并探讨一种可评价便携式血气胸引流装置引流效果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将18只实验犬平均分为3组:单纯血胸模型组、单纯气胸模型组和持续出血型血气胸模型组,建立动物模型后,行X线胸片或B超检查,监测建模前、建模后10、30、60 min实验犬呼吸频率、心率和末梢脉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经X线胸片或B超证实,3组实验犬建模后10 min呼吸和心率均明显升高,脉氧饱和度下降,但单纯血胸组和单纯气胸组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在建模后10、30、60 min 3个时间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建模后30 min和60 min 2个时间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出血型血气胸组实验犬建模后30 min呼吸和心率开始下降,脉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结论 该血气胸动物模型适用于评价便携式血气胸引流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