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联合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不予以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记录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Ⅱ-Ⅵ区淋巴结总转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联合使用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淋巴转移,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腔镜下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手术切口较对照组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声音嘶哑及颈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可减少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观察组在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后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数及手术前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均较对照组多(均P<0.05),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02);两组手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71, P=0.27、0.48),观察组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4.6、2.50, P=0.000、0.015),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46, P=0.001)。结论: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可保护甲状旁腺,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甲状腺癌手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低钙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30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用药治疗;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随机抽取30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与术前及术后1 d、7 d、出院3个月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9.886,P=0.002)。血清钙2 mmol/L患者,观察组有3例(10.00%),对照组有11例(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80,P=0.000)。两组术前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以及出院3个月,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t=4.676、4.402、4.899,P=0.000、0.000、0.000);术后7 d、出院3个月,观察组血清钙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有效预防术后低钙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22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分化型癌的诊治。方法 :总结 2 2 5例甲状腺分化型癌的临床资料 ,对原发灶行根治切除 ,第一次手术不彻底者行二次手术。对颈淋巴结阳性 (N )患者行颈清扫术 ,颈淋巴结阴性 (N0 )患者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再行治疗性颈清扫术。结果 :颈部N 患者的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2 %和 77.1% ,颈部N0 患者随访中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行清扫术后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2 %和 80 .4%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超、CT对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发现颈淋巴结有否肿大是有效的手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N 患者行治疗性颈清扫 ,提倡功能性颈清扫 ,颈部N0 患者不主张选择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成像特点及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43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检查,MRI标记的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其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MRI标记阳性淋巴结210枚,术后病理证实194枚,阳性率为92.4%.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285枚,病理证实的MRI标记阳性的淋巴结占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的比例为68%(194/285);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的阳性率最高,在Ⅴ区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1)MRI对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颈Ⅵ区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的重要部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无论有无颈部淋巴转移,对颈Ⅵ区进行清扫十分必要.(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以期临床提高甲状旁腺癌手术淋巴结清除效果及降低因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行甲状腺疾病探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术中取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髓样癌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行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完成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后,再行甲状腺原发灶手术和Ⅵ区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行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观察组采用纳米碳示踪法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将两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一年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以及观察组患者术中纳米碳示踪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病灶数量、肿瘤分期、初筛影像学方式构成情况、手术医生甲状腺癌手术台数、病理学检查医师年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为(11.2±2.1)个、(5.6±1.5)个,均高于对照组的(7.32±2.3)个、(4.3±1.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72%、3.44%,低于对照组的8.47%、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年内肿瘤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1.86%、18.64%,均高于观察组的1.72%、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术中发生纳米碳渗漏.结论 纳米碳示踪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可有效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较为彻底,误切除甲状旁腺率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任立华 《当代医学》2021,27(11):157-158
目的探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为25.5%、并发症发生率为4.3%,均低于对照组(59.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化治愈率为4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化治愈率较高,且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潘邦杰  王斌策 《北京医学》2006,28(4):221-223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2年至2003年收治的9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术前28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19例确诊.68例(73.1%)行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22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55例颈淋巴结转移者中,15例行功能性颈部清扫术;38例行局部颈淋巴结清扫术;仅2例行根治性清扫术.无手术死亡者.结论PTC术前诊断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惟一能术前确诊的方法.对PTC治疗应以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为主,全甲状腺切除术仅用于双叶癌、多灶癌、有远处转移须做131I治疗的患者.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除原发癌明显向包膜外或腺叶外侵出者外,没有必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目前手术根治及淋巴结清扫仍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1].由于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特别是乳糜管及淋巴导管均在颈部汇人静脉系统,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淋巴管或乳糜管若损伤,而术中未发现或术中处理不可靠,易并发淋巴漏.颈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1% ~3%.若淋巴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感染坏死、颈部大血管腐蚀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至2010年共开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326例,发生淋巴漏9例(2.8%).对淋巴漏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结果 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2例,侧叶加峡部切除术194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双侧甲状腺癌38例,单侧甲状腺癌198例.甲状腺肿瘤的直径0.3~6.0cm,平均3.5cm.肿瘤侵犯包膜的共54例,多灶性肿瘤共36例.术中冰冻结果 确诊出现阳性淋巴结后行颈清扫淋巴结数目10~26枚,平均18.1枚.其中,中央组(VI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4.91%(106/236),颈深部组(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91%(47/236).当肿瘤突破被膜、多灶性肿瘤、肿瘤直径>1.0cm、或年龄>45岁时VI区及II+III+IV区的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组(VI区),其次为颈深部淋巴结(II+III+IV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VI区淋巴结.术前常规行细针细胞学诊断及影像学B型超声、CT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时,须常规清扫II+III+IV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切除术21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癌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分化型(乳头状、滤泡状)甲状腺癌最多,约50%~70%并发淋巴结转移[1,2].术前若已明确诊断,可实施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否则,需行二期功能性颈淋巴结切除术.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3年4月,我们行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21例,在临床处理上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未发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现将我们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标准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摘草霉”式颈部肿大淋巴结逐个摘除术和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文章根据本院外科甲癌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分别对上述四种术式作综合评价.认为标准根治术远期疗效满意,但较明显地破坏了颈部的功能和外观,改良根治术避免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计149人.(1 )分析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手术方法.(2 )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 )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的手术方法主要为患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患侧腺叶(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峡部加对侧次全切、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姑息性切除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手术方法无差异( P> 0.05 ).(2 )对149例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患者为108例 ,其余41例患者出现失访.随访的患者中复发者有32例 ,复发率14.8%.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病理、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结果比较无差异( P>0.0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是否复发无关 ,其预后与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减退组和未减退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等差异,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28例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0.4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退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有自体甲状旁腺移植以及有Ⅵ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均高于未减退组(P < 0.05~P < 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Ⅵ区淋巴结清扫均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7、2.183)。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以及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5例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双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为单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12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7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4例。均行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发现外侧区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2例未行甲状腺全切的患者残留甲状腺内再次发现结节,1例在术后1年再次手术,病理为甲状腺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另1例继续密切随访,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应把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视为标准手术方式,而仅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行侧方清扫,掌握操作原则和改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联合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拔管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并计算FEV1/FVC。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区别,评价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63例甲状腺癌患者共计164枚淋巴结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应用灰阶超声评估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界、边缘、晕圈、内部结构、内部回声、回声均质性、有无钙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流分布及血流丰富程度,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纵横比≥1、有丰富血供、淋巴结内有微小钙化、RI较高者常见于转移组。转移性淋巴结以Ⅵ区、Ⅲ区、Ⅳ区分布为主,转移率分别为52.2%、43.5%、43.5%。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1.6%,特异度为92.3%。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综合多个指标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德重  王丽丽  郎海洋 《重庆医学》2018,(14):1938-194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胃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98)行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根治术,对照组(n=70)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D2清扫淋巴结分别为(32.40±4.80)、(27.20±3.10)枚,观察组D2清扫淋巴结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12%和1.02%,低于对照组的15.71%和5.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创伤小、有利于淋巴结彻底清扫,可降低术后并发病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 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行SMIA手术(40例),对照组行经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灶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隐蔽满意度、颈部麻木牵拉感、Vancouver瘢痕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经颈白线入路相比,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患者切口位置更加隐蔽、术后颈部麻木牵拉感更轻,切口更加美观,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