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式细胞计用于大鼠脑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脑膜瘤病人新鲜标本的肿瘤细胞周期分布、DNA倍性和细胞凋亡,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的差异。结果脑膜瘤增殖指数(PI)为8.91%±4.04%,异倍体率为21.4%,凋亡指数(AI)为9.16%±3.59%;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PI为11.56%±3.06%,异倍体率为50.0%,AI为11.26%±2.38%,均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PI8.08%±3.99%,异倍体率12.5%,AI8.50%±3.68%)。结论脑膜瘤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与肿瘤级别相关;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和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后大脑皮层中神经元24h时即发生明显细胞周期变化,而3d时进入细胞周期的星形胶质细胞才明显增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却先于神经元进入细胞周期,于24h时细胞周期即发生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两者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互不相同,并且不同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也有不同,脑缺血后2种细胞均出现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 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存活或凋亡细胞计数及细胞周期,较形态学观察、DNA电泳等检测方法更具优势。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检测特定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周期及其增殖效率的影响。方法:使用振荡频率1 kHz,磁感应强度0.05 mT、功率密度5 mW/cm2的脉冲电磁场照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经磁场干预的细胞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磁场干预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1、CD44、CD45和CD105表达率;于传第3代后第3,6,9,12天测定不同干预细胞增殖率及生长周期。结果与结论: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45为阳性表达,CD31和CD105为阴性表达,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2代细胞更纯化(P < 0.05);经磁场干预后第3代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S期百分比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细胞高(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特定频率和场强的脉冲电磁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脑组织及血标本内T细胞的变化。方法应用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术后72 h脑组织及血标本内CD3+细胞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72 h,脑组织内CD3+细胞比例升高,血标本内CD3+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升高。结论流式细胞技术成功检测脑组织内淋巴细胞变化。T细胞可能在大鼠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Cip1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双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1Cip1在生后1d(P1),生后11d(P11),成年和老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p21Cip1在各个年龄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2)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p21Cip1在不同年龄组的表达趋势类似,均在P1表达水平最高;而从P11到老年组p21Cip1的表达则逐渐增高,且各组间p21Ci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21Cip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大鼠的发育而变化,这提示p21Cip1可能在大鼠海马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中Cdk5,p35,p39的表达及Cdk5激酶活性变化。方法 免疫印迹测定胚胎12天至出生后18个月大鼠脑中Cdk5,p35,p39的表达,通过测定Cdk5特定底物-组蛋白H1被磷酸化的程度检测鼠脑中Cdk5激酶活性。结果 从胚胎12天至出生7天,大鼠脑中Cdk5蛋白水平逐渐增加到峰值并保持于18个月龄。在胚胎12天时,Cdk5激酶活性和p35的蛋白水平较低,在胚胎18天至出生14天期间最高,然后在3个月龄至18个月龄的成年鼠和老年鼠脑中逐渐减少。与之相比,p39的表达方式与Cdk5和p35正好相反。自P14至18M龄鼠脑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的p35表达和Cdk5激酶活性高于小脑或纹状体。结论 大鼠发育早期,Cdk5激酶复合物的活化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其生理作用在大脑皮质及海马有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动态检测EAE病程不同阶段大鼠外周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脾和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很低,组间及组内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外周免疫器官在EAE凋亡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脑膜瘤组织形态观察、倍体分类、增殖指数和激素受体测定等指标比较,发现其与脑膜瘤 WHO 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纤维细胞型脑膜瘤复发率为19%,内皮细胞型为41%,血管母细胞型为20%,过渡型无复发。随着肿瘤级别增加,二倍体率下降,疑二倍体率及异倍体率上升与肿瘤复发相关。增殖指数随瘤级提高而提高,孕酮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对表达脑膜瘤生物学行为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炎物质对发育中脑损伤本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随着相关病例增加,人们发现在围产期接受GC治疗的早产儿发生脑瘫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是否在发育期应用GC治疗疾病颇多争议。本实验通过研究脑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变化来进一步阐明GC对发育中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大脑皮层内GR表达的影响。 设计:动物实验研究。 时间和地点:本实验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完成。 材料:应用提供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的生后7天的SD大鼠用于实验,所有实验过程都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生后(postnatal,PN)7d的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惊厥后第13d、15d和19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blot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GR表达的变化。 结果:GR在生后早期大脑皮层即有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胞浆,随着日龄的增加GR的表达增加,在胞浆和胞核中GR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在PN-15d时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胞浆中GR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PN-15d、PN-19d时胞核中G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N-13d时,惊厥组大鼠顶叶区GR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明显降低(P<0.05);PN-15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PN-19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额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 结论:皮质区GR随脑发育成熟表达不断增高,呈现一定规律及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皮质GR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发育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治疗血浓度下抗癫(癎)药对未成熟脑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癫(癎)药物(AEDs)在治疗血浓度下对未成熟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AEDs血浓度达到临床治疗稳态血浓度为实验剂量,设立健康幼鼠及成年SD大鼠氯硝西泮(CNP)、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托吡酯(TP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8只).AEDs灌胃5周,于停药后次日、2周及1个月末,行Morris水迷宫及穿梭箱测试.停药当天记录体重、脑重,海马及额叶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尼氏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1)停药后次日及2周的穿梭箱实验,幼鼠CNP和PB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即使停药后1个月,幼鼠CNP[(6.05±2.04)s]及PB组[(5.81±1.75)s]与对照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4.75±2.43)s,P<0.01].而停药后2周,成年鼠各AEDs组与对照组已无差异;(2)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于停药后次日、2周及1个月,幼鼠CNP和PB组登平台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而成年鼠各组登平台潜伏期于停药后2周已无差异;(3)幼鼠CNP组脑重(1.67±0.04)g,PB组脑重(1.66±0.04)g,较对照[(1.75±0.06)g]轻;(4)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神经细胞数[CNP组为(76.87±18.60)个/200倍视野,PB组(72.60±17.26)个/200倍视野]较对照少[(109.13±33.73)个/200倍视野,P<0.01];(5)停药1个月后,PB组幼鼠神经元超微结构仍异常.结论 长期服用PB、CNP可引起未成熟脑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病理学持续异常,PB对未成熟脑的损伤存在可能是不易恢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胸腺切除前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含量变化,探讨胸腺在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切除胸腺建立去胸腺大鼠模型,并对其免疫建立EAE模型。于发病不同时期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检测脊髓和脾脏Treg细胞的含量。结果在发病不同时期去胸腺组EAE大鼠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及炎症程度均重于EAE组,其脊髓及脾脏Treg细胞含量均较EAE组大鼠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AE大鼠发病过程中,胸腺能诱导分化产生Treg细胞,并通过输出到外周免疫环境和靶器官中,抑制炎症进展,促进疾病恢复,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苯乙酸钠对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苯乙酸钠(NaPA)在体外处理P-168人胶质瘤细胞,观察其诱导分化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不同浓度NaPA处理后的P-168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分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aPA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呈现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NaPA处理的细胞S期为11.99%或13.17%,而未经处理的细胞S期为20.17%。电镜下显示NaPA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弹力丝丰富,而未经NaPA处理过的肿瘤细胞中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结论 NaPA在体外不仅能够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小脑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多氯联苯对大鼠海马c-fo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结构类似于甾体类激素能竞争该类激素的受体发挥一定生物功能。此研究通过 PCB是否对大鼠海马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以了解 PCB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 选用 Wistar雌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分别饲喂含质量分数 1× 1 0 1 2 、1× 1 0 1 1 、1× 1 0 1 0 PCB饲料及正常饲料。1个后进行交配、受孕、分娩。断乳后的仔鼠分别选取体重近似的雄性大鼠 1 0只 ,对应饲喂相应的饲料 ,3个月后断头处死 ,分离海马并以 4g/ L多聚甲醛固定待测。海马标本常规 HE染色 ,免疫组化 ABC…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 2年来发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可以分化为外胚层起源的神经细胞 ,我们就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材料和方法 :雌雄各半成年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2 5 0g ,R PE标记的抗大鼠CD10 6 ,小鼠抗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抗 6、5 溴 2 脱氧尿苷兔单克隆抗体 2。无菌条件下用培养基冲洗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 ,进行分离、培养 ;用第10代的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Ⅶ胶原酶法 ;行为学采用爬行计分法 ;85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健康组、对照组、颈动脉组 (造模后经颈动脉移植治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