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1例在ICG荧光显像技术辅助下完成复杂LC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ICG皮试阴性,于术前60 min注射ICG,术中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肝外胆管结构。在ICG显像引导下行LC。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手术,其中26例患者胆总管和胆囊管ICG显像;5例胆囊管未显像,但胆总管显像。手术时间41(25~89)min,术中出血量7(3~15)mL,术后住院时间3.5(2~6)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切口感染,1例剑突下伤口红肿,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7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ICG荧光显像技术优势,可以对肝外管道系统进行显像,辅助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顺利完成,避免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 例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 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胆总管及胆囊管结构。结果 行LC的30 例患者中有27 例(90%)术中胆囊管及胆总管均经ICG显像成功;2 例胆囊管未显像,胆总管显像;1 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均未显像。平均手术时间为35(27~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5)d。术后患者恢复顺利,1 例脐部伤口红肿,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5 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中利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可以实现术中对胆总管及胆囊管的早期定位显像,有助于术中实现对肝外胆管系统的可视化,避免术中因对肝外胆管显示不清引发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保障手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胆道直接注射吲哚菁绿(ICG)行荧光胆管显影,有即刻显影及零肝脏背景荧光的优势,在复杂LC中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行荧光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120例行LC的胆囊结石患...  相似文献   

4.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5):455-458,462
解剖性肝段切除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1],已经可以完成腹腔镜下S1~S8所有肝段的解剖性切除[2]。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难点是荷瘤肝段的标记以及断肝平面的选择,传统的肝段标记技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腹腔镜下完成传统肝段标记更加困难,加之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不能直视及触摸,在肿瘤定位及肝段标记相关领域亟需新技术支持。近10年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应用进展较快。ICG经肝脏摄取,胆道排泄,且有荧光特性,在肝外胆管解剖、肝脏肿瘤定位以及肝段标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Ishizawa等[3]报道ICG荧光成像系统用于肝脏肿瘤手术中。ICG荧光会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和转移癌的周围肝实质中积累。Kudo等[4]报道腹腔镜下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鉴别。ICG荧光成像也应用于肝段边界的识别,使解剖性肝切除术更加精准[5]。本文综述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超声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用于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价值,及改良电子线阵式探头LUS对肝外胆道系统的扫描方法。方法: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估计腹腔镜手术困难及术中探查发现胆囊周围粘连严重的30例胆囊结石患者于LC术中用LUS扫描肝外胆道系统。结果:LUS能清晰显示肝外主胆管的超声图像并发现胆囊管异常汇入,根据LUS的扫描结果决定LC的手术方法。结论:LUS能在LC术中为术者提供肝外胆管的超声图像,准确定位胆总管,既可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判断肝外胆管内有无结石,又可指导手术,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为89例复杂胆囊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ICG荧光分为使用ICG荧光显影的A组(n=44)与未使用荧光显影的B组(n=45)。比较两组胆囊三角解剖时间、显露肝外胆管电钩使用时间、剥离胆囊床时间、总手术时间、胆管损伤、手术出血量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与B组胆囊三角解剖时间[(24.26±5.64)min vs.(32.54±4.32)min,P<0.05]、显露肝外胆管电钩使用时间[(16.06±3.52)min vs.(23.78±4.97)min,P<0.05]、分离胆囊床时间[(10.15±2.24)min vs.(7.08±1.92)min,P<0.05]、总手术时间[(72.35±3.34)min vs.(85.15±4.71)min,P<0.05]、手术出血量[(10.43±4.91)mL vs.(21.58±3.73)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对于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简称LC),技术要求更高,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现就2003年7月至2008年9月笔者开展的37例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症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简称LCBDE)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简称LC),技术要求更高,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现就2003年7月至2008年9月笔者开展的37例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症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简称LCBDE)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简称LC),技术要求更高,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现就2003年7月至2008年9月笔者开展的37例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症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简称LCBDE)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或残余胆囊的56例病人,其中48例于气腹建立后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按剂量不同分为0.5 mg组、1 mg组、5 mg组和10 mg组四组(每组各12例);另外8例于术中根据目标胆道容积经胆道注射浓度为0.025 mg/ml ICG,观察术中目标胆管荧光显影的时间、荧光强度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结果 48例经外周静脉注射ICG的病人,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0.5 mg组2例病人显影失败外,余均显影成功。0.5 mg组、1 mg组、5 mg组、10 mg组显影时间分别为(53.60±13.73)min、(42.83±7.80)min、(24.92±6.95)min、(23.17±8.11)min。显影时间显示:0.5 mg组长于1 mg组(P=0.01),1 mg组长于5 mg组(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 mg组与10 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0.5 mg组、1mg组、5 mg组、10 mg组荧光强度分别为(13.03±4.46)AU、(28.38±7.31)AU、(30.44±6.91)AU、(33.16±6.34)AU。荧光强度显示:0.5 mg组弱于1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 mg组与5 mg组、5 mg组与10 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术中ICG胆道直接注射者,除1例腹腔镜下肝穿刺经肝内胆管注射病人目标胆管显影失败,其余全部显影成功。结论准确把握ICG用药剂量、途径和时机,有利于提高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辅助腹腔镜肝内胆管良性区域梗阻型病变区段肝切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施的5例外周静脉注射ICG荧光导航辅助腹腔镜肝内胆管良性区域梗阻型病变区段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15 ~ 21 h经外周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方法,探讨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3年12月6130例LC术肝外胆管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4例肝外胆管损伤的患者,发病率为0.39%,其中,胆总管不完全性横断伤1例,胆总管完全性横断伤11例(其中3例伴组织缺损),胆总管钛夹夹闭伤1例,胆总管机械性裂伤5例,胆总管电灼伤3例,肝总管部分缺损1例,右副肝管横断伤2例。均于LC术中或术后及时确诊,经处理后获得治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10年,无任何后遗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肝外胆管损伤发病率仍较高,值得重视,肝外胆管损伤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预防的。一旦明确胆管损伤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争取一次修复成功,可以避免造成胆道再狭窄等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探讨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ICG荧光显影技术分为荧光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完成LC,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前荧光组在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30.0%vs 10.0%、92.5%vs 57.5%、87.5%vs 5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肝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后荧光组肝总管检出率高于常规组(97.5%vs70.0%,P<0.05),两组左右肝管、胆总管、胆囊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LC中应用ICG荧光显影技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肝外胆管系统早期的定位和检出,减少医源性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及病人接受,但由此引起的肝外胆管损伤仍时有报道且后果严重,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探讨LC手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仍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518例LC手术临床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减少肝外胆管损伤,提高LC手术安全性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徐州临床学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行ICG引导下LC的42例病人及同期行普通LC的112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病史、手术方式及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分组,包括普通的LC(A组,83例),普通的ICG-LC(B组,28例),困难类型的LC(C组,29例),困难类型的ICG-LC(D组,14例),收集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A组与B组之间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实验室指标以及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D组之间在实验室指标以及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方面D组比C组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类型的胆囊手术中,ICG荧光染色LC较常规LC并无显著优势,可对需离断的胆管起到再验证的作用;在困难类型的胆囊手术中,ICG荧光染色可以辅助术者判断胆道结构,减少术中损伤,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控制术中出血量。此外,在低年资医生当中,上述优势可能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到2022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术中使用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男性53例, 女性19例, 年龄(55.5±12.9)岁(范围:42.6~68.4岁)。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其中接受超选择性经肝动脉荧光正染13例(动脉正染组), 接受门静脉反染43例(门静脉反染组), 接受门静脉穿刺正染16例(门静脉正染组)。三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所有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肿瘤最大径[M(IQR)]分别为2.5(2.4)cm、3.0(2.5)cm、3.0(2.4)cm, 距肿瘤最小切缘分别为1.1(1.1)cm、1.0(1.0)cm、1.1(1.6)c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0.878)。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8±93)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CT数据建模,采用镂空技术1:1 打印出1 例肝内胆管结石的3D肝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并联合ICG荧光导航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基于3D打印肝脏模型,手术方案从肝V/VIII段切除改为肝V段切除。3D打印模型与肝内结构吻合,可直视肝内复杂管道,联合ICG术中导航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时间约210 min,其中肝切除时间约100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无输血。术后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3D打印肝脏模型联合ICG荧光导航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与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前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9例行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2)采用经肝断面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对照组(n=27)采用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第1、5天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8例肿瘤位于肝脏8段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 女性3例, 年龄40~72岁。术中使用自主研发的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 将肝脏三维模型与腹腔镜场景进行配准融合, 同时结合ICG荧光影像技术引导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分析患者术前评估预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 4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全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腹侧亚段切除术, 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联合腹侧亚段和内侧亚段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背侧亚段切除术。手术均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ICG荧光影像引导下完成, 无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为(276.3±54.8)min(范围:200~36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0±35.4)ml(范围:50~15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7.6±0.8)d(范围:7~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 术后...  相似文献   

20.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自1987年在法国第1例手术后,以其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全世界迅速展开。据统计国人LC已超过10万例[1],但并发症特别是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仍高于开放手术,肝外胆管损伤率在0.36%~2.2%[1-2],因此,本文就国内LC手术防止肝外胆管损伤的操作技巧与有关技术环节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