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是在糖尿病模型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啮齿类和灵长类等多种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学变化等多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应用这些模型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近20年来各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a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DR的发生可能与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PKC)旁路、已糖胺旁路、糖化血红蛋白(GHb)、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代谢和生理的异常,但目前还不太清楚哪些异常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现已发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许多分子和生理的异常与炎症息息相关.此外,在动物模型中还发现,一些抗炎疗法能显著抑制其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和后期中的炎性介质及其关系做一综述,并探讨抗炎疗法在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 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不再单纯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同时伴随着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但国内外文献对DR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是单一的。本文就DR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它与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细胞凋亡、DG2PKC系统的激活、细胞因子及自由基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就其病理、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致盲眼底病变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了.DR的发病不是简单地由单一因素造成,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瓦作用和联系.此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参与DR发病的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世界性的眼病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各个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抗VEGF药物的使用成为其治疗途径的一个新方向,文中通过对DR发病机制,VEGF 因子在其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抗VEGF药物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中的情况做一综述,以期对VEGF拮抗剂在DR综合治疗中的准确定位及临床应用价值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其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24% ~ 70%,为当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DR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神经损伤、炎症损伤等.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已研发出各种治疗DR的药物.就DR发病的动物模型、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DR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型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处理很好地模拟糖尿病及DR的发病过程,如DR早期眼底微血管瘤样改变.同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视网膜的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水肿,最终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高血糖是公认的DR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DR还与多元醇代谢、糖基化终产物、甘油二酯-蛋白激酶C系统、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因子等有关,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目前DR的发病机制做一系统性的综述,为DR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糖尿病鼠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动态检测四氧嘧啶鼠视网膜组织中肌醇、山梨醇、果糖、葡萄糖的含量。结果 随病程进展,糖尿病鼠视网膜中肌醇含量逐渐减少,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结论 山梨醇通路活性增强和肌醇代谢异常是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眼部表现,是全球成人不可逆性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内外有关DR代谢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很多,但迄今为止仍然无法对其给予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目前已发现多条与DR发病机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并具有交互作用。寻找调控信号通路中起阀门作用的分子开关,可有效地阻止DR病理代谢途径的发展,为临床上治疗DR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针对DR发病机制及参与其中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粘附分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能完全阐明。而粘附分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粘附分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对其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张承芬北京协和医院眼科(10073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目前严重的致盲眼病,本文简介了其病因、发病机制、患病率、危险因素等,详细复习了其临床表现,在诊断中重点介绍了其各种分期方法,强调激光光凝是其重要治疗手段,对激光光凝治疗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光凝方法及随访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长期良好的控制,能否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曾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的回顾性研究作了肯定性答复;但迄今仍未见具有说服力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表明,长期糖代谢紊乱引起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如高级糖基化蛋白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aducts,AGEs)的体内堆积,胰岛素使用不当引起的胰岛素体内积蓄或缺乏,胰岛素基因和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糖尿病控制变化与DR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英  卢宁 《眼科》1995,4(2):85-87
ERG是DR较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对59例100只眼DR的ERG及OPs改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PDR患者中34%b波幅值正常,60%降低,6%消失;BDR患者中62%b波幅值正常,36%下降,2%消失。在P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62%,100μV者占26%,OPs消失者占68%;在B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22%,小于100μV者占56%,OPs消失者占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