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程原仲辨治郁证的经验。[方法]以《程原仲医案》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内经》、丹溪、河间等名家论著,整理、分析程原仲郁证验案,归纳、总结其辨治思路及特色。[结果]程氏认为,凡人身之滞而不通,皆为之郁。诊法上,程氏四诊合参,重视脉诊,擅于凭脉辨证。辨证论治方面,程氏认为,诸因皆可生郁,当各求其属,随证治之。虚可致郁,郁久易虚,解郁补虚须审察标本,谨守病机,同时重视脾胃中土的枢机作用。治疗时,若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治以开郁养心;若误用寒凉、血郁邪伏,治以开郁逐邪;若误用温补、气血郁滞,治以行气开郁。程氏临证善用古法而不泥古,常有独创之见,脾胃中土,畏其壅淤,郁则夺之,有硝黄下之,有桂附温之,亦有平胃散燥之,皆为“土郁夺之”之发挥。对于儿科患者的辨治,程氏重视气的生理作用,提出“幼无七情,惟气滞则诸病生焉”,治疗则重在调畅气机。[结论]程氏临床诊治郁证,善从脉证入手,治疗上注重调和脾胃中土和全身气机。整理分析程原仲郁证验案及其辨治特色,可为现代临床中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的方义及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肾气丸一方,出自《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萸、山药、泽泻、云苓、丹皮、桂枝、附子等八味药组成,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本方是为温补肾阳而设。如赵献可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①张石顽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  相似文献   

4.
探析赵献可《医贯》辨治咳嗽的特色。赵氏治病独重命门,将先天之火作为人的立命之本,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其辨治咳嗽,主要立足于肺、脾、肾三脏,认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对于外感咳嗽、咳嗽暴重、火烁肺金咳嗽、痰湿咳嗽及咳嗽带血者的治疗,分别提出了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及温补命门之火等相应治法。  相似文献   

5.
金匮肾气丸虽为补阳而设,但内含阴阳双补、阴中求阳的机理.其衍变方剂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等,或重在滋补肾阴,或侧重温补肾阳,由于阴阳互根,所有衍变继承了仲景最根本的制方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方灵活加减进而实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风气百疾”理论辨治白癜风的核心病机观内涵,总结薯蓣丸在白癜风诊治方面的应用,为白癜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搜集部分医家对于“风气百疾”理论的学术观点,探讨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以及薯蓣丸的配伍应用,提炼白癜风辨治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并附一则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基于“风气百疾”理论探析白癜风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提出风邪外袭、气血不和乃白癜风发病之本,伏风内潜是白癜风易于复发的重要原因。治疗方面依据“薯蓣丸主之”的论治特点,确立补气、和血、祛风三法并行治疗白癜风的遣方用药思路,治疗时更应区别进展期、稳定期的病机特点,注重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所举验案为白癜风所致脾胃虚弱,以补气和血、祛风益胃为治则,方选薯蓣丸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临床获效显著。[结论] 基于“风气百疾”理论辨治白癜风合理可靠,建立白癜风特色辨治体系,可为今后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八味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病、消渴病和妇人转胞。后世常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的角度阐述八味肾气丸,认为其为益肾生气、温补肾阳的总方。贺千里等[1]校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时从崔知悌书中得此方,故又称崔氏八味丸。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从未体现过肾主水、主生殖等藏象学说;亦从未提及八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蒸化水饮;从张仲景同时代本草学专著所载来看,八味肾气丸中无一味补肾药物;甚至后世以肾命名的方剂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以治疗寒湿下注腰痛为主,而非治肾之方[2]。笔者通过研读《金匮要略》中八味肾气丸的相关条文,并进行上下文对比分析,认为其是张仲景水血同调的代表方剂之一。现就张仲景水血同调学术思想、八味肾气丸方义分析和原文解析等进行阐述,为还原八味肾气丸的立法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应用本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明代温补医家承前贤之理,形成温补思想,其重视脾肾命门,临证擅长温补之法。在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温补医家对中风多从脏腑、气血立论,薛己、李中梓重视本虚,赵献可重真阴虚,孙一奎主血痰为本、外邪为标,张介宾主内伤非风,治疗皆以温补为主,临证通常运用补益脾肾、调理气血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并慎用风药以防伤气血,强调中风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其中《消渴论》篇可反映其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思维。认为消渴病虽涉及肺、胃、肾等多个脏腑,但肾在诸脏腑中最为关键,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治疗消渴病应以治肾为主。对五行生克理论也有独特的发挥,认为五行生克是“相通”的。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在临证中极为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注重先天水火互济。  相似文献   

10.
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肿瘤临证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简析桂枝茯苓丸组方和现代药理及妇科肿瘤的病因病机特点,并结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辨治妇科肿瘤的典型病案,介绍了桂枝茯苓丸加减辨治妇科肿瘤的临证体会.认为虚、瘀、痰、毒为妇科肿瘤的病因病机特,最,辨治时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当以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为法,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能改善妇科良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岭南医家对流行性霍乱病因病机和辨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医家认为流行性霍乱的病因病机为内外秽浊合病,阳气虚衰;按“脾胃阳伤,阴盛格阳”、“湿浊郁于经络”、“脾胃阳虚,内抉秽浊”、“元阳已衰,真阴将竭”进行辨治;方药以温阳救逆的四逆辈为主,并在治疗中充分发挥艾灸的温阳作用,重视艾灸与汤药并施。  相似文献   

12.
多数医家认为,肾气丸功用为温补肾气,适用于肾气虚弱的病证,而并非温补肾阳之方.肾为水火之宅,先天之本,肾气充沛则五脏得养,肾气衰则五脏阴阳失调.肾气丸方中三补三泄,又有桂附微微生火,故能滋阴温阳,又泻水降火,补泻兼施,使阴平阳秘.可治疗肾气不足导致的一系列水肿、小便不利、消渴、腰痛、头晕、烦躁、失眠、不孕不育等病证.可...  相似文献   

13.
一、两方的提出医家张景岳主张肾水为本,他是温补派的代表。针对阳虚久病及阴,阴虚久病及阳造成阴阳俱虚的肾虚病,在前人已有补阳(如肾气丸)、补阴(如六味地黄丸)效方的情况下提出了有补无泻的左归丸、右归丸两方。载《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新方八阵、补阵。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六郁”之说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水液病变的辨识,刘完素力倡"火郁湿阻"说,张从正则认为"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李东垣提出"津液不能停"理论,朱丹溪创"阳水""阴水"之说。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在对水液病变的辨治过程中,得以清晰体现,对后世中医临床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行宽教授辨治胸痹心痛,从肝治心,善用经方—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活用古验方—生脉散、柴胡陷胸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创"心痛治肝"之法,拟心痛灵系列(Ⅰ、Ⅱ、Ⅲ号)方、平肝煎;辨治风眩推崇从肝论治,遣古验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天麻钩藤饮、滋水清肝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自拟验方—加味滋生青阳汤、平肝煎等等,乃王老临床辨治心系病的遣方经验。  相似文献   

17.
浅析叶天士运用经络病机辨痹病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叶天士治疗痹病医案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叶氏在运用经络病机理论辨治痹病上有三三大特点,分别为推崇“经热则痹,络热则痿”;提出“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善从阳阴、奇经治痹。并对每一特点结合经络理论作了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宝华辨治缺血性中风经验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华教授擅长辨治缺血性中风,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气机失调、痰瘀互结贯穿中风病始终。提出调畅气机、"治气"为主,痰瘀同治、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既丰富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又拓展了临床辨治缺血性中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程红亮教授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并指出“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经脉病候特点辨经取穴”,初步确立了“以项部取穴 + 舌咽部取穴 + 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谨守“经络气血失调”之病机,以脾经为责,谨遵“巧取经穴、辨证施治”之法,调和气血,谨遵“以原为本,通经理脾”“以络为要,通达脾胃”“以会为主,调经濡咽”“虚实异治,针灸辨施”“实者,针刺以泻之,虚者,针灸以补之”之法,以此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脾诊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