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55例,中残136例,重残69例,植物生存28例,死亡66例。GCS评分>9分者、出血量<60 ml者预后较好(P<0.05或<0.01);壳核出血和丘脑出血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7.7%(34/192)和22.6%(30/133),预后相对较差。出血未破入脑室患者、早期手术患者(6小时内)、<70岁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P<0.05或<0.01)。结论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年龄是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497例,术后发生再出血48例,发生率为9.66%。现就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47例,并发症发生率68.7%。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出血量,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14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梗死、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以感染最多(占38.7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义志 《当代医学》2014,(34):87-88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观察。结果年龄、意识、出血情况、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等有关因素与患者病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诸多因素具有相关性,手术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术后处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因素分析王光绿吴全理杨朝华(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北海市536000)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因素我科自1991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高血压脑出血并作外科手术治疗47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3...  相似文献   

6.
胡克亮 《当代医学》2009,15(21):51-5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效果。方法回顾并总结分析2004年~2008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病例38例,给予补液、脱水、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及加强支持方法。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6例,轻度残疾12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再手术患者。结论经头颅CT能确定出血后梗死的部位、面积及梗死区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以便医生采取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手术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7例手术治疗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按GOS预后标准评分: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中残20例,良好3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良好,明确诊断及手术适应证,超早期手术及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国 《中原医刊》2004,31(16):4-5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中死亡的18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出血死亡7例,引流不畅、减压不充分9例,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再出血、引流不畅、减压不充分、出血量大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骨窗组33例、骨瓣组38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优良率骨窗组52.3%,骨瓣组26%。结论小骨窗开颅镜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远期疗效优于传统骨瓣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完善预防措施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3-115+119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9例,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7 h,B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7 h且≤24 h,C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24 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率、术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及预后效果。结果 A组血肿清除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B组的83.3%与C组的78.4%;C组术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分别为(6.79±1.01)mL、(9.71±2.15)mL均大于A组(5.32±1.05)m L、(6.52±1.05)mL与B组(5.33±1.18)mL、(6.18±2.0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2周后GOS评分与半年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早期降压目标值不同分为强化降压治疗组(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予以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强化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值(110±5) mmHg;对照组MAP目标值(130±5) mmHg。所有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监测,采用ABC/2方法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4 h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描述频谱形态改变。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7 d后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4 h后强化组和对照组Vs、RI、Vm、PI进行组间比较,强化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强化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第7天,强化组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强化组和对照组各有8例和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近期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其中进行院前急救者88例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者92例为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随访1年。观察其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5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5、10.17、10.56,均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基本痊愈率(92.0%)及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77.2%),无效率(2.3%)低于对照组(22.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5、10.674、12.348、10.642、12.364、10.547,均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中枢性高热发生率(17.0%)、气道阻塞发生率(9.1%)、脑疝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40.2%、29.3%、22.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可为其抢救争取黄金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利用CT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血肿,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疗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死亡率及致残率低,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BAEP及SEP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重复检查BAEP及SEP均正常者,预后良好;BAEP及SEP均异常者,预后较差。结论BAEP及SEP联合应用并重复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估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多数临床资料显示,早期手术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是合理的处置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张云峰 《安徽医学》2015,36(11):1339-1342
目的:探讨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与 CT 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 vs 22.9%,P >0.05),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4.8±1.9)d 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1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住院时间(19.6±4.2)d 明显短于保守组(23.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术后2周、1个月的 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3个月后 NIHSS 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两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随访15d~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临床痊愈组及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进行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48例,其中预后痊愈组82例,死亡及预后欠佳组66例,预后不佳占总例数的44.59%。预后不佳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能是病时GCS评分(P=0.000,OR=0.264)、破入脑室(P=0.002,OR=44.725)及出血量的多少(P=0.01,OR=1.04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佳很普遍,多与发病时意识状态、病变是否破入脑室及脑出血量的多少相关,积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可能减少预后不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缺血,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术后5~7 d后采用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等药物的分为一组(治疗组)共108例.另一组为术后一直未用扩管药物的病例70例(对照组).并就两组病人的术后,功能康复的等级(ADL)及住院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使用扩管药物组的ADL预后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住院日也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愈后明显优于不用扩管药物.故作者主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管及降低血液粘滞度药物,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出血时,血液走向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5例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行颅脑CT检查;并随访至发病后3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脑实质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组预后较血肿未破入脑室组差;血肿延及脑干者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时,血肿破入脑室及血肿延及脑干两者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