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六经头痛学说的理论渊源 《内经》在许多篇章中论述了头痛的证候,如《素问·奇病论》言“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而将头痛分经论治则首见于《灵枢·厥病》,厥者,气逆也,该篇对经气上逆所引起的头痛,根据疼痛部位和兼症采用了分经取穴的治疗方法,如“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令去血,后调足厥阴”等等,这就为后世六经头痛学说的形成与  相似文献   

2.
小议“厥”     
厥,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内经》,如寒厥、热厥、气厥、火厥、暴厥、尸厥、煎厥、薄厥、痿厥、阳厥、风厥、厥逆、厥腰痛、厥心痛、噘头痛、还有六经之厥和六经之厥逆等等,约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3.
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内经》冠此以“厥头痛”之名。“厥”,气逆也,其病机正如张介宾所释“厥逆于经上于头而为痛,曰厥头痛”。头痛是一个症状,常出现于多种外感内伤杂病中,临床以头痛为主症、脏腑经脉证候为兼证,辨证定经、取穴配穴是针灸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1 阳明经气逆头痛 《灵枢·寒热》篇云:“阳迎(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阳明者,胃也。胃经热盛气逆壅遏于上不得下行,热盛气逆故头痛,其痛特点为脑中热  相似文献   

4.
古医籍中,常常见到以经络名称命名的头痛,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等等,通常又统称为“六经头痛”。那么,这种六经头痛的源流及其实际意义又如何呢?笔者就此陈述管见。《内经》六经皆有头痛的说法,主要渊源于《灵枢·厥病篇第二十四》。该篇对于厥气上逆所引起的头痛,  相似文献   

5.
《内经》“厥头痛”证治见于《灵枢·厥病》篇,“厥”者,气逆也,由于头痛的发生与六经经气逆乱密切相关,故《内经》冠以“厥头痛”之名。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阳经又与阴经相顺接,故头窍汇集了十二经的气血。脏腑生理过程中化生的精微物质也通过经络上奉于脑而养神明,所以十二经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都会造成脑窍气机不利而出现头痛。头痛其标在头,其本在经络、脏腑,头痛仅为一个症状,由于病位和病机的不同,临床可兼见不同的其他症状。关于其治疗,《灵枢·厥病》篇提出了辨证取经的原则,或刺本经,或刺表里经,或刺阴阳经,并未涉及方…  相似文献   

6.
痛证为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祖国医学对针刺治痛的经验有着大量而丰富的记载 ,临床中疗效也较为肯定。剖而折之 ,治疗中贯穿着一条“辨证分经”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强调辨证分经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并使之系统化 ,便于临床应用 ,特从以下 3方面进行论述 :1 痛证辨证分经的理论基础  《灵枢·厥病篇》曰 :“厥头痛 ,面若肿起而烦心 ,取之足阳明、太阳。厥头痛 ,头脉痛 ,心悲善泣 ,视头动脉反盛者 ,刺尽去血 ,后调足厥阴。厥头痛 ,员员头重而痛…… ,先取手少阴 ,后取足少阴。厥头痛 ,意善忘 ,按之不得……后取足太阴。厥头痛 ,项…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在青少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是临床医学中特发性的头痛,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厥头痛的范畴。本文结合近几年偏头痛的治疗状况,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偏头痛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临床较为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为"厥逆头痛""寒厥头痛""厥阴头痛".笔者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以行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脉为基本法则,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本病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谨敏  吴成翰 《光明中医》2011,26(4):846-848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并在《灵枢·厥病》首次出现"厥头痛"、"真头痛"之名。偏头痛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脑,但是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其中与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厥病》主要论述了因厥气上逆而引起各种厥头痛、厥心痛以及诸厥气为逆的病证特点、治疗、预后,及其与真头痛、真心痛的鉴别等。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本病归属中医脑病中的头风、脑风、偏头痛、厥头痛、夹脑风等病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偏头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欧阳群教授临床运用单穴经验集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泳  陈俊琦 《中国针灸》2007,27(11):857-858
介绍欧阳群教授运用单穴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包括百会治疗梅尼埃病、"风岩"治疗视神经炎、下关治疗足跟痛、曲池治疗颈淋巴结核、孔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落零五"治疗各类疼痛、"宽胸"穴治疗胸闷、肺俞治疗麦粒肿、血海治疗经期头痛、条口治疗肩周炎、外踝尖治疗牙痛、承山治疗后头痛、涌泉治疗呕吐等等。  相似文献   

15.
刘俊 《河南中医》2003,23(6):72-72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之范畴。《内经》记载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肾虚则头重高摇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千金要方》指出 :“肝厥头痛 ,肝水厥逆 ,上亢头脑也” ;“其痛必至巅顶 ,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厥头痛 ,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亦说 :“无痰不眩 ,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临床做健康指导时 ,也应体现辨证施护的原则。1 心理护理①做好入院宣教 ,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 ,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需要。②工作人…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脑血管非外伤性出血,血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它起病突然,以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头晕,痉厥,谵忘为主证。少数病人也可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失语,但多在短期内恢复。本病因以头痛为主,当属中医头痛范畴。《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灵枢·厥病篇》也说:“真头痛,头痛甚,  相似文献   

17.
休克当属中医“厥证”“脱证”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厥、脱证有不同的分类,但共同之处是将分为寒(阴)厥、热(阳)厥及脱阴、脱阳。《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景岳全书》说:“厥有二证,阳厥、阴厥也。阳厥者,热厥也,必其先自三阳传入阴分,故其初起必因头痛发热,自浅入深,然后及于三阴,变为四肢逆冷,  相似文献   

18.
宋代许叔微创制玉真丸一方,专治肾厥头痛。其病机为下焦肾气虚寒,浊阴之气厥逆上行。辨证特点为头痛每发于子夜,或子夜较甚,头热足冷,其脉浮弦,而沉按无力,舌淡。作者介绍了用此方的治一疗经验,并附兰例病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19.
古医籍中有不少针刺治疗头痛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其出血”;《百症赋》“头风疗以金针……”;《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现代报导也很多,一般疗效在80%~90%之间。我们曾观察针刺治疗精神性头痛近期止痛有效率达91%,但未作随访.随后我们用针刺治疗各类头痛77例,均在停针三个月以后进行随访,并以即时止痛为指标,探索针刺治疗的穴位、手法与疗效的关系等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对头痛命名有按病因-头风、首风、脑风,按病位-偏头痛、头项痛,按病性-厥头痛、真头痛、大头风、雷头风,按经络等命名。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脏腑气弱、痰浊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