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以及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体式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5例、髂动脉瘤5例及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夹层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时间42.4 min,手术成功率100%(25/25)。术后无I、II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3~16个月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和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覆膜支架是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方法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联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介入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顺行途径穿刺,经左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12例。通过SIA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应用球囊扩张成形并植入支架(裸支架18枚,覆膜支架4枚)。结果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植入后髂动脉闭塞段管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12增至术后7天的0.81±0.13(t=8.76,P0.0001)。近中期随访2例发生再狭窄,经PTA解除,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为85.71%(12/14)。结论 SI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an L  Zhang XM  Shen CY  Zhang XM  L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51-75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3例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覆膜支架植入后假性动脉瘤即刻被完全隔绝.5例覆膜支架植入后有内漏,其中1例吻合口漏致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补充植入一短段cuff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4例行球囊扩张,2例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许内漏,但3个月后复查证实内漏完全消失.2例失访,其余11例随访4~30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余病例覆膜支架均通畅,无移位,瘤腔无扩大.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治疗者,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 女性15例, 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 股腘动脉42例, 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 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 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 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 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 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 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 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 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 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髂动脉病变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见病变部位,有效治疗复杂的主动脉-髂动脉病变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团队应用GORE VIABAHN VBX球囊扩张血管内覆膜支架联合VIABAHN覆膜支架成功治疗了1例从左侧髂总动脉至左侧股动脉开口的长段(118 mm)髂动脉闭塞性病患者并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Liu CW  Zheng YH  Li YJ  Wu JD  Wu WW  Ye W  Song XJ  Zeng R  Chen YX  Shao J  Chen Y  Ni L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878-882
目的 评估应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3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其中9例患者为高危复杂性腹主动脉瘤.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6~87岁,平均67岁.其中2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近肾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及左侧髂内动脉瘤,1例EVAR术后右髂内动脉瘤.所采用的腔内技术包括:主动脉支架开窗技术和扇形技术2例,烟囱技术5例,球囊辅助下髂内动脉瘤腔内治疗1例和球囊辅助反转支架技术1例.结果 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支架释放后即刻发现内漏4例,其中1例患者为Ⅰ型和Ⅲ型内漏,经大动脉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Ⅰ型内漏,其中1例行弹簧栓栓塞成功,另1例行近端裸支架成功.1例Ⅱ型内漏,经随访瘤腔直径未增大,未处理.随访4~79个月,平均25.9个月.无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瘤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随访过程中7例患者的靶血管(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髂内动脉)均保持通畅.1例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术后18个月血栓形成,但无盆腔缺血等症状.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选择合适的腔内技术可以增加EVAR术的成功率,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展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方法 总结采用血管腔内多枚带膜支架植入治疗2例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2例均从股动脉入路植入多枚带膜支架封闭主髂动脉多个撕裂口。其中1例同期植入3枚封闭3个撕裂口3另1例同期植入3枚封闭4个撕裂口,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示夹层动脉瘤均消失,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瘘发生,病人均存活。结论 血管腔内多枚带膜支架同期植入治疗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总结使用腔内技术处理夹层动脉瘤远侧破口的经验.方法 总结15例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近端破口腔内修复术后腹主动脉以远破口的二期介入处理经验.所有病例远侧破口持续存在,出现腰腹部症状或局部腹主动脉外径增加.本组病例中内脏动脉处破口7个(1个腹腔动脉内破口,6个肾动脉处破口),肾下腹主动脉破口4个,髂动脉破口7个;其中3例为内脏动脉破口合并髂动脉破口.肾下腹主动脉破口均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封堵;1例近右肾动脉破口使用先心封堵伞;其余内脏动脉和髂动脉破口均采用小覆膜支架封堵.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操作,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破口封堵良好,无内漏.使用封堵伞的病例,夹层破口封堵良好,但由假腔供血的右肾动脉同时闭塞;肾动脉破口使用覆膜支架封堵病例中,1例显著内漏,2例微量内漏,其余病例封堵良好,无内漏.病例随访2 ~10个月,平均(5.0±2.0)个月,内漏病例CTA示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但破口附近假腔仍有血流,其余病例夹层内均血栓形成.结论 针对适当患者,个体化方案封堵夹层动脉瘤的远侧破口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血管外科疾病腔内治疗经过20年蓬勃发展,已经涵盖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大部分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累及主动脉弓以远的主动脉夹层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均首选腔内治疗;采用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分支支架等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进展迅速;在采用普通球囊、切割球囊、斑块切除等技术获得通畅血管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结合支架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共识;下肢静脉腔内溶栓、下腔静脉滤器、静脉支架植入等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领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12月我科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同期应用Viabahn支架重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2例。1例肾下型AAA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样扩张,Riolan动脉弓形成,行EVAR治疗AAA,同期采用"烟囱"技术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1例右侧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行EVAR治疗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我们认为复杂AAA应用Viabahn支架合理重建IMA预防肠缺血,简化手术操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远近端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体会.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29例,其中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6例,胸主动脉瘤近端锚定区不足3例,腹主动脉瘤远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别进行升主动脉一双侧颈总动脉一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双侧颈总动脉一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腹主动脉一肠系膜上动脉一双侧肾动脉转流、髂内动脉栓塞重建锚定区后成功腔内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技术和临床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和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夹层或动脉瘤腔血栓形成良好,无明显内漏,瘤体未增大;桥血管通畅.结论 对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通过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或栓塞非必须血管等方法重建或扩大锚定区是扩大腔内治疗适应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对髂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2017年于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0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球囊扩张成形,后置入Viabahn支架。共置入10枚Viabah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12个月,髂动脉未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下肢各个部位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支架治疗65例7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其中52.3%(38/71)肢体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47、7%(33/71)肢体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支架部位包括腹主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2枚支架,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行腹主动脉和单侧髂动脉支架置入1例3枚支架,髂动脉支架33例35条患肢38枚支架,髂动脉和股浅动脉同时支架置入6例6条息肢12枚支架,股浅动脉支架置入16例19条肢体23枚支架,股浅动脉和近端胭动脉病变同时支架置入5例6条患肢10枚支架,远端胭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结果65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1月,2例腹主动脉支架、1例腹主动脉与髂动脉支架同时置入全部通畅;髂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88.6%(31/35);股浅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为78.9%(15/19);股浅动脉与近端胭动脉支架闭塞1例,通畅率83.3%(5/6);远端胭动脉支架2例全部闭塞;3例小腿动脉流出道主干动脉全部闭塞的支架术后平均5.6月仍然保持通畅。结论下肢动脉腔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对于股动脉和近段胭动脉病变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尤其是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也可以作为首选方法;对于膝下小动脉病变应慎重使用支架。  相似文献   

14.
主髂动脉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远端以及主髂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 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 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 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是两项应用于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的技术探索, 大大地改变了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理念。本文结合体外几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现状, 旨在探讨对吻支架技术和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疾病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及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特殊类型的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治疗,1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为肾移植术后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为瘤颈成角大于70°,瘤颈长1.6cm,髂动脉严重扭曲。结果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未发生内漏,术中应用小剂量肝素,减少造影剂,建立稳定的低血压,有效地保证了脑和移植肾血流灌注,防止了脑部再出血和移植肾的功能损害;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通过拉紧两端导丝克服血管扭曲的方法使带膜支架顺利释放,带膜支架成角严重时在成角处加放裸支架。其中1例瘤颈发生内漏,支架0.4cm移位,降压治疗1周后复查螺旋CT血管成像(CTA)内漏基本消失,1例髂外动脉带膜支架成角未及时加放裸支架,术后因成角处血流缓慢出现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搭桥。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腔内隔绝治疗脑出血和肾移植后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8例以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病变进行评估,待严重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3、6、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随访CTA明确治疗效果.结果 1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1例未及手术死亡.所有手术患者均获技术成功,完全或部分遮蔽左锁骨下动脉6例,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发现内漏3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仅给予随访.共9例获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均正常生存,未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A检查示近远端主动脉无新发夹层或动脉瘤,无内漏、截瘫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损伤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待重要脏器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髂动脉瘤一般与腹主动脉瘤同时发生。孤立性髂动脉瘤是指仅发生在髂动脉的瘤样扩张性病变,临床上较罕见,破裂后病死率极高,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高。近年来,采用介入方法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因创伤小、疗效肯定,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应用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髂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支架在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腹主-髂分叉部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和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成功植入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技术成功率94.4%。病例均成功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成功封堵穿刺点,无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闭塞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0±0.6)d。患者平均随访(13.0±3.0)个月,无支架相关死亡,无动脉瘤及支架移植物破裂,无支架移位。所有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无髂支闭塞病例,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发现Ⅱ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未发现其他类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部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4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2例,其中腹主动脉瘤3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除均在腹主动脉放置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外,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者共放置5枚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4枚直型支架用于隔绝降主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者,降主动脉近侧破口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1例因一侧髂外动脉闭塞需先经腹膜外切口行人工血管搭桥后才能放置一体式分叉支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1例死亡,8例附加近侧短的覆膜支架,1例附加远侧Cuff,1例近侧和远侧均加Cuff。8例术后有少量内漏,1周后内漏均消失。5例封堵了双侧髂内动脉,20例封堵了单侧髂内动脉,但均未导致臀肌坏死或疼痛等并发症。2例瘤颈与瘤体呈90度角也获得成功。结论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可以达到隔绝腹主动脉瘤的作用,且操作更快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中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我科采用“烟囱”技术治疗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累及左颈总动脉1例.结果 4例患者支架均释放准确,“烟囱”支架通畅.1例患者释放支架后即刻造影提示少量Ⅰ型内漏,术后CT血管造影复查未见明确内漏;1例术后第2天出现精神差、嗜睡,左侧肢体肌力较对侧减退,给予抗凝活血药物治疗1周后左侧肢体肌力恢复.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支架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 “烟囱”技术通过完全腔内方法重修分支血管,实现了微创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