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眩晕发作频率均降低,每次持续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低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面色淡白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增加,PI减小,且观察组基底动脉V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左、右椎动脉Vm均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益气聪明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BI眩晕患者68例,中医辨证均为气血亏虚证,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1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D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A、RVA、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VBI眩晕气血亏虚证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眩晕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2):1734-173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6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病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维生素B6片加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颗粒剂冲服,两组均治疗10d,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cm/s)大小。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高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p较治疗前均有增加,观察组治疗后Vp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益气聪明汤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的最大流速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的最大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脑血流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督脉揿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脉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Vm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揿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在减轻CV患者眩晕症状、加强颈部活动功能及改善颈部血流运行方面具有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气血亏虚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予针刺穴位治疗并加用加减归脾汤,对照组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接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DARS眩晕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DARS眩晕评分均降低(P 0.05),LMCA、RMCA以及BA的Vm值均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ARS眩晕评分降低(P 0.05),LMCA、RMCA以及BA的Vm值均升高(P 0.05),研究组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异常血流状态,达到缓解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在一般治疗基础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加用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Vm、基底动脉快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PI、基底动脉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较好,可改善眩晕症状,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药珍蓉益脑胶囊对失眠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服用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服用甜梦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查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并观测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VA的Vs、Vm、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BA、VA的Vs、Vm、R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BA、VA的Vs、Vm、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BA、VA的Vs、Vm、PI、RI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黑脉型颈椎痛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钟刺治疗。所有恚者均在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查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观测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B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VA的Vm、BI、P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BA、VA的Vm、R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BA、VA的Vm、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蒙医温针治疗黑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BA、VA的Vm、PI、RI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探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手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脑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脑汤治疗4周。治疗后,评价两组的总体疗效、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Vm和PI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脑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眩晕症状,亦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和血管搏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芬尼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眩汤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定眩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秦氏针药结合法治疗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青年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假针刺和秦氏药茶方治疗,针药组给予秦氏头八针及秦氏益气活血汤治疗,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针药组脱落3例。治疗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针药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快于对照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4.6%(35/37),高于对照组的66.7%(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针药组有2例患者针刺后酸胀感明显,休息后缓解;对照组有3例患者有胃胀纳差感,暂停服药后缓解。结论:秦氏针药结合法能改善青年CSA患者的症状、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汤,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引起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化痰活血汤治疗本病35例为治疗组,并以西比灵胶囊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痰活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人员选取132名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组应按照科学、合理、随机的标准,两组均有6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国际DHI眩晕障碍评分、欧洲晕眩评分。结果: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国际DHI眩晕障碍评分、欧洲晕眩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无差异;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者,国际DHI眩晕障碍评分、欧洲晕眩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对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改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晕眩症状,促进疾病的好转,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触发点针刺联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颈源性眩晕西医临床治疗路径联合背俞穴温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胸锁乳突肌触发点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气血亏虚证中医证候积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血管内皮指标和眩晕评分值,并统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源性眩晕气血亏虚证中医证候积分(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唇甲不华、舌淡苔薄白和脉细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数值(Ⅰ波、Ⅱ波和Ⅲ波数值)和血管内皮ET-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脑动脉血流速度值(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评分值(ESCV评分)、颈椎活动度和血管内皮N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数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触发点针刺联合背俞穴温针灸可有效改善颈源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法在老年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方法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观察组使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法可有效提高老年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4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2星期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TCD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解。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指标、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使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慢的Vm回升,也能使平均血流速度增快的Vm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能使椎-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PI和Vs/Vd比值D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指标、体征,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