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无缝隙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该组患者分为无缝隙管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探讨无缝隙管理方式对患者、护士以及医生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士和医生的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至12月)与无缝隙分析管理模式实施后(2018年1至12月)对比,观察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我院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得到显著提升(P0.05);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交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疗中应用无缝隙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水平,有利于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张磊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832-183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监护并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另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50例危重症监护并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者家属护理质量满意率、患者的死亡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差错的发生率、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关爱产妇及心理支持方面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的死亡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差错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有利于改善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薛芃石 《现代医学》2014,(8):965-966
目的: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新型现代病房护理服务模式,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378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另取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418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科室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件与基础护理的质量有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实行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使护士知晓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和要求,满足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真正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深刻内涵,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洲 《中国乡村医生》2022,(22):103-105
目的:研究动态护理模式PDCA护理管理对口腔拔牙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拔牙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开展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自我管理态度、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预防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拔牙患者开展PDCA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烧伤整形患者施以风险管理措施,观察该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服务、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整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全面控制风险,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管理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结论:护理管理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先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就会用心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各项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在改善营养状态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展开分析。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本院在职的护理人员共88名,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艳 《中国乡村医生》2022,(24):120-12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新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谢菁 《大家健康》2016,(4):248-248
目的:探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112例鼻窦炎手术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明显提高鼻窦炎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体检中心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体检中心就职的4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质控中施以鲶鱼效应不但可提升护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且可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升护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护理在心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心外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和重患护理质量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对排班的满意度、福利待遇、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家庭的平衡、专业发展机会、专业/社会交流机会等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工作支配及参与决策机会、工作获认可或称赞、总满意度等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沟通方式、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之间工作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之间未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50名护士(对照组)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对比实施前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被投诉率显著下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34-136
目的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作用。方法将研究对象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同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相比,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无缝隙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我院ICU在时间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患者18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90例患者采取ICU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干预。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5.56%(5/90),对照组为21.11%(19/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2.22%(83/90),对照组为81.11%(73/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确切价值,值得在ICU护理管理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生物监测中应用细化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7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7名工作人员(护士4人、技术工人3人)、260次生物监测数据资料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实施细化护理质量管理的7名工作人员(同对照组)、260次生物监测数据资料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灭菌物品生物监测合格率,统计两组生物监测缺陷情况,评估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灭菌物品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物指示剂出错、工作人员操作错误、结果读取不当、灭菌器异常等生物监测缺陷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7名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生物监测中实施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提高生物监测合格率,避免生物监测缺陷事件,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的3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选取2011年1月-12月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对2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缺陷率、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