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芽囊原虫粪便检查与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人芽囊原虫的粪便检查方法和光镜下的形态特点.方法对就诊病人新鲜粪便,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染色和吉氏染色三种方法制作玻片标本,光镜下观察人芽囊原虫的形态特征. 结果1495例就诊病人,查出162例人芽囊原虫感染,感染率为10.84%;三种方法可查见人芽囊原虫滋养体期的空泡型和颗粒型,检出率相近,生理盐水涂片偶见阿米巴样型,碘液染色可见包囊期.结论广西人芽囊原虫感染较高,生理盐水涂片和碘染色方法适用于人芽囊原虫的粪便检查,本观察图片可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丑莉莉 《当代医学》2010,16(34):136-136,88
目的探讨已退色疟原虫血片复染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五种染色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染液,不同的缓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疟原虫血片标本用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复染,效果均不佳。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虫体结构清晰着色均匀。结论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复染退色疟原虫血片可满足教学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可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已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多年来,我们对临床疑为肠道原虫感染的急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及在医学生中进行调查;并对确诊病例随访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一)收集广州市各医院门诊疑为肠道原虫感染的急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二)随机收集我校1994、1995和1996年级本科医学生、部分研究生和专科班学生的粪便标本.二、实验方法(一)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进行活体标本观察:查出人芽囊原虫病原体后固定涂片,采用肠道原虫三色染色法和铁苏木素染色法染色;用AO显微镜在高倍和油镜下作虫种鉴定;Bh阳性者给于抗寄生虫及抗真菌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Wright-Giemsa(瑞-吉氏)混合染色法有简便快速,并兼顾瑞氏与吉氏两种染色法的优点.各种不同细胞被染色后,核、浆、颗粒清晰可辨.血片、髓片、原虫、红斑狼疮细胞等均有同样着色快速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常规染色方法. 1 试剂与方法 1.1 试剂配制瑞氏粉1.0g及吉氏粉1.0g,加适量甘油研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人芽囊原虫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观察培养条件改变对其形态和繁殖方式的影响. 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查并分离培养获得人芽囊原虫,分别用locke氏-鸡蛋双相培养基(LES)和改良1640培养基(RPMI-1640)培养,改变培养条件,观察人芽囊原虫形态和繁殖方式. 结果在两种培养基中均可见到人芽囊原虫的四种主要形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和包囊型,其繁殖方式以二分裂为主,可见少量出芽生殖.当从LES培养基突然变为RPMI-1640培养基时,人芽囊原虫出现短时间(48~72h)内生长停滞,随后出现多种形式的繁殖方式,可见较多的二分裂、出芽生殖、三分裂、多分裂、裂体生殖,持续24h后恢复为二分裂为主. 结论培养条件改变能够引起人芽囊原虫繁殖方式的改变,出现短暂性多样化繁殖方式,人芽囊原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1354例门诊腹泻病人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消化门诊腹泻就诊者中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询问腹泻患者的病史、卫生习惯及生活环境等状况。收集患者当日新鲜大便,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和碘液染色镜检初筛后,将疑似阳性的标本制片及三色染色法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形态并测量大小。结果共查粪便l354份,人芽囊原虫检出率为18.54%,男女腹泻者检出率分别为18.12%和19.18%,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人芽囊原虫混合其他寄生虫感染中,以肝吸虫占绝大多数(73.08%)。粪检所见的原虫以空泡型为主,感染高峰在夏秋季节,高发年龄是2l~50岁。结论广西地区人芽囊原虫是引起腹泻的常见肠道寄生虫,其致病作用不容忽视。感染后可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人芽囊原虫混合肝吸虫感染为广西地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性树胶封片延长吉氏染色玻片标本使用效果的观察(摘要)石秀珍(寄生虫学教研室)关键词树腔;封片;方法改良吉氏染色法是观察血液及骨髓细胞之原虫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的减少,使标本的来源日益困难。因此,提高及延长吉氏染色标本的使用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芽囊原虫(B.hominis)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后在肠道内寄生、自然病程和治疗情况,观察肠道内环境对其寄生的影响。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人芽囊原虫,昆明小鼠分为接受免疫抑制剂处理组、非免疫抑制剂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经口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人芽囊原虫。感染后第2天粪便检查观察感染情况,感染第6天处死各组2/3实验鼠,各肠段分别取肠内容物涂片镜检虫体寄生情况,观察各段肠腔内环境(pH值、肠道菌群)。观察剩余实验鼠的自然病程,2周后对未愈小鼠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粪便检查人芽囊原虫检出率为83.3%(75/90)。剖杀后观察pH值在6.5~7.5的肠段有虫体寄生,回盲部(pH7.04±0.16)和盲肠(pH7.1±0.15)部位多见,主要寄居在肠腔和/或附着在肠粘膜表面。各组实验鼠肠道菌群没有差别。68.4%(13/19)的剩余阳性实验鼠多在7~10天内自愈,2周后仍未愈者甲硝唑治疗100%(6/6)有效。结论:人芽囊原虫主要寄生在小鼠回盲部的肠腔和粘膜表面,肠道pH值对人芽囊原虫寄生有影响,甲硝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芽囊原虫感染致慢性腹泻病人临床资料,评价人芽囊原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诊断用直接涂片法检查病人粪便中的人芽囊原虫包囊;治疗用甲硝唑,成人250—400mg/次,3次/d,7d为一疗程。结果:18例慢性腹泻病人病程为3—24个月,粪便中均查到人芽囊原虫包囊(包括阿米巴型、空泡型和颗粒型);用甲硝唑治疗的治愈率1个疗程为38,89%,2个疗程为100%。结论: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原虫包囊是确诊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有效方法,用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所致的慢性腹泻疗效显。  相似文献   

10.
淮南地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朝品  王健 《医学争鸣》2002,23(16):1480-1482
目的 探讨淮南境内居民是否存在人芽囊原虫感染 .方法 用一次性粪盒收集受检者 (幼儿园幼儿、在校小学生、中学生和腹泻患者 )当日新鲜大便 ,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初筛后 ,将疑似阳性的标本制片 ,分别采用碘液染色法和苏木素染色法染色 ,高倍镜下观察形态并测量大小 .用 BSA系统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 共检查幼儿园幼儿、在校小学生、中学生各 1 0 0份和腹泻患者粪便 40 3份 ,人芽囊原虫检出率分别为 1 .0 % (1 / 1 0 0 ) ,1 .0 % (1 / 1 0 0 ) ,0 (0 / 1 0 0 )和5.96% (2 4 / 4 0 3) .腹泻患者人芽囊原虫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 .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及顽固性腹泻患者人芽囊原虫检出率分别为 6.0 3% (1 4 / 2 32 ) ,2 .2 5% (2 /89 ) ,0 (0 / 1 7)和 1 2 .31 % (8/ 65) .男女腹泻患者人芽囊原虫阳检率分别为 7.52 % (1 7/ 2 2 6)和 3.95% (7/ 1 77) ;城乡腹泻患者人芽囊原虫阳检率分别为 4.56% (1 1 / 2 4 1 )和 8.0 2 %(1 3/ 1 62 ) ,两者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人芽囊原虫阳性者 CD3+,CD4+,CD8+阳性百分数及 CD4+/ CD8+分别为 0 .64± 0 .0 6,0 .44± 0 .0 6,0 .2 8± 0 .0 4及 1 .53± 0 .34,人芽囊原虫阴性分别为 0 .60± 0 .0 5,0 .40± 0 .0 5,0 .30± 0  相似文献   

11.
对确诊为腹泻病患儿214例进行粪便中人芽囊原虫的检测,阳性患儿31例,总检出率14%。对检出虫体进行体外培养,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其生活史,培养后虫体为空泡和阿米巴2型,并以二分裂繁殖。证实该虫体是导致本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肠道内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HIV/AIDS患者粪便中人芽囊原虫的3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开展大规模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适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抗病毒治疗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HIV/AIDS患者粪便,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体外培养法检测人芽囊原虫,同时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人芽囊原虫阳性结果。结果 共检测调查对象粪样505份,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体外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57%(13/505)、2.77%(14/505)和3.96%(20/505),PCR扩增产物测出22份人芽囊原虫序列,阳性率为4.36%(22/505),4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R作为参比方法,3种方法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一致,均为100.00%(483/483);体外培养法的灵敏度86.36%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涂片法54.55%和碘液染色法59.09%,体外培养法阴性预测值99.38%、符合率99.41%和约登指数0.86均略高于生理盐水涂片法97.97%、98.02%、0.55及碘液染色法98.17%、98.22%、0.59。结论 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法灵敏度最高,适合基层开展大规模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人芽囊原虫致小儿腹泻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确诊对腹泻病患儿214例进行粪便中人芽囊原虫的检测,阳性患儿31例,总检出率14%,对检出虫体进行体外培养,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其生活只,培养后虫体为空泡和阿米巴2型,并以二分裂繁殖,证实该虫体是导致本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肠道内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肠道原虫。曾有报导用试管成囊培基培养包囊阶段,并对其成囊期不同阶段的超微结构做了描述。荧光吖啶橙染色曾应用于疟原虫,阴道毛滴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本文报导是用吖啶橙染色鉴别囊状体和中心体的人芽囊原虫。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常用的疟原虫染色法有:瑞氏染色法、吉氏染色法。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存在某些缺陷,如瑞氏染液是用甲醇配制的,偏于酸性,染出的疟原虫标本易褪色,保存时间较短,多用于临床诊断。吉氏染液是水溶性的,疟原虫标本需经甲醇固定后再行染色,染色时间较长,而且需要特定的缓冲液。以上两种单一染色法制作的疟原虫标本,虫体结构着色不均匀,在教学实验课上使用效果不理想。教学需要的疟原虫标本应使其结构清晰、颜色鲜明、有对比性、保存时间较长。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 B.h)感染的关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将20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人芽囊原虫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发现反复腹痛患儿人芽囊原虫感染人数66例,感染率为33%,正常儿童人芽囊原虫感染人数9例,感染率为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结论:儿童反复腹痛患儿的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很高,该研究拓宽了反复腹痛儿童病因的检测范围,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人芽囊原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人芽囊原虫的三株滋养体和二株包囊进行了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观察。滋养体为生长在LAS双相培养基内4~5天的培养物;包囊为带虫者粪便经蒸馏水反复3次洗涤的沉淀物,均作涂片,分别以不染色、碘染色和1:10^4吖啶橙染色,镜下识别和鉴定,滋养体以空泡型(包括二分裂状态的)占多数,其次为变形型,颗粒型及其它类型少见,颗粒型为多分裂繁殖体,人芽囊原虫包囊形状较单一,都是圆形或卵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SD大鼠建立人芽囊原虫感染模型,探讨芽囊原虫感染与血像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人芽囊原虫致病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心脏穿刺采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结果:人芽囊原虫感染组与对照组大鼠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积七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引起五项血小板检测参数全面上升,血循环中细胞成份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鸦胆子、黄连、白头翁和槟榔对人芽囊原虫的体外杀虫作用,筛选出对人芽囊原虫有效的中药及浓度。方法分别于加药24h和72h后对细胞进行计数,来评价药物的作用效果。结果鸦胆子的最适浓度为1600~3200μg/ml;黄连的最适浓度为6400!g/ml;白头翁不能完全杀死虫体,其最低抑虫浓度为800!g/ml;槟榔无效。结论鸦胆子、黄连、白头翁和槟榔是传统的治疗肠道感染和抗肠道寄生虫的中草药。通过比较药物最适浓度和最低抑虫浓度,发现鸦胆子的杀虫效果强于黄连;白头翁可抑制虫体繁殖;槟榔对人芽囊原虫无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人芽囊原虫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河南省人群人芽囊原虫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致病性及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卢戈氏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检出的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后感染动物作致病性研究。结果:检查居民3130人,检出人芽囊原虫阳性者183例,阳性率为585%;用扫描电镜观察,人芽囊原虫可引起肠粘膜损伤;单纯人芽囊原虫感染者中,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腹泻。结论:该原虫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感染原虫的数量;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且有季节性和发病的聚集性;甲硝唑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