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皮层癫痫(posterior cortex epilepsy,PCE)是一组特定的癫痫综合征,其发作起始于枕叶、顶叶或后颞叶区域,或是其中2个或3个脑叶交界区起源癫痫的总称[1].PCE致痫灶定位困难,现就我院11例病灶性PCE患者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索在颅内有创脑电监测下进行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有创脑电监测的枕叶癫痫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等术前评估,初步判断癫痫起源在枕叶,再应用有创脑电监测,进一步明确致痫区的位置和范围,2期行致痫区手术切除。结果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视野缺损稍有加重。6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 a,2例患者随访超过半年,其中6例术后无癫痫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颅内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对于明确致痫区及视觉皮层、确定并精确切除致痫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其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外科疗效提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美解眠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美解眠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美解眠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服药组大鼠注射美解眠后首次抽搐发作的时间(SB)和第一次达到Ⅴ级发作的时间(RFSvS)延长,美解眠致痫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石菖蒲挥发油能阻断其表达,并显示出良好的抗癫痫作用。结论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美解眠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结合脑血管造影与MRI影像融合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引发癫痫时对脑功能区、脑内病变和致痫灶空间范围的定位作用。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Talairach立体定向系统,绘制脑皮质表面血管图,并与三维MRI成像进行融合,标注脑功能区并设计术前深部电极放置部位和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获得了清晰的立体脑血管造影与MRI图像,涉及手术部位包括额叶8例、顶叶6例、颞叶2例和枕叶1例.手术完整切除动静脉畸形。术后随访1年,8例未见癫痫发作。结论该技术可以保证术前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术中判断脑沟回和功能区,避免损伤皮质功能区和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美解眠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美解眠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美解眠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服药组大鼠注射美解眠后首次抽搐发作的时间(SB)和第一次达到Ⅴ级发作的时间(RFSvS)延长,美解眠致痫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石菖蒲挥发油能阻断其表达,并显示出良好的抗癫痫作用。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美解眠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欣义 《山东医药》2006,46(2):46-47
对200例具癫痫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行3~6h视频脑电(Video-EEG)监测,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结果200例患儿中10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48例伴有发作期癫痫样放电,证实为癫痫样发作,53例发作期及发作同期均无癫痫样放电,为非瘢痫性发作。200例患儿中80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其中66例确定了癫痫的发作类型,17例修正了发作类型。认为Video-EEG可提高痫性放电的检出率,在小儿癫痫诊断及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敏光  姬军  夏鹏  解云虹  蒋勇 《山东医药》2008,48(27):42-43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近似熵和相关维对大鼠由水合氯醛与贝美格引起的痫性脑电信号进行研究.发现水合氯醛与贝美格引起的痫性脑电,在相同时期其复杂度无统计学差异;癫痫发作时,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明显低于未发作和发作后.认为水合氯醛注射过量也可引起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魏洪涛  贺建勋 《山东医药》2014,(23):16-19,I0002
目的:观察128导长程视频脑电图系统在耐药性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耐药性癫痫22例患者,采用光电128导癫痫定位系统EEG9200 K脑电图机行头皮脑电图监测,并与PET及头颅核磁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①9例患者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结果致痫灶吻合,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3个月后9例患者均再次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未发现癫痫发作。且随访中未见癫痫发作。②13例患者根据发作类型,经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后,致痫灶无法准确定位,行颅内电极及深部电极置入术,应用128导脑电图机行颅内电极脑电图长程监测,同时对功能区进行定位,选择了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32个月。术后3~6个月13例患者再次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未见癫痫发作。11例随访中未见癫痫发作,2例术后6个月出现癫痫发作,加大抗癫痫药物剂量后未见癫痫发作。结论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结果致痫灶吻合可定位的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无法定位致痫灶的患者应用128导脑电图机行颅内电极脑电图长程监测可明确致癫灶,部分可进行功能区定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效果良好。颅内电极脑电图可作为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方式选择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癫痫灵颗粒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6组,通过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的比较,研究癫痫灵颗粒抗癫痫作用的机制。结果研究表明癫痫灵颗粒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可使戊四唑致痫大鼠的大脑中减少C-fos蛋白释放,降低hsp-70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癫痫灵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对大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田进军  张修宝 《山东医药》1999,39(17):16-17
1990~1998年,我们对82例不同类型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在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下施行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术后近、远期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8例,女14例;年龄3~50岁。病程2~20年。电生理检查示中,重度异常EEG68例,有定侧、定位意义者51例。24小时脑电监测和视频脑电监测(VEEG)57例,除4例外,均见痫样放电波,并能对致痫灶进行定侧定位。硬膜下条状电极和深部电极定位者7例。本组均行CT和(或)MR检查,发现病灶位于额叶23例,颞叶21例,顶叶8例,枕叶4例,额颞顶多脑叶14例。影像学病灶和EEG致痫灶定位一致者65例。1.2 …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患者癫痫发作.大多数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即可有效缓解病情,但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来说,口服抗癫痫药物往往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需进一步手术切除致痫区域.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侵入性术前评估方法,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血糖致痫性发作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血糖致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低血糖致痫性发作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其次,是胰岛细胞瘤;痫性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典型癫痫波比例较小;静脉注射葡萄糖可迅速改善症状,终止痫性发作;非痫性持续状态不用抗癫痫治疗。结论:低血糖可诱发痫性发作,纠正低血糖可终止痫性发作;根治病因减少低血糖痫性发作次数从而减轻对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为枕叶癫痫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结果枕叶癫痫的发展形式有:①视觉症状;②肢体麻木;③自主神经症状;④运动症状;口、眼、头、肢体偏转发作;继发性全身发作;偏身抽搐,偏身强直;部分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的痫性放电.本组8例儿童期起病的枕叶癫痫,白天及夜间均或白天发作频繁,无器质性脑损害,智力发育正常,随访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提示可能为儿童良性癫痫,亦称特发性癫痫.结论枕叶癫痫是一组较有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掌握临床发作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常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和视觉功能保护效果。方法对7例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行视力视野检查,致痫灶行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对5~10 s内迅速跟随发作起始的症状产生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或局部皮层切除术,疑有功能区放电或发作起始者加行脑磁图功能区定位,功能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并注意保护好其白质传导纤维。其中确定发作起始于功能区的2例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评估疗效;行视力视野检查,观察术后患者视觉功能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Ⅰ级,1例术后存在稀少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Ⅱ级。6例(包括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2例)术后视觉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视觉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结论定位明确的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可行致痫灶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功能区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且不造成功能缺失。术前精确定位功能区,术中保护功能区皮质及白质传导纤维,可有效减少视觉功能损伤机会。  相似文献   

15.
王航雁 《山东医药》2012,52(8):9-11
儿童癫痫性脑病(EEPC)是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性疾病。主要原因为严重癫痫发作导致的脑损伤,共同特征除了癫痫发作外,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神经精神发育迟滞或倒退、语言障碍等。癫痫性脑病的惊厥通常发作频繁且严重,同时有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持续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癫痫发作早期的抗发作效应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的发作进行干预,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结构皎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KA致痫3h大鼠海马结构GFAP免疫反应性发生区域性增强改变,增强区主要为CA3-CA1锥体细胞层(P)和齿状回门区(h);L—NNA预处理组上述区域性增强改变更明显,同时致痫大鼠湿狗样摇动(WDS)的潜伏期缩短、Baran评分增加,症状加重。结论内源性NO对KA致痫大鼠GFAP的表达有影响,这可能是NO在KA致痫早期具有抗发作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老年颞叶癫痫患者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颞叶癫痫患者(观察组)及基线资料相近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头皮及24 h长程的脑电图(EEG)、额叶及双侧海马的1H-MRS检查。比较左、右侧不同部位海马区致痫侧、致痫侧对侧海马区NAA/(Cr+Cho)。结果观察组48例(其中23例致痫灶为右侧海马区,25例为左侧海马区),正常对照组42例。观察组左、右侧各个部位的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右侧各部位的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致痫侧各个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致痫侧对侧(P均0.01)。结论1H-MRS检查在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位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发作后游走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中心2009~2010年进行术前评估的66例患者,其中30例患者诊断为颞叶癫痫,其余36例患者为颞叶外癫痫,回顾分析患者发作症状学、脑电图、MRI和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 癫痫发作后游走在颞叶癫痫中比颞叶外癫痫中常见,多次痫性发作后比单次痫性发作后常见,非优势侧较优势侧常见.结论 发作后游走是癫痫发作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识别对治疗和防止严重的意外伤害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棘波分析地形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癫痫患者86例,其中65例为原发性癫痫,21例为继发性癫痫进行棘波分析地形图(S-BEAM)、EEG、BEAM检查。 结果 通过S-BEAM与EEG、BEAM、脑CT对比研究表明:S-BEAM定位与脑CT一致(P<0.01),但病灶范围比脑CT大,比BEAM小。此外地形图尚能动态显示痫灶的起源、扩展、传播过程。结论棘波分析地形图(S-BEAM)不仅同屏显示棘波及病灶,并能显著提高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