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通路相关蛋白及下游炎性因子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处死大鼠取L4-6脊髓。以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作为痛阈观察指标;HE染色观察大鼠L4-6脊髓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TLR4、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Iba-1)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4-6脊髓TLR4通路相关蛋白MyD88、TRIF、IRF3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MWT、TWL均降低(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SVT)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紫杉醇组、紫杉醇+SVT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和紫杉醇+SVT组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为造模成功。紫杉醇+SVT组在造模同时,第1~7天每日腹腔注射辛伐他汀(1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第4,8天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实验第8天取大鼠L4-6脊髓。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L4-6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1(Iba-1)的表达、caveolin-1/Toll样受体4(TLR4)通路中caveolin-1和TLR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MAP-4、MAP-6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MWT、TWL均降低(P<0.05),提示神经病理性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含量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紫杉醇处理组(B组)和紫杉醇溶剂组(C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隔天注射2mg/1 000g体重的紫杉醇,C组隔天注射与B组容积相等的紫杉醇溶剂二甲基亚砜。每天检测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MWT)。注射的第5d、7d、9d各组均处死5只大鼠,取脊髓背角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GLT-1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在注射第6d时显著降低(P<0.05),并且明显低于A、C组(P<0.05)。A、C两组的MWT值无变化。B组大鼠GLT-1的表达在注射第5d起明显低于A、C两组(P<0.05)。B组大鼠的GLT-1/β-actin的比值与机械缩足阈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0,P<0.05)。结论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明显增加,脊髓背角GLT-1表达下调,GLT-1可能参与了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NF-κB上调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CX3CR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痛阈和脊髓CX3C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5组(n=12):假手术+生理盐水(sham组)、CCI+生理盐水(CCI组)、假手术+PDTC1000pmol/d(PDTC+sham组)、CCI+PDTC100pmol/d(PDTC+CCI组1)、CCI+PDTC1000pmol/d(PDTC+CCI组2).鞘内置管5d后开始鞘内输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PDTC,鞘内注射1d后建立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或者假手术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测定5组大鼠的痛敏值,并在鞘内注射4d后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CCI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痛敏阈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3日降至最低点(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DTC+CCI组与CCI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痛敏阈值增高(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PDTC可减轻CCI大鼠的病理性疼痛,并抑制脊髓CX3CR1的表达.活化的NF-κB可能通过上调脊髓CX3C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NF‐κB)在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组织内的表达,以期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复苏组(按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后2、6、12、24和48 h各时间点分为5亚组)。在相应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取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NF‐κB水平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海马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复苏组存在缺血病理改变,24 h最为显著,48 h损伤仍比较重;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组海马HMGB1、NF‐κB mRNA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于24 h达峰值(P<0.01);复苏组HMGB1蛋白表达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 h显著降低,24 h达到峰值,在48 h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和NF‐κB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MGB1/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心肺复苏术后早期脑炎性损伤,干预此通路的靶向性治疗有望减轻心肺复苏术后脑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背角中NF-κB及其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性损伤(CCI)疼痛模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C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n=38),于CCI前1 d、CCI后1、4、7、14、21、28 d各时间点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腰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分别测定NF-κB和TNF-α的mRNA含情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CI组大鼠手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脊髓背角中NF-κB水平和TNF-α的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侧和假手术组;NF-κB和TNF-α的mRNA水平于CCI后4 d开始增加,分别为术前的(1.20±0.16,2.32±0.27)倍,7 d达到高峰,为术前的(1.75±0.20,3.38±0.41)倍,随后TNF-α迅速下降,而NF-κB于CCI后28 d仍为术前的(1.15±0.24)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术后第7天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NF-κB和TNF-α在术侧脊髓后角存在共定位表达.结论 CCI致大鼠脊髓背角NF-κB活化并上调TNF-α的表达,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HMGB1-Toll样受体4(TLR4)/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细胞因子]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DCM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以SD大鼠构建DCM模型,雄性大鼠42只,分为对照组(20只)和DCM组(22只).以腹腔注射阿霉素进行造模,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g/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2次,用药6周,停药观察2周.造模后随机抽取2只大鼠行心脏彩超及病理检查证实造模是否成功,余大鼠行心脏彩超检查;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处死大鼠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心肌组织HMGB1、TLR4、RAGE、NF-κB的mRNA表达测定;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8周后对照组无死亡,DCM组死亡4只,其余18只随机抽取2只大鼠证实造模成功.DC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收缩率(F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DCM组心肌组织HMGB1、TLR4、RAGE、NF-κB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MGB1 mRNA与TLR4 mRNA、RAGE mRNA及NF-κB mRNA呈正相关(r=0.873,P=0.005;r=0.949,P=0.000;r=0.898,P=0.002).血清IL-1、IL-6、TNF-α、CRP、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MGB1 mRNA的表达分别与IL 1、IL-6、TNF-α、CRP水平呈正相关(r=0.944,P=0.002;r=0.988,P=0.000;r=0.968,P=0.000;r=0.961,P=0.000).结论 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HMGB1-TLR4/RAGE-NF-κB-细胞因子)在大鼠DCM中呈现高表达,并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相关,提示其可能是DC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危险信号相关模式分子(DAMPs)是指能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危险信号分子,从细胞胞内释放到胞外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经典的DAMPs,HMGB1的释放提示机体已经受到损伤。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HMGB1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凋亡抵抗、生长刺激以及侵袭转移,表明HMGB1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进展。而新近有研究报道指出HMGB1具有佐剂样作用,能够增强获得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种种研究显示HMGB1具有双向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HMGB1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肺上皮细胞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EAS-2B人正常肺上皮细胞,观察1?10?100?1 000 μg/L重组HMGB1蛋白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的影响,及10 mg/L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处理对HMGB1诱导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不同剂量重组HMGB1诱导肺上皮细胞12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HMGB1剂量依赖性升高;100 μg/L HMGB1分别诱导肺上皮细胞3?6?12和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显著性升高(P < 0.05或P < 0.01),IL-1β?IL-6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后6 h 达峰值;TLR4抗体处理后TNF-α?IL-1β?IL-6释放均受到部分抑制(P < 0.05或P < 0.01)?结论:HMGB1对肺上皮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具有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胞膜TLR4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结合蛋白,由Goodwin等在牛胸腺中首先提取发现。1999年,Wang等[1]研究发现,HMGB1是一种内毒素致死性介质,在脓毒症期可直接导致组织坏死和致死性休克。目前认为,HMGB1不仅在炎症晚期发挥致死性效应,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在转移瘤中表达水平更高,相关研究表明,HMGB1参与了多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2]。  相似文献   

13.
袁园  吴晓东  龙安予 《中医学报》2019,34(3):555-558,580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HMGB1/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1))、中剂量组(40 mg·kg~(-1))、高剂量组(80 mg·kg~(-1)),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立即及8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DA、HMGB1、TLR4、NF-κB表达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MDA、HMGB1、TLR4、NF-κB表达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1)。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HMGB1/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1))、中剂量组(40 mg·kg~(-1))、高剂量组(80 mg·kg~(-1)),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立即及8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DA、HMGB1、TLR4、NF-κB表达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MDA、HMGB1、TLR4、NF-κB表达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1)。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细胞炎性因子,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样,HMGB1与急性脑梗死亦息息相关,在急性脑梗死中HMGB1可过度表达,参与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加重了脑梗死疾病的病情。因此作为炎性因子,HMGB1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疾病有很大关系。据相关研究报道,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 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经不同药物浓度顺铂处理后LC3, 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和/或顺铂处理后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Beclin1及P62 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构建HeLa-shHMGB1,CaSki- shHMGB1,HeLa-CTR及CaSki-CTR的稳定细胞系。以CCK-8检测上述细胞系顺铂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系中HMGB1, 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 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顺铂药物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及Beclin1的表达 增加,P62表达降低。与单用顺铂组相比,顺铂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更低(P<0.05)。在宫颈癌细胞 中,HMGB1的表达与顺铂药物敏感性有关(P<0.05),与LC3,Beclin1表达呈正相关,与P62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HMGB1可能通过调控宫颈癌细胞内自噬的水平,影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铂类药物结合自噬抑制剂可能成为 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HMGB1可能成为预测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 蛋白质。细胞核定位序列的存在使得生理状态下的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但其在细胞内外的不同位置具有不 同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外的HMGB1与脓毒症、肿瘤、风湿免疫、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 关。HMGB1由细胞核内迁移至细胞质再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涉及核定位序列的翻译后修饰、主动分泌或被动释放 等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PX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上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 ,分为对照组(WT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 ,n=10)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 ,n=30).SNI组20只大鼠于术后3、5、7、14 d(n=5) ,WT、sham组于术后14 d(n=5)取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X1表达变化 ,另20只大鼠于术后7 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脊髓背角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SNI组中10只于建模前进行鞘内置管 ,术后7 d分别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SNI+NS组)或甘珀酸(CBX)20 μL(SNI+CBX组) ,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NI组脊髓背角内PX1表达增多 ,并随时间增强 ,明显高于WT、sham组(P<0 .05);7 d后SNI组脊髓背角内GFAP表达较WT、sham组明显增强(P<0 .05);SNI+CBX组GFAP表达较SNI+ NS组明显下调(P<0 .05).WT、sham组脊髓背角的PX1蛋白和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缝隙连接蛋白PX1可能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提示其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重度脓毒症小鼠吸入氢气后的存活情况及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水平,探讨氢气对脓毒症动物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诱导的小鼠重度脓毒症模型.2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氢气吸入组、重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氢气吸入组.氢气治疗分别为盲肠结扎穿孔术或假手术后1 h和6 h吸入2%氢气1 h.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生存率和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结果:重度脓毒症小鼠的7 d生存率为0%(P<0.05),且不同时间点血清HMBG1明显升高(P<0.05);氢气治疗可使重度脓毒症动物的7 d生存率升高至60%(P < 0.05),且使血清HMBG1的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氢气吸入能降低重度脓毒症小鼠血清的HMGB1水平并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