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治疗的8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护理干预)、研究组(行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治疗),各43例.干预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丹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123-126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方法 纳入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给予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股静脉血流及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血液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股静脉血流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血流锋速与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实用新医学》2007,8(6):560-561
现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以来我院神经外科5例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理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到2015年1月我院老年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测量并分析各组的大、小腿周经差、全血粘稠度、血小板计数、护理期间的DVT发生率等.结果 二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护理第7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1.67%)(P<0.05),护理第14 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6.67%)(P<0.05).二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护理后,干预组和常规组与护理前大、小腿周径血流变化及凝血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各指标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住的10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患者均采取重症医学科及DVT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早期预防及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第1、7、14 d的股静脉血流情况、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第7、14 d的峰速度及平均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采取早期预防及制定护理干预方案,能显著改善股静脉血流情况,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谢娜  王志明 《当代医学》2009,15(25):111-1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对病情的预见性分析、及时的治疗和得当的护理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为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临床上应正确落实预防性护理、患肢护理、健康宣教,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98例宫颈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99)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99)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行为护理。治疗15 d后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肢肿胀情况、下肢血管通畅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患肢周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P0.01),其中观察组在干预治疗后5 d、8 d、15 d时,患者患肢周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两组干预治疗15 d后,观察组Fbg水平及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治疗1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9%vs 65.72%)(P0.05)。结论行为护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DVT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7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祛聚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7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很易形成,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为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理论水平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医学》2017,(9):904-90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1-06—2016-06间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总结与LEDVT发生相关的各类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 196例患者中共有36例术后并发LEDVT,发生率为18.37%;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卧床时间、不同脱水药物应用频率的患者术后LE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下肢中心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以及感染均是患者术后LEDVT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卧床时间过长、留置股静脉置管、应用甘露醇、糖尿病史、合并感染6个因素是L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LEDVT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来降低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0.
李俊荣 《中外医疗》2013,32(9):134+136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输入白蛋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我们为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9.2%,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2.6%。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总结相应的术后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30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全部治愈,没有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将急诊120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67例)和早期护理干预组(74例),观察并比较2组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 在早期预见性护理模式下,DVT的发生率为4.1%(3/7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22.4%(15/67);患者焦虑评分(1.76±0.5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4±0.34)分;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2.67±0.32)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14±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和护理。方法:选取手术患者520例,其中,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和护理措施。结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20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2例,所占的比例是2.30%。其中年龄>67岁的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是75%;静脉损伤的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66.7%;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10例,所占的比例是83.3%,卧床时间>4周的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是75%。结论:造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与年龄、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及卧床时间有关,因此,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以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媛 《中外医疗》2009,28(24):148-1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护理后,21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彩超、血管造影了解血管栓塞与再通情况,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6例。随访半年,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防止血液高凝状态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做好一般护理、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肺栓塞征象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重症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我科2004-2006年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其中并发DVT 5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显著,现将DVT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王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患之一。现针对有关护理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1月至1996年11月本院共收治52例急性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