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愈2例孤惑病,报告如下:例1.姜某,女,58岁。1990年夏因患口腔、唇部及外阴粘膜溃疡,在长春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治之无效,求余诊治。诊见:口腔、唇部及外阴粘膜溃疡,痛苦面容,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洗治疗阴茎粘膜浅表溃疡28例郑权**主题词浅表溃疡,阴茎粘膜/外治法中药熏法阴茎粘膜浅表溃疡近年多见,症见阴茎龟头粘膜浅表溃疡,渗液浸淫,粘衣湿裤,迁延不愈,患者难言。本人1994~1996年采用中药熏洗治疗2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3.
成爱武  张举 《中医研究》2004,17(1):45-45
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具有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好发于唇、舌、颊、软腭、咽旁等角化程度差的部位,溃疡多持续7~14 d.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实证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岳××、女、49岁,工人。现病史:一九八三年九月中旬两颊粘膜始觉疼痛,出现溃疡。随后又出现舌溃疡,疼痛,进食受限,曾在本单位医院治疗,用过维生素 B_1、B_2等,并服过中药,未见好转。抄录某大医院口腔科病历:一九八三年11月15日检查所见:两颊及舌均见病变,左颊粘膜可见白色网状病变,间有红色充血的粘膜,白色网状病变呈珠光色,约3×4×6cm~2,可见糜烂溃疡区,边缘红晕,质地较柔软,右颊粘膜可见白色网状病变,呈珠光色,网织交叉处可见小丘疹,间有红色充血粘膜,约2×2×5cm~2,可见糜烂面,边缘有红晕,舌体右侧边缘及舌腹均可见白色网状病变,红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2004年7月,我们对以便血为主的直肠炎,选用猪棕炭麻油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2~80岁,平均41.5岁;病程1个月至5年.临床症状:便血、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粘液便和里急后重、便次增多.乙状结肠镜检查:见直肠粘膜血管纹理消失、充血、水肿、糜烂、散在出血点;溃疡、脆性增加.并有接触性出血.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占位性病变.大便常规加特检无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血吸虫卵.病理:取活组织送检粘膜及粘膜下层可见炎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6.
口腔溃疡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因粘膜受到创伤而导致的溃疡就更为多见。口胶粘膜创伤性溃疡又称口腔褥疮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慢性机械性刺激或压迫引起的口腔粘膜损害。中老年人因为生理自然规律及缺乏相应的意识而易致粘膜受伤发展为溃疡。创伤性溃疡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种疾病,如面部感染肿胀,粘膜组织炎性增生,癌肿,口腔异味等。  相似文献   

7.
张××,女,42岁。1983年8月11日诊。口腔及舌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已16年。迭经治疗,仍间有发作。半月前又复发,经中西药治疗不效,且病势加重,疼痛难忍而来就诊。诊见:颊粘膜上有溃疡6个,舌面溃疡3个,舌下溃疡3个,大如葫豆,小如绿豆,表面凹陷,上覆脓性分泌物,边缘充血微凸,舌质红,苔少而黄,脉数无力。  相似文献   

8.
泻黄散化裁治疗口腔粘膜溃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以唇颊内侧粘膜、舌缘、牙龈等处的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虽有自限性,但易反复发作.笔者自2002~2004年用泻黄散化裁治疗48例口腔粘膜溃疡,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药物组成:川黄连、杭白芍;药量比例为1:3,均用生品。二、适应证:小儿口疮(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证见:唇、舌、颊等处的粘膜红肿、溃疡,持续疼痛,饮食时加剧。三、用法用量:水煎内服,隔日一剂,一日服一次,连服三剂为一疗程。周岁以内,每剂用黄连1克、  相似文献   

10.
促愈颗粒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促愈颗粒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促愈颗粒组和雷尼替丁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促愈颗粒和雷尼替丁.然后用HE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体成熟度、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观察,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愈颗粒组再生粘膜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及炎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血浆PGE2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作用优于雷尼替丁组.结论:促愈颗粒可提高溃疡再生粘膜结构和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溃疡愈合质量的提高是促愈颗粒临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韩××,男,46岁.初诊:79年7月4日.现病史:胃痛、胃胀3月,1月前因胃痛、呕吐,内科诊为幽门梗阻转外科治疗.6月6日胃透:见小弯侧胃蠕动消失.拍片:胃窦部小弯侧有一呈半园形钡斑残留,外缘光整与胃内相通处可见边缘欠清,呈多处凸凹不平,粘膜中断,可见"尖角"征,其面积为3×1.8Cm.印诊:除外溃疡新生物.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治疗.6月13日转某院胃镜检  相似文献   

12.
口疮,即口腔溃疡。易于复发,多年来我们用养阴生肌散加减为治。配合辩证施护,治疗40例效果尚称满意。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病人门诊19例,住院21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岁。方药介绍: 药物组成;青黛0.4生石膏1.3明雄黄0.2冰片O.2蒲黄0.06薄荷0.5黄柏O.05甘草1.0共研细未局部疮面涂擦,三周为一疗程。经随访痊愈35例,好转3例,未访及2例。病案举例例一某男71岁,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近日加重。症见上腭0.3×0.2cm溃疡一个,口腔颊粘膜处0.3×0.3cm溃疡3个,溃疡面覆以白色异膜,周边赤红灼痛,影响语言和进食,采用养阴  相似文献   

13.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性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中年人发病最为多见,病理特征为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临床特点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疼痛。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自拟"参苓养胃汤"配伍奥美拉唑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0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溃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拟肠溃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5例 ,疗效满意 ,并与西药治疗 2 0例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5例患者全部经结肠内窥镜检查确诊 ,并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患 ,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 5例 ;年龄 1 9~ 60岁 ,平均 32 5岁 ;平均病程 5 5年 ;内窥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粗糙易出血者 1 2例 ,见多发性糜烂或溃疡者 1 7例 ,见假性息肉者 6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7岁 ,平均 31 5岁 ;平均病程5 4年 ;内窥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粗糙易出血者 6例 ,见多发性糜烂…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疮 ,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 ,发病无季节性 ,女性多于男性。其病因目前尚在探讨。笔者发现 ,阴虚火旺型口疮较多见 ,粘膜溃疡此起彼伏 ,缠绵难愈 ,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此型口疮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6 0岁 ,其中 2 1~ 30岁 6例 ,31~ 40岁 16例 ,41~ 5 0岁 11例 ,5 1~ 6 0岁 3例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年。临床表现 :口疮反复发作 ,此起彼伏 ,绵延难愈。粘膜溃疡孤立或有 2~ 3个 ,溃疡中央凹陷呈浅碟状 ,上覆灰白色伪膜 ,周围粘膜色淡红或不红 ,疼痛轻…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临床尤以直肠发病为多见,约占患者的9%左右.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弥漫性炎症改变、充血、水肿、粗糙、肥厚、糜烂、溃疡,因此治疗时除内服中药外,局部灌肠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黄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山鹰 《北京中医》2001,20(4):31-32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临床尤以直肠发病为多见,约占患者的9%左右.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弥漫性炎症改变、充血、水肿、粗糙、肥厚、糜烂、溃疡,因此治疗时除内服中药外,局部灌肠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消化性溃疡病60例采用纤维胃镜观察其病理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并进行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一、中医分型病理基础在胃镜下的表现:1、胃阴不足:胃镜见胃粘膜或溃疡周围充血、水肿、糜烂边缘粘膜隆起发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467例。其中,男364例,女103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7岁,18—35岁占84.8%;病史最长者13年,最短者1天。 2.治疗前病情:病因分类,心经热盛型186例、肝胆实火型78例、胃火上攻型152例、阴虚胃热型51例。发病部位,口疮共274例,其中单纯性咽部溃疡30例、单纯舌部溃疡98例、单纯性唇颊部溃疡146例;口糜共193例,其中唇颊舌部溃疡114例、颊咽部粘膜溃疡为28例、唇舌部溃疡43例,舌咽部溃疡8例。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消化性溃病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被破坏。如经常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和服用阿斯匹林、强的松、酒精等,以及反流的十二指肠液,都可以损害胃粘膜屏障而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此时,具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很容易穿透胃粘膜屏障,消化侵蚀自身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此种情况下,即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正常,也应付不了过量的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易形成溃疡。如遗传因素或胃泌素瘤,或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可直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胃液分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