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梅 《中外医疗》2016,(5):131-132
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并且对华法林的抗凝强度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非瓣膜房颤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比组,共50例患者;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华法林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共60例患者。同时,将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1.3-1.6之间,记作研究Ⅰ组;将另30例患者的控制在2.6-3.0之间,记作研究Ⅱ组。结果经过对各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3.66%)明显对于对比组(32.00%),并且研究Ⅰ组的终点事件发生几率(3.33%)要低于研究Ⅱ组(13.33%),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过程中,利用华法林抗凝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纤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随着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1]。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内40家医院房颤回顾性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平均患病率为24.15%,80岁以上高达32.86%[2]。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相关知识不足及对华法林出血风险过于高估、及患者监测INR的不便、基层医生宣教不足等原因导致基层医院长期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并发症和随访率。方法将入选心内科住院并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门诊房颤合并瓣膜病并行换瓣手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随诊率、出血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均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照组按时随诊率100%,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按时随诊率69.4%,发生出血并发症高达30.95%,其中脑出血死亡1例(2.4%);出血并发症全部发生在未按时随诊患者中,其中农村患者占84.60%。结论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出血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未按时随诊农村患者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优惕  张小河 《当代医学》2014,(14):130-131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30例患者2例发生出血事件,出血发生率6.67%,阿司匹林组24例患者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4.17%,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出血事件少,效果显著,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文献报道较多,但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研究方面较少.本研究将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目前房颤患者因受到缺乏相关知识、未进行定期监测INR值、自身效能差、恐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本文就近年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优化治疗流程及方案、提高自身效能、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提高患者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房颤患者,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22%,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国外相继组织了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价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针对AFASA、SPAF、BAATAF、SPINAF、CAFA等5项主要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抗凝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68%、死亡率下降33%、复合终点事件(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死亡)发生率下降48%,而大剂量阿司匹林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抗凝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73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栓塞发生率方面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高龄房颤患者,INR控制在1.5 ~2.0的前提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方面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中文9篇,英文4篇),总样本量为4985例.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OR=0.28,95%CI(0.22~0.35),P<0.00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不良反应(全身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96~2.04),P=0.08].结论 在适当剂量范围内,华法林的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抗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2)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结果: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从9家县级医院收回292份调查问卷,对其中208(7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11.5%(24)医生非常同意“经常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20.2%(42)医生非常同意“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2的高危患者中,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22.1%(46)(病例3)、19.2%(40)(病例4)、34.1%(71)(病例5)及21.2%(44)(病例12),HAS-BLED评分≥3的出血高危患者中, 使用华法林的比例仅8.2%(17例)(病例6)、10.6%(22例) (病例7)、9.1%(19例)(病例8)。结论:研究发现县级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危险分层匮乏。影响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大困惑是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县级医生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I〉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房颤的抗凝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就近五年追踪观察一例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过程作一报道.对防治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接受华法林治疗25例,对照组非瓣膜性房颤接受阿斯匹林治疗30例,服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临床是否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血栓栓塞事件或全身任一部位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对比中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阿斯匹林治疗组,两者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华法林,如果密切监测,长期抗凝治疗也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不同的随访方式对INR达标的影响。方法:5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持续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专人负责的门诊随访和普通门诊随访,记录6个月中各组病人的INR值,并计算两组病人每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率及稳定达标人数。分析影响抗凝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专人负责随访组半数病人(51.7%)在第一个月就到达理想抗凝强度,第1—3月INR达标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P〈0.05);其稳定达标的病人数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74.1%vs38.7%,P=0.007);统计结果显示随访方式是影响达标稳定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506,95%CI 1.225-16.574)。结论:和普通门诊随访方式相比,专人负责的随访门诊可以缩短持续性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时间,提高达标率和达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给予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对房颤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84例NVA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房颤脑卒中发生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较对照组(85.71%)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IB)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TT、PT、TT均更长(P<0.05),FIB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系统(CHADS2)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52%)较对照组(26.19%)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利伐沙班用于治疗NV...  相似文献   

19.
方杰 《吉林医学》2013,(25):5199-5200
目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做分析总结,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择符合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卒中高危患者100例,抗凝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d,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结果:约7~13 d(11.1±2.3)d,INR达2.0~3.0(2.35±0.11),维持量(3.3±0.05)mg/d。治疗期间发生轻度出血不良反应9例,无致命性大出血,经减量或暂停用药出血停止;治疗期间发生脑栓塞5例,无周围性栓塞;脑出血2例;共死亡8例,脑栓塞2例,急性左心衰3例,多脏器衰竭3例。结论:只要掌握好华法林的适应证和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合并用药及个体差异)、定期检测INR、保持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