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侧腹股沟直疝、股疝、对侧斜疝并存一例邓思远(广东省连平县人民医院外科连平517100)患儿,男,1岁,因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一年,右侧不能还纳一天,于1994年2月11日诊为"右侧嵌顿疝、左侧腹股沟疝"收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左...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来稿摘登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精索鞘膜积液1例何通(盐亭县黑坪镇医院)报道:病员,男,65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于4月前在我院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痊愈出院。2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自感不适,再次入院求治。查体:“右侧腹股沟区有一约7...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1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a入院。入院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1个倒梨型包块,包块还纳后压迫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用手指经阴囊探及内环口松弛,透光试验阴性。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右侧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为滑动疝,其中阑尾构成疝囊壁之一部分,尖端明显充血肿胀,阑尾壁水肿。常规切除阑尾后,  相似文献   

4.
本院于1955年6月至1962年6月的7年中共施行择期性腹股沟疝手术共968例,其中以腹股沟斜疝占极大多数、均902例、(其中包括滑动性疝3例)直疝45例、股疝18例。 902例斜疝中:右侧475例、左侧351例、双侧76例;直疝右侧8例、左侧37例;股疝右侧14例、左侧4例、右侧滑动性疝3例。 本院多半均习惯作Bassini方法施行修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6.
右侧腹股沟直疝疝出腹股沟管皮下环,经精索后方达阴囊的睾丸下端水平,甚属罕见。作者在尸检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男尸70岁。双侧腹股沟内侧窝底的腹膜向前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的疝囊,经海氏三角达腹股沟管皮下环浅表。右侧疝囊经精索的后方向下伸入阴囊,达睾丸下端水平。此囊呈长袋形,大小为10cm×3cm×3cm(附图)。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切开囊壁,见大网膜经疝囊颈(直径1.5cm)突入囊腔的上部。囊壁内面不光滑,有一些胶状物沉淀。推测患者生前存在腹股沟直疝合并交通性积液。左侧疝囊在精索的前方,向下经…  相似文献   

7.
报道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致难复性斜疝1例。患者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60余年、进行性增大3年、疼痛半个月入院。入院查腹部CT: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直肠、乙状结肠疝入,乙状结肠壁增厚。查电子结肠镜及病理诊断提示:乙状结癌。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乙状结肠癌难复性斜疝。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2岁。因患右侧腹股沟不可回纳性肿块伴疼痛2日余,门诊以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于1995年8月14日急诊收入院。患者14年前曾患有右侧腹股沟可纳性包块,曾被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4年前妊娠后不治自愈。此次发病后无呕吐、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检:一般状况良好。体温37.st?。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右侧腹股沟皮下环处可们及一scmX4only4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阳性,不能回纳腹腔。实验室检查WBC14·SX10’/L,N0·86,L0·24。拟诊右侧腹股沟斜疝,在连硬外麻醉了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股沟管皮下环…  相似文献   

9.
头孢拉啶(Cephradine)是第一代头孢类广谱抗菌素,因其副作用小,广泛用于临床。我科于1996年8月发生一例因注射头孢拉啶后出现固定性药疹,现报道如下。 病例 患者男性,43岁,因右侧腹股沟部包块6年于1996年3月18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经术前准备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腹股沟  相似文献   

10.
李粤  李亮  隋梁 《海南医学》2012,23(13):137
半月疝是疝和腹壁外科罕见病例,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治半月疝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右侧腹壁包块及左侧腹股沟包块两年"于201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下腹壁出现一个包块,无疼痛、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30年余,左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14.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636s;心电图正常。4d后连硬下行双侧腹股沟斜疝疝环充  相似文献   

12.
患儿,王××,2岁半,奉化王家岭村人。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一年,右侧腹股沟部疼痛一天,于1976年10月15日入院。体检:T40℃,R35次,血白细胞:28.5×10~9/L,E:50%。肝肋下2.5cm,脾未及。右腹股沟触及鸽蛋大肿块,质软,压痛,哭诉时有抵触感。入院诊断;右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即行疝修补术。术后7日突然高热、咳嗽、腹痛,第二次  相似文献   

13.
探究腹股沟疝鉴别诊断采用超声检测疝口的诊断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超声检查确定腹股沟疝的位置、疝口情况,对比分析斜疝和直疝的相关指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相比较于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的疝口直径较小,疝口上下径、左右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于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内中直径较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诊断鉴别中运用超声诊断具有显著价值,不仅准确评估腹股沟疝疾病,也可有效区分斜疝和直疝,以疝口上下径、左右径、内中径等数据评估,超声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性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可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女患、59岁,因右侧腹股沟韧带上方肿物隐痛,时大时小二年余入院。查体:右侧腹股沟韧带稍上方见二个半球形肿物,质软,内侧肿物能还纳腹腔,外侧肿物不能还纳,腹股沟管皮下环明显增大,咳嗽有冲动感。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在硬膜外麻下经腹腔内进行修补,术中见二个疝囊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例1,男,45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0余年,不能还纳伴阴囊肿痛2d,于2003年3月5日入院.10余年前因重体力劳动时右侧腹股沟突出一包块,较小并能自行回缩到腹腔,以后反复发作并能进人到阴囊,曾来我院门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同侧腹股沟斜疝直疝并存,即所谓马鞍状疝,临床较少见。作者近3年来共收治3例患者,术中同时给予相应处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级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岁、67岁及72岁。3例患者均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入院,包块可降入右侧明囊,检查外环及内环口均明显增大。均无嵌顿。1.2手术发现及治疗经过:3例在手术中均发现疝囊较大,右下腹壁组织结构薄弱,探得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术前右腹股沟斜疝之诊断。其中2例通过疝囊颈内侧探及另一疝囊,大小分别约为3×2cm,2×2cm,经切开横筋膜后找到疝囊…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右腹股沟持续性隐痛向右股部放射3m,伴可复性肿物一个月入院。曾在外院就诊以右腹股沟斜疝予保守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见腹平软,肝睥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检查右侧腹股沟外环口直经约2.0cm,外环口冲击实验阳性,患者站立位,右腹股沟出现可复性肿物,增加腹压,肿物坠入阴囊。患者平卧位还纳种物,压住内环,取站立位时,无疝块突出。查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于第一次手术术中所见:疝囊内充  相似文献   

18.
马鞍形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 1马鞍形疝示意图 1临床资料   男性, 84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 10年,腹痛恶心 5天于 1999年 6月 22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梨大小发展至拳头大小,由平卧后消失发展到极少能消失,门诊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多年。查体: 36.2℃, P 72次 /min, R18次 /min, BP18.7/10.7kPa,心率 92次 /min,心律不齐,强弱不等,快慢不等。右侧腹股沟韧带以上可扪及 12cm× 10cm× 6cm隆起性包块,可闻及肠鸣音,平卧后在协助下能返纳入腹腔,内环口明显扩大,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包块不出现,松开内环口包块出现且坠入阴囊上方…  相似文献   

19.
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6~1997年间共收治老年腹股沟嵌顿疝50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病例男性45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0岁。右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占84%,左侧8例,占16%。其中直疝1例,斜疝49...  相似文献   

20.
股疝误诊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6岁, 农民, 因发现右侧腹股沟下部包块 3个月就诊。包块逐渐增大, 平卧休息后无明显变化。查体于右侧卵圆窝处可扪及一包块, 大小约 2cm×3cm, 质软,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无压痛, 咳嗽增加腹压时, 局部冲动感不明显。以“右侧股部脂肪瘤”行门诊手术。取卵圆窝处直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未见明显包块, 切开筛筋膜, 见一约2cm×2cm大小的半球形肿物, 软、边界清, 考虑为“右侧股疝”。直接显露疝囊, 见疝内容物为嵌顿的大网膜。遂回纳疝内容物, 顺利实施腹股沟下股疝修补术。术后收入院治疗, 7日痊愈出院。2 讨论股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